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如何推断文言实词词义】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
 

【如何推断文言实词词义】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

发布时间:2019-02-05 03:55:14 影响了:

  【摘 要】在高中文言文学习中,实词的释义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让学生学会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推断文言实词的词义,对于学生学习文言实词及解答相关试题,有着重要帮助,本文总结了几种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以便于学生熟悉和掌握。
  【关键词】文言文 实词 词义
  
  文言实词是高考文言文的必考项目,且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就不是仅仅靠积累就能解决问题的了,还必须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一、字形分析法。汉字是表意文字,一个汉字的形体构造常常与这个汉字所表示的词义有或近或远的关系。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功能,会意字则本身就表意。从“刂、弓、矛、戈、斤”与兵器有关;从“马、牛、羊、豕、犭、鸟、虫”与动物有关;从“讠、辶、彳”与人的行为有关,禾―五谷贝―金钱歹―死亡皿―器皿纟―丝麻月―肉宀―房舍求―毛皮目―眼隹―鸟雀。如:1.彀士十万人(彀,弓箭手)2.一曲红绡不知数(绡,丝织品)3.夜缒而出(缒,用绳子往下吊)4.君若宥而反(宥,从“宀”,表房屋,房屋能容人居住,即宽仁,宽待之意)5.可以独飨白粲(飨,食用。粲,米一类的东西)6.生而眇者不识日(眇,双目失明)7.抚军亦厚赉成名(赉,赏)。再如:“(先轸)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元,面如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元”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儿”指人,上部“二”指明字义所指部位在人体顶部。故“元”是表示“人头”的意思。又如“冠”,字形由“寸(手)”、“冖(帽)”、“元”组成,表示手拿帽子戴在头上。“寇”由“宀(房屋)”、“攴(手持棍棒)”“元”组成,表示手持武器入屋击人头部,因而“寇”指“盗贼”。
  二、通假推断法。古代汉语中,如果根据词语的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时,就可以根据古音通假时音同或音近的原则,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近的字代入试解来推断词义。如: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倍”与“背”音同,违背的意思)2.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顾”与“雇”音同,“雇佣”的意思)3.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翼”与“翌”形似,音同,“翌”的意思是“第二天”,“翼”通“翌”)4.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顿”与“钝”字形相似,读音相近,“钝”的含义是“不锋利”,“甲兵顿弊”就是“甲弊兵钝”,意即长期放弃战备,铠甲破弊,兵器也不锋利了。“顿”通“钝”)。又如:昌期少年,不闲吏事。(04年湖北卷试题)。句中“闲”与“娴”通假,“熟悉”的意思,“不闲吏事”就是“不熟悉吏事”的意思。
  三、知识迁移法。对于某些词义不明,就要回忆它在哪些已学过的课文中出现过,是什么意思,哪种含义与这个语言环境切近,由此推求它在此处的含义。如:“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句中“及”已知学过的义项有“赶上”“到达”等意思,“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陶渊明《陶花源记》)。这里用法与“到达”相接近,但不确切。“到达”可引伸为“接触”,由此再引申为“实践”。该句中“及”即为“实践”的意思。“履”字,已知学过的有“鞋子”之义。如“郑人买履”,接触过的成语有“如履平地”、“如履薄冰”,其中“履”均作“以足踏地”讲,这是“履”的本义。此句中的“履”应是在本义的基础上引申为“走过”、“经过”或“实行”的意思。再如:富人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质:质问)“质”字,已学过的有“做人质”“做抵押品”的意思(“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全句意为“有富人不占有田籍却以别人的田券作抵押霸占土地万亩”。又如,高考题判断下列选项的正误:A、讽帝大征四方寄技讽:劝告。B、咸私哂其矫饰焉哂:讥笑。C、恐为身礼品,每遇人尽礼遇:优待。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务:致力。本题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所考查的这几个实词在古文中十分常见,或曾在课文中见过,或在常见成语中使用,我们完全可以比照相关的句子去理解:A项中的“讽”比照“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B句中的“哂”比照“夫子哂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C项中的“遇”比照“遇臣甚厚”,(《陵信陵君窃符救赵》),D项中“务”比照“除恶务尽”等等。它们各自与课文中的这些句子或成语相同的词意思一样,然而,毕竟本题有一定难度。C项中的“遇”解释为“优待”似乎也正确,无论是“遇臣甚厚”还是“每遇人尽礼”,“遇”句都有“优待”之意,但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加以辨析解决:一是“遇”这个词本身不含“优”的意思,只是对待;二是联系原文段上下文来看,后半句“遇……尽礼”合在一起为“以礼善待”之意。所以“遇”应为“对待”的意思,故C项解释是不正确。
  四、结构观察法。古人常在并列短语、对偶句、排比句、互文句的对应位置使用同义词或反义词,只要知道其中一个词的含义,就可以推断出另一个词的含义。如“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彼竭我盈”是由两个主谓短语构成的并列短语,处于相同位置的“竭”和“盈”是两个意义相对的词(由彼、此相对可以推知),已知“竭”是“枯竭”,可推知“盈”是“充盈”。再如“追亡逐北”,“追”与“逐”同义,可知“亡”与“北”也同义,“北”也指“逃亡的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中,“忧劳”是同义复词,可以推知“逸豫”也是。“兴国”与“亡身”是相反的意思,可推知“逸豫”与“忧劳”也是相对的,即安逸享受的意思。“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中,“破荆州”“下江陵”属并列结构,所以“下”与“破”意思相近。又如“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句中“春耕”对“秋敛”,可推出“敛”即“收割”;“补不足”与“助不给”相对,“助”即“补”,“给”即“足”,成语“家给人足”可资佐证。
  五、语法推断法。句子的语法结构是基本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如一个句子的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语法位置、功能、作用就可以推断词语的含义。如,同样一个“微”字,在“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中,它做谓语,而且带有宾语,释为“藏匿”;在“微行入古诗”中,它做状语,修饰“行”,释为“暗暗地,隐蔽地”;在“微风鼓浪”中,它做定语,限定“风”,释为“微小、微弱”。又如“(优孟)多辩,常以谈笑讽谏辩”:辩驳句中“辩”作“多”的宾语,显然只能翻译为名词“辩才”,还有“庭除甚芜,堂屋甚残除:废弃”,句中“庭除”“堂屋”均作句子主语,“除”翻译为动词“废弃”显然不对,应译为“台阶”才讲得通。
  六、随文断义法。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通常会有不同的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对于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批文入理,推断其意义。如“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这句话中的“亡”与“举大计”并举,而其结果都是“死”,可见它决不会是“死亡”的意思,而只能是“逃亡”的意思。句中的“等”字,也不是“等待”的意思,它是承上句的两个“亦死”而来,意思是“同样”。又如“彼非不欲多负,力不赡也。赡:赡养”,原文是讲一个相貌奇特而力大无比的汉子,不怕毒蛇猛虎,常在夜间打柴,而且独自能背二百四十斤,一般人只能背一百斤,他把柴卖给别人,只收取百斤柴的钱,人们不解其中缘故而问他,他说了上面这句话,意为,他们不是不想多背,而是力量没有我大,没有办法。句中把“赡”误解为“赡养”毫无语境依据,应解释为“足够、充足”之类的意思才对。
  当然,上述方法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通的,我们在推断一个词的词义时可以同时使用多种方法。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门市后港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