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图书馆五定律 [“图书馆2.0五定律”等]
 

图书馆五定律 [“图书馆2.0五定律”等]

发布时间:2019-02-13 04:17:46 影响了:

  1931年,阮冈纳赞到马德拉斯大学图书馆已经三年多了。阮冈纳赞在从事图书馆工作的经历中,迫切感到这个职业需要一套系统的理论。于是,曾为数学家的阮冈纳赞颇具匠心地创立了“图书馆学五定律”。这一定律为五句话: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机体。其中第二定律最初表述为“书是为所有人用的”。“图书馆学五定律”为阮冈纳赞带来极大的荣誉,被誉为对我们职业最简洁的表述。按阮冈纳赞的说法,这一定律的特征同数理科学中的定律一样:一是简洁,只有4~6个单词。二是各定律间有逻辑性,后面的定律可从第一定律推出。三是它能指导图书馆的各项活动:如按照第四定律,图书馆文献需要分类编目;按照第五定律,图书馆分类法和目录应该具有可扩充性。
  数十年来,阮冈纳赞的定律反复被人提及,且随着时代的变化派生出许多新的版本,如戈曼的“图书馆学新五定律”。直到web 2.0时代,阮冈纳赞的思想仍频频出现在学术博客中。如OCLC的Lorcan Dempsey"s weblog发表了一篇《阮冈纳赞与长尾》,讨论长尾理论中的“供应集合”和“需求集合”与阮冈纳赞五定律中第二、三定律的关系。xihuyu2000也写过一篇《web 2.0环境下的“图书馆学五定律”》,解释“图书馆学五定律”在web2.0环境下的新理解。
  “图书馆学五定律”的某些术语,在图书馆2.0时代有些局限性。我们完全应该根据图书馆服务环境的变化,像戈曼等人一样修改创建新的适应图书馆2.0环境的新“五定律”。半年前,我曾在博客中写过一篇文章《图书馆五定律之2.0版》,并引发很多不同版本的“五定律”。我当时所撰写的“五定律”中,第二到第五定律均有Web2.0或图书馆2.0文献中对应的英文表述,但没有关于第一定律的英文表述。直到今天,在网络期刊Webology上读到了Jack M. Maness的长篇论文《图书馆2.0理论:Web 2.0及其对图书馆的意义》,从文中对于图书馆2.0的定义,终于找到了较为理想的第一定律。下面就是我建议的“图书馆2.0五定律”。
  第一定律:图书馆2.0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虚拟社区(Library 2.0 is a user-centered virtual community)
  注:原第一定律为“书是为了用的”,搬到图书馆2.0时代,基本对应为“以用户为中心”。但图书馆2.0所提供的只是基于Web的服务而非传统服务,将图书馆营造为以用户为中心的虚拟社区的思想,在E时代已成为图书馆网络服务存在的基础,这一原则如同纸本时代确立的“书是为了用的”。
  第二定律:图书馆没有障碍(The library has no barriers)
  注:原第二定律为“每个读者有其书”,搬到网络时代应为“每个用户都有其信息”。网络环境下要实现此理想,须遵循图书馆2.0的“图书馆没有障碍”的原则。只有完全没有障碍的图书馆,才有可能做到人人均可自由获取信息。
  第三定律:图书馆无处不在(The library is everywhere)
  注:原第三定律为“每本书有其读者”,搬到网络时代应为所有信息都能准确到达用户手中。但网络时代信息环境的根本变化之一就是重复性信息增加,所有信息都找到用户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因此,只要实现图书馆无处不在,就是真正体现了Web 2.0时代“每本书有其读者”的精神。
  第四定律:无缝的用户体验(A seamless user experience)
  注:原第四定律为“节省读者的时间”,搬到网络时代应为节省用户时间。Web环境中节省用户时间的最高境界,无疑是使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对用户而言是一种“无缝”的或没有任何隔阂的感觉。
  第五定律:永远的Beta版(The perpetual Beta)
  注:原第五定律为“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机体”,搬到网络时代应为图书馆信息资源与信息系统永远生长。Beta版即测试版,是对于正式版而言的。“永远的Beta版”表明图书馆系统与服务应该处在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美的过程中。“永远的Beta版”这一Web 2.0 术语,准确地描述了“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机体”的时代特征。
  
  漫言无忌
  王波
  书骨精的精神(二)
  
  转基因图书馆员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族群之一,不转基因的图书馆员则更是像《道德经》的作者老子一样始终站在智慧之颠。当功名利禄如浮云过眼,绚烂归于平淡,毛泽东终老于菊香书屋;美国所有总统的辉煌化为一座座静穆的总统图书馆;比尔・盖茨富甲全人类,却急流勇退,摇身一变成了图书馆的善款会计;俄罗斯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身陷囹圄后,最大的愿望是在监狱的图书馆里找份工作……与其经历仕风商雨,从起点回到起点,或者会当凌绝顶,但见书山高,最终把归宿锁定为图书馆,成为业余的图书馆员,还不如把专业图书馆员的身份坚持到底,托身寄情于纸山书海,以百科全书当哑铃,以两块代书板当快板,以订书机当双节棍,且读且练,补脑健身,做那弼书温式的消遥仙。
  书骨精的第二种小精神当然是“骨”的精神,包括学术上的“傲骨狂思”精神和业务上的“啃硬骨头”精神。
  曾经当过两年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的胡适先生,喜欢以“傲骨狂思”自许,并的确在某些方面身体力行了这句话。胡先生是图书馆的高级情人,他不仅在人生的辉煌时期――出任北大校长的时候,支持创办了图书馆学系,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而且在人生低潮的时候坚挺学者风骨,不惜放下名望和身价委身书海,发扬啃硬骨头的精神,为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采访到了大量的古籍善本,使之成为北美重要的东亚图书馆。更妙的是,胡适先生还终生和康奈尔大学兽医分馆的一位没有学历、长相也不出众,但是品德高洁、思想独立、善解人意的普通女图书馆员韦莲司引为知己、相知相念。
  在优秀的职业图书馆学家身上,“傲骨狂思”的精神表现得更为充分。比如,受时局特别是抗日战争的影响,沈祖荣先生一生多次经历文华公书林和文华图专的兴衰丕变,但每次都以智慧的运作、辛劳的奔走,重修建筑,再聚图书,复募职员和师生,使文华公书林和文华图专厄而重生,挫而弥坚,愈发壮大,保住并发展了由韦棣华开创的中国图书馆事业的一份家业,一个人才基地,一个精神家园。这等传奇般成就的取得,既需要自己骨头硬,不服输,不畏压力,更需要发掘无穷的智慧和啃硬骨头的实干精神,傲骨和狂思缺一不可。沈祖荣先生把文华图专的校训拟定为“智慧与服务”,可以说自己首先完美地做到了。北大图书馆的向达馆长,更是把傲骨精神和敬业精神发扬到了极致。1954年,当毛泽东主席派员到北大图书馆借阅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时候,向达馆长在傲骨校长马寅初的支持下,明确告诉来人转达主席只能借阅一个月,逼得主席匆匆看了22天就赶紧完璧归赵了。
  最近,南方的一位图书馆学教授,旗帜鲜明地拒绝参加他认为不良的评审活动,和质疑《公共图书馆宣言》的同行进行立场鲜明的争辩,一口气提出了代号为“金木水火土”的图书馆学五大猜想。不管这些行为人们如何评价,但的确是闪耀着“傲骨狂思”的光芒,传神地发扬了沈祖荣先生、向达先生等图书馆学前辈的人格气质。
  
  
  正常心态下的图书馆员
  李修波
  
  有两部美国电影曾让我不由自主地落泪,一部是《决不让步》(又名《北方风云》),另一部则是《刺激1995》(又名《肖申克的救赎》或《月黑高飞》)。前者使我心动之点在于,女主人公乔茜・艾米斯经过努力抗争,却共同诉讼无望(法庭要求三个原告才能提起共同诉讼,而当时起诉的只有原告一人),这时法庭里受到正直心感召的(可以参加共同诉讼的)人一个接一个站起来。后者使我震奋之点则在于,蒙冤入狱的男主人公、银行家安迪在某个雷雨的夜晚爬出自己挖了10年之久的墙洞,合着天上的雷声用力砸下水管道的情景。这两个场景使我倍感痛快,因为前者意味着“案件的真相”即将如新荷出泥浮出水面,后者则是当事人将被“还之以公道”,重获宝贵的自由。二者的共同点在于正义得以伸张。这给世人的积极启示是,持续不懈的努力终获善果,公正、正义、善良必是人间正道。在图书馆员的职业工作中,这种正道也非常可贵。
  我认为在正常心态下,图书馆员:
  努力工作应该是一种常态,不能因为自己的一些私事而背离了努力工作的本质,也不能把有些人拿了比你更高的津贴作为你放弃努力(争取出色)而流于平淡的原因。
  坚持公平、正义、善良与诚实是你的不二选择,你不能因为有人撒谎你就原谅了自己的谎言,不能因为有人做出丑事就曲解了自己本来善良正直的本心。你不能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又是一套,你要有大气概、大品质,拿得起,放得下。
  坚持中立是你的身份与职业性质所决定的。不管你从事的是日常咨询还是个性化服务,你不能因为面对的一个是博导一个是专科生就放弃了你中立性服务的原则与初衷。你的选择应该是秩序而非身份,是知识而非地位。
  一直进步应成为你职业的另一个不二选择。你不能借口没有人员与设备的支持而放弃对包括“数字图书馆”类项目的规划与努力,不能因为加了几次班就没完没了地申请所谓的加班费,也不能因为取得了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
  超越目前应该是你的基本职业思想而不只是一种冲动。你不能因为你不是教授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可以没有教授的理论、水平和追求。你不能因理论的进步就放弃对实践的重视,拥有职业理论素养的同时拥有些职业“技能”将使你更具有职业魅力。
  用动脑筋的方式工作。你努力工作一天去解决一个问题并不意味着你很值得尊重,如果别人解决同样的问题只用一个小时或者更少的时间则说明你还需要付出大努力去做到更加职业。有了问题闷在自己心里决不可能比向他人请教更加有尊严。沿着智者的思想思考,没有什么比这更为英明的职业选择了。
  要勇于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不要总是试图掩饰自己的无知或者总是对自己的无知采取无所谓的态度。要勇于承认错误,没有什么能比“有了错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态度更令人垂头丧气、道德颓废的了。在这种情况下,你哪里还能有什么高尚的职业感、自豪感或喜悦?
  做到了这些,你仍然是一位普通的图书馆员,但你的内心却变得越来越安宁,越来越平淡了,因为你正在感到无愧于你的职业。
  
  另眼观察
  李超平
  四百年前的藏书人与今天的藏书人对话
  
  浙图赠予两张小百花演出的越剧《藏书之家》。对于戏剧我素来不排斥,尽管越剧不是我的喜爱,说句不恭的话,虽然唱腔温婉,但觉得音乐不如京剧丰富,表演也嫌单调,但看总是要看的。先生被我强拉着陪看,他对自己没信心,先打招呼:睡着了别怪。但戏一开场,首先叫好的竟然是他,出来后还连连说好。是啊,毕竟是千锤百炼的东西,不像超女,不爆点像样的冷门就看不出精彩。
  到了剧院才知道,原来是为IFLA会前会而包的场。碰到国图詹馆长,打了个招呼,寒喧几句。又碰到熟人无数,一一打招呼。戏一开场,大家都安静下来。
  此戏以天一阁范钦后代范容为求书和保护藏书历经磨难的故事为背景编排,为了戏剧性效果,跨越时空的张冠李戴是免不了的。不过剧情很符合图书馆人的口味,尽情彰显“藏书――天命”的宿命论。包租公的“临书仙”算是有了一个舞台形象,为书而乐,为书而狂,为书而痴。只不过这是个苦神仙,为了买书不惜变卖百亩良田。这从图书馆学的角度,是值得大大称道的。而从生活本身的角度,这很让人担心:没有钱粮,怎么让藏书人活下去?怎么保得住藏书?我相信詹馆长看戏后与我有相同的担心,所以演出结束后他在台上对演员说“感到今天的藏书人责任重大”。
  以前出于对包租公的偏爱,对于他的“临书仙”精神相当赞同。现在改变了看法,认为包租公的认识是相当片面的。“临书仙”精神被他写得过于简单了,临书仙乐陶陶的样子仅仅是现象之一,另一面则是相当悲苦的。任何珍贵的书籍,不经过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磨难是得不到也保护不下来的,这一点被忽略了是一个很大的遗憾。现在戏剧家把它表现出来了,可见生活的万花筒用学术思维简单诠释是不行的。以后谁要是想归纳总结图书馆人的生活,就应该多向文学家学习。就说徐雁吧,他之所以看起来像一个快乐的书神仙,主要是因为他没有碰到那种珍贵善本,就是那种梦寐以求的、不变卖养家活口的百亩良田,不失去心上人就买不下来的书,遇到那种情况你看他还能不能成天笑眯眯地踱着个方步到处访书?
  戏演完后,詹福瑞馆长带领IFLA“善本手稿专业委员会”的一行走上台去,然后就有了“四百年前的藏书人与今天的藏书人的对话”,这话是越剧大腕儿茅威涛说的。老外对范容(茅威涛)说,你们藏书很不容易,戏剧很美妙,范容说你们才是真正的藏书人,一来一往相互表扬,底下的人看得十分开心。我的相机本来在包里,出门时想到拍照对演员不尊重,就拿出来放在家里了,到了剧场果然看到有告示:“不能拍照摄像!”我要早知道有这样一幕,怎么也得把相机带上的。
  从现在开始,我准备把自己培养成一个越剧粉丝,除了“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不准备看第二遍,其他的都要拿出粉丝的热情去观看和鼓掌。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