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中国集成电路企业在合作中多赢:合作多赢
 

中国集成电路企业在合作中多赢:合作多赢

发布时间:2019-02-16 04:44:26 影响了: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今天,中国的集成电路行业也是跌宕起伏。2009年即将过去,岁末年初,回顾过去、感知现在、展望未来,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或许会有所帮助。      1中国大陆集成电路企业的类型分布
  
   中国大陆的集成电路企业目前已有五百多家,这些企业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六、七十年代,我国的集成电路相当落后,基本上只有几家国有研究所和国有工厂在研究集成电路,工艺条件、设备条件、技术条件相当落后,国外的进口限制,国内的闭关自守,导致我们和先进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由于技术落后,国产光刻机、离子注入机精度相当低,扩散炉氧化炉温度、流量很不稳定,没有设计工具、没有CAD系统。就是这样的条件、这样的环境,我国老一代IC研究人员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设计出国产集成电路、仿制出CPU,打破了国外的封锁。当国产的CPU通过国家鉴定的消息传出以后,国外的封锁松动了,进口IC降价了。直到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我国的IC产业才有了长足进展,大大小小的IC设计公司纷纷成立,生产加工线陆续建成,以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经济区为龙头的IC产业逐步形成。目前,国内的IC企业大约500家左右,2005~2009年已经认定的IC设计企业367家,IC生产企业139家,总体上看,我国IC企业短时间内将保持在大约500~600家左右,设计企业大约400家左右,这大概是一个动态平衡。这些设计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仿制、抄袭类型;吸收改进类型;自主创新类型。一个共同点是:规模不大。国内所有设计公司的年产值总和达不到美国高通公司一家的年产值!第一类的特点是互相抄,自相残杀,打价格战,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上竞争,利润越来越薄,竞争却越演越烈。第二类是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对已有产品进行改造,加上一些新内容以满足客户要求,产品利润略微好一点。第三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利润最好。三类公司的数量分布形式:一类最多,三类最少。
   对于初创的小规模IC设计公司,由于资金不多、技术力量单薄、经不起风吹雨打,为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壮大,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于是,不管水平高低、利润高低,只要在短时间内能赚到钱,什么都做。随之产生了很多没有主攻方向、没有主导产品的杂食类的设计公司。这类公司大多数没有政府背景,拿不到国家项目和资金支持,完全靠自己在市场上刨食吃,刨到食吃的或许发展起来,受到国家的重视,给资金、给荣誉,一夜成名;刨不到食的苦苦挣扎,或者死掉。
   初创期的IC设计公司人单力薄,互相之间不善沟通,自己好不容易刨到一点食吃,也不愿意与他人分享。结果,没有几年,公司不见了。好在这些人还在,来到一家新公司,还做从前做的事,但是,如果还保留原公司的工作模式,不与人沟通、不与人分享,或许过几年还要走。所以,我呼吁各位多沟通,多交流,不要保守!因为我们还很落后,没有什么可以保守的,也没有什么可以守得住的!互联网是保守者的坟墓!你不教给人家,可以上网搜!你认为最值钱的东西、最不肯告诉别人的东西很快就不值钱了。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好学的民族,别人能做到的我们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我们也能做到!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就是明显的证明。所以,小企业的工程师们、小企业的领导者们要敞开胸怀,要学会与人合作,在合作中成长,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多赢!
   国家队的企业实力雄厚,人才济济,是我国IC产业的主力军,在国家的金卡、金桥、核高基领域是领头羊,国家也给了大量资金、市场等优厚条件。但是,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持,没有政府的资金,没有国家项目,日子也未必好过!你们应该借助自身优势,打造更强大的团队,为国家创造更多财富,成为中国的TI、中国的高通,带领国内的小兄弟们建设一个IC强国。你们也应该联合小企业,将IC需求大国变成供应大国,将制造大国变成创造大国。
  
  2中国大陆信息产业对IC的需求
  
   中国大陆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电子产品的制造大国。国际电子产品市场上大家电、小家电、通讯、汽车、电子玩具等产品的相当大比例是中国制造。而所有电子产品几乎都要用到IC,尽管我们有五百多家IC企业,但大量IC仍然需要进口。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6年进口集成电路874.6亿块;2007年进口1234.57亿块;2008年进口1354.57亿块。我国自产的IC仅能满足国内25%~30%低档产品的需求,而大部分高档产品还只能靠进口。一方面国内的设计企业所设计的IC产品还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另一方面,由于价格、知识产权等各种原因致使国内的设计公司对很多产品领域不能涉及,再则我们有些产品还设计不了,或者即使设计出来也不能大量供货,原因是多方面的。
   中国是电子产品制造大国,同时也是IC需求大国。电子产品的核心是IC,而IC的核心是设计,我们国内的设计公司中真正能设计IC的工程师究竟有多少?少的几个人,多的也不过一两百人。企业要生存就要想方设法增加利润,对于研发周期长、占用人员多、资金投入多、成功风险大的高档产品不敢轻易涉足。这也是国产电路规模小、档次低、价格贱、供货量小的原因之一。
   从上面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们进口IC的价值高数量少,而出口的IC价值低,数量大,说明我们进口的大多是高附加值的产品,而出口的大多是低附加值产品。当然,在我们的出口产品中也有少数附加值比较高的,但是平均价格还是很低的,因此,需要我们企业间的联合,研发更有竞争力、更高附加值、更高价值的IC产品。
  
  3走联合的道路,实现共赢
  
   如何将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如何将IC需求大国变成供应大国?对电子行业最前端的IC设计企业是一个新课题。我们的企业规模不大、人员不多、资金不足,总之一句话能力不够,尤其是单打独斗更是力不从心,因此,我们呼吁“联合”,呼吁横向联合、呼吁纵向联合; 呼吁IC设计企业间的联合,也呼吁整机生产厂与IC设计企业的联合。横向联合的目的是合理支配各设计公司的资源,纵向联合是联合IC设计公司与整机厂家共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
   我们IC设计人员中几乎没人对整机产品能进行系统、全面了解。整机产品需要什么样的功能、什么样的电路可以集成到芯片上、哪几块芯片可以集成到一块芯片上?整机厂家的工程师们也只能对已有的集成电路产品反复研究、试验,在外围电路上做足功夫才能设计一个整机产品,而对于芯片内部结构、布局、工作机理等也知之甚少。有可能本来很简单的功能却使用了很复杂的芯片,本来很简单的程序却编写了很长的篇幅,占用了大量内存却总觉得运算速度不够,本来用几个逻辑门就可以解决的事件却要编写一段程序用CPU完成,诸如此类造成能源、资源的浪费。然而,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开发的一个产品,没等你的产品上市,别人不费吹灰之力就抄走了,你没赚到钱,别人却赚了大钱。没办法,你用的是通用芯片,市场上到处都有,你能买到人家也能买到,你能编程序人家也能。这就是目前市场上同类产品花样繁多、品牌繁多、价格繁多、山寨繁多的根源。你如果和IC设计公司合作,开发一款专用芯片,第一、你有自主知识产权,是自主开发的新产品,第二、保护了你的产品,短时间内别人仿不了,第三、你和别人的东西不一样,有自己的特色,增加了竞争力,第四、从总体考虑,你降低了成本,第五、你开发的新产品可以在市场上赚到钱。所以,呼吁整机厂家积极寻找IC设计企业尽快实现纵向联合!实现产业联合的多赢梦想。
   集成电路企业联合实际上是产业联合。将IC的设计、制造、测试、封装以及整机制造等企业的优势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结构,使IC产品从设计开始就与最后的使用紧密结合,开发出真正的中国芯,彻底医治我们的无芯之痛。这是IC设计企业以及整机制造业共赢的模式,是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IC产品的必由之路。
   在纵向联合方面,厦门联创公司深有体会。公司成立初期就与厦门灿坤联合开发出第一代自动断电控制电熨斗芯片。现在看起来很简单的芯片,在当时却没人做出来,虽然现在已经有多家设计公司开发出各种类似功能的芯片,但厦门联创公司的XLT105芯片可以说是国内自动断电电熨斗控制芯片的鼻祖。正是这款芯片,带动电熨斗产品的出口大幅增长,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增加了产品的卖点,厦门联创公司也渡过了资金难关,逐步发展起来。除此之外,厦门联创公司还为太阳能LED草坪灯、LED闪光以及数字电视等厂家配套开发多款IC产品,不仅公司得以发展,应用厂家更得到实惠。这就是纵向联合的好处。
   横向联合方面厦门联创公司同样也有很好的经验。2008年底,我们开始为境外的一家半导体公司开发产品。我们有较好的技术团队,他们有较好的销售渠道,两家联合起来共同开发IC产品,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产品成功了,预计每年可以增加近千万的销售额,两家公司都得到实惠。 同时,合作双方还达成一致,为进一步开发新产品,联创公司还将扩大设计队伍,组成专业组,开发出更多新产品。
  
  4结束语
  
   企业的联合是多方面的联合。有企业间的联合、有企业与高校的联合、有企业与政府的联合、有横向联合也有纵向联合。联合就是力量,联合就是利润。战场上的联合可以打胜仗,商场上的联合可以产生利润,技术上的联合可以开发出创新产品,团队上的联合可以产生大企业。
   企业联合的道路并非平坦,需要多方努力,需要业界协会的鼎力促成,更需要政府的支持,因此,我们呼吁行业协会、政府为企业合作、企业联合牵线搭桥,为使我国的IC产业走向规模化,使我们的IC产品更具有竞争力、彻底医治我们的“无芯之痛”而共同努力,中国IC产业的明天会更好!
  
  作者简介
  杨嘉祥,厦门联创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