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忆往昔峥嵘岁月下联_忆往昔峥嵘岁月
 

忆往昔峥嵘岁月下联_忆往昔峥嵘岁月

发布时间:2019-02-13 03:45:35 影响了:

  蕴育――京师大学堂(1902-1908)和京师优级师范学堂(1908-1911)时期      1902年1月10日,清政府下令恢复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张百熙负责重建事宜。校址设在地安门马神庙和嘉公主旧第(景山东马神庙)。由于没有合格的学生来源而国家又急需人才,大学堂决定先开办预备科和速成科,速成科分仕学馆和师范馆。12月17日,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
  1904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改为优级师范科。优级师范科第一年学普通课;第二年分科学习,共分四类:语文、数理化、史地和博物。博物类有动物、植物、生理、卫生、农学和矿物等课程。
  1908年京师大学堂优级师范科改为京师优级师范学堂,1908年11月14日正式开学。次年,校址迁往厂甸五城学堂(现和平门外南新华街),派陈问成为监督。这是我国高等师范学校独立设置的开始。学制4年,第一年为通习科,后三年为加习科。加习科仍分为4类,博物类的课程与前相似。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京师优级师范学堂陷于停顿。
  
  雏形――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2-1923)时期
  
  1912年,民国成立,改订学制。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改称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设有国文部、英语部、史地部、理化部、数学部和博物部。学校改革课程和专业体系,扩充学科专业,扩大招生,增加研究科,延聘名师,为高师改大奠定了基础。高师的师生们坚信教育可以兴国,他们恪守校训,关心国事,勤奋攻读,注意品行,在社会上享有良好的声誉。学校开始设立附中附小为教育实习场所。
  1912-1916年,彭世芳任博物部教务主任。彭世芳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任职期间兼教博物部的植物、日语课程。1917-1919年,陈映璜任博物部教务主任,1919年冬,高师第一任校长陈宝泉赴欧美考察教育,由陈映璜代理校长。陈映璜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博物部,任职期间兼教人类、动物、生理、日文等课程。1920-1921年,博物部教务主任未见记载,只记有博物部助理员魏崇浚、雍克吕、张起焕。1921-1923年,王烈代理博物部主任,陆费执兼管博物部生物类课程的教学工作。王烈毕业于德国勿兰堡大学地质系。
  
  建系――北京(北平)师范大学(1923-1937)时期
  
  1923年7月1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更名为国立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历史上有了第一个师范大学,这是中国教育制度史上的一件大事。高师改大以后,学校的宗旨是:造就师范与中等学校教师及教育行政人员,并研究专门学术。高师改大对中国师资水平的提高和整个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此时的学制为预科二年,本科四年,同时改学部为系,实行学分制。生物系从博物部独立出来单独设系,这是我国最早设的立生物系之一。1924-1931年,生物系主任为李顺卿。李顺卿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植物学博士。1924年,女子高等师范改称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1931年,北师大、女师大正式合并,称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31-1934年,生物系主任为刘崇乐。刘崇乐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专攻农学和昆虫学,生物学博士。1934年,郭毓彬任生物系代主任。郭毓彬毕业于美国葛林乃尔大学。1935-1950年,郭毓彬任系主任,他在职期间延聘著名学者来系任教或兼课,大力增添仪器设备,选派年轻教师出外进修,为生物系以后的发展打下一定基础。
  
  发展――北京师大生物系(1949-1952)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5月,经校务会批准博物系改为生物系(西迁时),系主任郭毓彬。此时,生物系有一级教授武兆发,二级教授汪草仁,三级教授郭毓彬。
  1950-1952,张春霖教授任系主任。1952年,按政务院、教育部决定,进行院系调整。北京辅仁大学生物系和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合并,合并后生物系共有教授4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助教13人。院系调整后汪�仁教授任系主任。为增强师资力量,开设新教学计划课程,从北京大学生物系调入董愚得(提升为副教授),从清华大学调入乔曾缢(提升为讲师)。调整后在原辅仁大学生物系原址内进行教学工作,当时设有无脊椎、脊椎、细菌、人体生理、生物化学、组织胚胎、植物形态、植物分类、切片技术等实验室和动、植物标本室。调整后充实了仪器标本,拥有相当数量的显微镜和大型离心机等。此外,还有大量的矿石标本和动植物标本,以及人体解剖模型等。
  院系调整后,修订与调整了教学计划,当时全面向苏联学习,基本上按当时苏联土壤生物系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取消学分制,改为学时制,将公共必修的英文课改为俄文课,增加了米丘林生物学和人体解剖学,取消了比较解剖学,将植物分类、植物形态合并成梢物学(一)和植物学(二),将无脊椎动物学和脊椎动物学合并称动物学(一)和动物学(二),将组织学和胚胎学合并成组织胚胎学,开设植物生理及微生物学、生物教学法、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等课程,并将动植物标本采集改为野外实习,固定于教学计划中,一年级到海滨,进行无脊椎动物及低等植物实习;二年级上山,进行脊椎动物及高等植物实习。在学生管理上,实行了兼职辅导员制。
  这期间,聘请了苏联专家金娜、杜伯洛维娜和谢孔等来系作专职教授,选送王玢、孙儒泳、姜在阶和董悌忱到苏联留学。开始在城外筹建生物园(即现在系址及生物园址),在谢孔专家指导下按当时苏联大学生物系模式建立生物园,作为生物系教学与科研基地,征购土地100余亩,进一步完善了生物园暖房。招收动物研究生班和生理研究班,聘请昆虫学家朱弘复、邓国铝,电生理学家、美籍加拿大人霍德,药理学家雷海鹏等兼职教授来系讲课。教育部主持并由我校主编的课程教学大纲,有《生物化学》(鲁宝重教授主编),《农业基础》(谢孔主编)和《生理学》(汪望仁主编)三门。1958年,生物系由城内迁到生物同,办公室在服务楼三楼,动物实验室在数学楼,生理实验室在生物园平房。
  
  (责编 窦利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