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法兰克福大捷”后的思考:上海法兰克福汽车后市场
 

“法兰克福大捷”后的思考:上海法兰克福汽车后市场

发布时间:2019-02-13 04:17:24 影响了:

  不久前刚刚结束的第58届法兰克福图书展上,中国的科技类图书版权输出创新高。令人意外的是,面对这一事实国内科技出版社并没有盲目乐观,而是积极地思考与摸索,试图出版更适合国际图书市场的科技书,找到一条科技图书出版输出的光明大道。不仅是出版社,国内版权公司,作者与编者也都在思考“法兰克福大捷”所带来的启发,他们普遍认为,科技作品若想走出国门,赢得国外读者的广泛认同必须在了解国外读者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策划和创作,尽可能的向外国人的阅读习惯靠拢,这些经验也可以说给作者和编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法兰克福书展上科技书版权输出贸易攀升的确是喜讯,但同时也给国内书业界各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或者说这一现象更刺激了我国的科技图书进一步接近国际市场,从而加大了走出去的步伐。
  
  出版社:在思考中变被动为主动
  
   有媒体曾经报道了本次法兰克福书展的科技图书版权输出量的数字,以说明在58届法兰克福图书展上,中国的科技类图书版权输出创新高。面对这样直线上升的数字很多人报以乐观的态度,但也有些人对此产生了质疑,为此我们特别采访了参加书展的一些出版社,请“当事人”们谈谈科技图书“走出去”的趋势。
  
  版权输出攀升:大环境使然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参展人员就告诉记者该社在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向外推广的过程中并非是一帆风顺,她讲,国外的人是做生意的,并不是中国的出版社将书推出去,人家就会照单全收,该社曾碰过很多次钉子,被拒绝过很多次,是在不断磕碰中摸索着前进的。众所周知,引进外版图书对于出版社来说盈利不菲,很多出版社甚至以此为饭碗,相比较而言版权的输出虽然也是盈利,但与引进外版图书所带来的利润相比就差得多了。国家鼓励出版社“走出去”的确是给了一定补贴,但是这些补贴非常少,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各家出版社“走出去”的步伐大小不一,这也是依据各出版社的实际情况而定。
  采访中有还有些出版社介绍,他们在制定选题时不仅会考虑国内读者的阅读倾向,还会考虑国外读者的口味,有些出版社甚至还非常重视这一问题,而以前出版社对这个问题是根本不予考虑。
  虽然很多去法兰克福参展的出版社表示出对于某些媒体报道的数字过于夸大而值得怀疑,但是对于版权贸易额的逐年攀升这一事实仍给予了肯定,很多出版社表示其实不仅今年,这两年国内的版权输出都在呈现上升的趋势,这是由于国家开始重视了,在国家鼓励的大环境下,各个出版社踊跃向外推出优秀产品,因此媒体有报道说中国的科技类图书版权输出创新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外国读者量身订做
  在采访了多家出版社之后,可以感到大多数出版社通过多次参加法兰克福书展都有过不同阶段和不同程度的思考,并且不约而同地认为应当以读者为重,靠近读者。当然这并不只是在嘴上说说,有的出版社已经将想法付诸于行动。记者了解到包括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等在内的多家出版社在本次法兰克福书展前夕都出版了相应的外语版本科技图书,并且有些书已经卖出去了,有些已经产生了合作意向……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五本一套的“手足头面耳部反射区按摩保健法”丛书卖到了台湾地区,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中医入门”系列丛书也卖到了东南亚地区,并且与西班牙、意大利、俄罗斯、英国等国家有合作意向的书也不在少数。另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等等都有或多或少的收获。
  同时,记者也了解到,科技出版社向外输出的产品仍然主要以传统科技图书为主,特别是中医药图书。在这些卖给国外的传统医学图书上,出版社有着很多不同的认识。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综合办公室主任郁宝平告诉记者,以他的感觉和该社情况而言,国外读者现在对于中医的认知度逐渐提高,加之现在出版社出书注重内容和形式的结合,已经不像过去只重内容不重形式了,而且现在该社的产品则有意和国外接轨,逐渐迎合国外读者口味,自然会受到国外读者的欢迎。他感到,外国读者仍然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我国的出版人应该考虑如何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现代优美的形式结合。通过此次去法兰克福书展,郁宝平说他的收获很多,也进行了深深的思考。他感到国内的出版社一定要针对国外市场量身订做,虽然我们国内的出版社已经意识到应该走出去,但这一意识仍然有待提高或加强,谈到真正去落实行动起来,还需要一个过程。以江苏科技出版社来说,大部分科技图书都推向港台、东南亚地区,但现在就要考虑到以后推向欧洲美洲等地区,这些国家的读者阅读习惯和口味与我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读者都不同。他讲,本次去法兰克福,已经有俄罗斯的出版商表示对他们的图书感兴趣,并有意向进一步洽谈。另外,很多以前的优秀产品完全可以再次加工,重新以好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
  另外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也感受到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对于外国读者喜欢哪类图书,什么样的图书非常明确,去参展的人士对于国外的市场了解得比较清楚,她曾详细地告诉记者国外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喜好,而这些不同点导致外国读者对于书的要求也和中国读者不同。据了解,本次书展前,该社还为此重点改进了一套书,足以感受到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对于版权输出得重视程度。
  
  与外国出版商“深度合作”
  在采访中,记者不止一次听到国内出版社正在加大力度与外国出版商合作的消息,然而具体怎么合作?合作到什么程度?很多出版社并没有明确的概念。在这里,郁宝平提到了深度合作的想法,他讲深度合作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为国外读者进行量身订做的延续。即在与外国出版方达成协议后,我方出版社提供图书材料,具体怎么操作则由外国出版商来参与,这样做出来的产品针对性更强。以前是我方全部做好了产品等着人家来买,完全采取守株待兔的方式,而现在应该转变为我们主动寻找机会,国内外一起合作,变被动为主动。郁宝平说,本次他在法兰克福看到辽宁出版集团的某些产品就完全和国际接轨了,操作得非常好,作者、出版商、中间商一起探讨沟通,同时策划。山东出版集团英文版的《孔子之路》也非常吸引人,这本书由英国负责整体设计,中方提供材料,相当成功。据了解,该社也有一些英文版的书,专门面向国外读者,也有和日本方面合作的书,即中方制作中文版,日方制作该书的日文版,同一个选题,同时出两种版本。而这种方式以前可能更多得用于引进,即外方提供材料,我方进行加工制作,出版适合于中国读者的外版图书,现在则完全可以考虑以同样的方法进行版权输出图书的制作。
  
  版权代理公司:步伐在加快 困难仍不小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版权贸易始终处于逆差状态,在不多的输出版权中,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图书又占去了很大的比重。随着我国出版业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我国出版人“走出去”的意识明显增强,出版业对外交流不断深化,出版物进出口业务逐步扩大,版权贸易也在不断扩展。在今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上,我国的科技类图书成为了国外出版商关注的热点。相对其他门类的图书而言,科技类图书的版权贸易对版权人员的要求更高,国内几大版权代理公司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在他们眼中,目前国内科技类图书版权的输出与引进又是怎样一种现状呢?
  
  “走出去”战略加快输出步伐
  上海版权代理公司即是“第一推动丛书”的引进者,公司副总经理王艳从法兰克福归来,感觉今年参展的中国出版人较往年更为活跃。她说:“在新闻出版总署‘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我国出版人的版权输出意识明显增强。在今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上,很多社都做了精美的推荐书目。据我和国外出版公司的接触,他们对于中国的科技类图书比较感兴趣。因为科技类图书对于文化类图书来讲,少了文化上的隔阂,科技语言是全球通用的。”王艳介绍,国外的出版商看重的是图书是否代表了先进理论或是技术,而不是局限于某一领域。比如一本书的理论在物理学领域做了开创性的探索,他们就会去关注;在化学领域代表了先进理念,他们一样会去关注。
  北京版权代理公司的李诺评价历时5天的本届法兰克福书展,“与往年相比,稍显冷清”,“以前人头攒动的8号馆(以英美出版社为主,是法兰克福书展最主要的展馆之一),并没有延续以往的盛况”。她同时也谈到,中国图书的版权输出数量比往届则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他援引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数字――今年法兰克福中国图书的输出超过1900种。其中,中国科学出版集团在书展上签署了一系列科技类图书的版权输出协议,输出版权达116种,涉及的图书大都是有关科学研究成果的专著,包括生物、数理化、考古学以及材料学等方面。 北京版权代理公司今年也输出了大量的科技类图书,但主要输出到台湾地区。他们的合作伙伴包括北京大学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等。输出的品类主要为关于化工、物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科学技术介绍的图书。
  
  “专业性较强”制约发展
  中华版权代理公司版权代理部的杨冰皓认为,国内图书版权贸易引进大于输出的现状,同样体现在科技类图书版权贸易上,而科技发展水平的相对落后,也是导致这一现状的一大原因。北京版权代理公司副总经理张艳也谈到,他们公司向台湾地区输出的科技类图书多,而向欧美地区输出少,除了地区差异因素外,也存在科技发展水平有差距的问题。
  王艳则给出了比较乐观的信息,她说:“国外很多大的跨国出版集团,比如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他们的总裁在我们互访时候提到,对中国代表了先进水平的科技类图书选题很感兴趣。这些公司在中国都设有办事处,他们非常愿意和我们国内的出版社进行这方面的合作,共同挖掘这种选题。” 王艳说,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图书一直很受国外出版商和读者的青睐,但同时,他们也希望看到能够反映我们现代中国社会精神面貌、当代中国文化内涵以及科技发展水平的信息。
  在做科技类图书版权贸易的时候,“专业性较强”是被版权公司提及最多的技术障碍。杨冰皓说:“我们都是学外语的人,但是专业技术方面知之甚少。我也曾接手过一些国内作者写的书,想让我们帮他们推荐,但是真正操作起来感觉比较困难。”在她看来,科技类图书版权贸易最简单的就是“出版社直接找到出版社”,因为“这样比较对口”。不久前,中华版权代理公司联合俄罗斯科学出版集团,在中国社科院搞了个小型的书展,展示了大概1500多种书,杨冰皓组织了一些国内的出版社前去参加。尽管展示的多数是人文社科类图书,但是也有多家出版社,对一些科技类图书很感兴趣。杨冰皓认为,这种直接的接触,对于科技类图书的版权贸易而言,更加有效。
  北京版权代理公司副总经理张艳也谈到,专业技术知识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司科技类图书版权贸易业务的开展。王艳也说:“我们的弱项是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拿到一本书,我们不知道是不是该领域的权威作者、前沿理论。”她希望能得到不同学科领域专家的配合,“我觉得科技图书特别需要专家配合,他们最清楚自己熟悉领域的学科发展动态,比如通过一些学术研讨会就会掌握国际又出了哪些前沿的学术理论。”
  王艳认为,在今后他们同国内及国外两方面的出版商之间的合作将会越来越多,“特别是国外公司会纷纷寻求和国内出版社的合作,而且是深入的合作。我们会寻找国外出版商的兴趣点,同时注意留意国内相应的好书、
  好选题。我们有很多很好的作者资源,这个资源非常珍贵,如果不好好维护的话,国外的出版商可能会直接去找他们。”
  
  编辑与作者:了解国际受众口味调整编写思路
  
  中国的科技类图书版权输出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随着科技类图书逐渐走向国际市场,科技类图书的编辑写作思路也自然而然地受到一些影响。要想使越来越多的科技类“走出去”,而且在输出地生根发芽,光凭版权代理公司版权合作人员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深入了解国际文化发展趋势,写出适合国际受众口味的作品,编排出适合他们阅读习惯的产品,才能使这些科技类图书在海外市场走俏。
  
  内容:要适应国外读者的口味
  海外市场经济比较规范,图书经营更看重的是市场效益。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出版机构看中一套书,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出版社的名气,不是主编的名气,更不是责任编辑的原因,内容才是主要因素。书展会上江苏科技出版社的“反射区按摩保健法”丛书就被台港一家出版机构看中,丛书编辑庞啸虎对此直言不讳,他认为内容是否适合输出目的地读者群需求是决定性因素。外商看重的不是国内的销售业绩,对于谈版权输出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如果要想“走出去”,比如输出到欧美国家,那么不考虑当地读者的阅读习惯就编排,是非常困难的。
  这套丛书的主编兼作者,南京中药大学附属医院苏州中医院针灸康复科的欧阳八四副主任医师,也提到这类问题。他认为中国语言的模糊性,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了翻译的困难,如中医保健膳食中提到很多“少许”“适量”等词,对于国内读者很好理解,但相对严谨到要用天平称量的西方读者来说就难以把握了。因此,在以后的写作中,会注意适当考虑适合国外读者的阅读口味,对书面语言做一些调整,使国外读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也许这样会增加了一些写作的难度,但是,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中医是祖国传统医学,近年来在海外日渐走俏。因此,中医健康保健类图书在国外需求旺盛。庞先生认为出版社选中这套书参与版权贸易,是综合社里的情况,觉得这本书的内容在海外市场会有一定的吸引力。在社内销售业绩比较高,也许能够在输出版权中有部分说服力。
  
  形式:个性化大于通俗化
  此外,编排的独特性也是很多图书远销海外的原因所在。
  还是以“反射区按摩保健法”丛书为例,丛书的庞啸虎编辑认为这本书排方法比较特别,开始是一张图,给人直观的看法,适合读图时代的阅读习惯。随后是文字解析,然后是线条图,接下来是数码摄像图,附加光盘,讲解呈立体化,读者容易掌握。写法了倾向平民化,通俗化,容易理解。读书的过程能感觉像老师一样手把手教会他们。这套书不仅侧重实用性,更重要是注重其可操作性。
  这本书之所以能够在内容方面突出想学容易学,实用性,可操作性的特点,原因在于选题经过了充分的市场调查,能够在同类书中胜出。庞先生说,在调查中,他发现市面上科普类图书出版较多,健康类图书很多,但大多数科普类图书侧重于理论介绍,注重预防,偏重实用技术操作的较少,他想策划出版一套健康技术类图书。
  
  趋势:中医教材仍是空白
  据悉,山东科技出版社的《外国人学中医入门》丛书、《中国茶文化》系列,江苏科技出版社的《足部反射区按摩保健法》一套五本、《扬州美味保健粥》在书展上也达成了版权输出意向。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外文出版社与波兰Wydawnictwo Lekarskie出版公司就《中国传统养生保健法》一书在波兰再版续签了版权协议,俄罗斯凤凰出版社也将与外文出版社就此书的版权转移签约;广东科技出版社的《中国岭南盆景》、《中医生手册》和《观手知健康》在展场就与版权公司正式签订了输出版权合同。
  由以上情况看,中国传统医学、养生保健受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的喜爱。这类图书的需求越来越大,已成为当前国际书业的一个流行趋势。但是,如何能让中医类图书更好地“走出去”,让世界更多的人分享到中医的魅力,是值得业内思考的问题。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王天俊副主任医师,根据近期中医教学与诊疗出访国外的情况,提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国内针对外国学生编制的教材,在国外市场还不多见,编写质量也不理想。外国人也编制了一些针灸教材,但多未能吃透中医精髓,反映不了中医的本意,曲解成分较大。如果说能编制出既能真实传达中医学精髓又能为外国学习者乐于接受的教材,估计会受到西方读者的欢迎。
  但是,这里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医是否能全权代表科技类图书的版权输出趋势呢?记者不愿相信这一事实,但在采访中,却没有更多的事实来证明中国的科技类图书别的种类占据优势。这让人疑问的同时,不禁反思:如果仅仅是中医保健类图书输出占绝大多数的话,是我们的科技方面还远远落后发达国家,还是我们的科技类图书出版还养在深闺人未知?难道科技类图书“走出去”就只能拴在这一棵树上?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