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校内环境原因探析_医学生人文素质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校内环境原因探析_医学生人文素质

发布时间:2019-02-27 03:56:16 影响了:

  摘 要 医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现象非常普遍,这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也有学校及实习医院和带教医师等小环境的原因,需要引起除了社会以外还要引起医学院校自身的关注。   关键词 医学生 人文精神 缺失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笔者在医学院校从事政治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多年,对医学生缺乏人文素质的现状深有体会和感触,也听到和看到许多关于此问题的研究论文和成果,也有许多真知灼见或所谓的良方,但成效甚微。以笔者之见,医学生缺乏人文精神和人文理念不仅仅是医学生的原因和责任,而是有着诸多如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学校及医院环境等众多因素造成的,当然还有医学院校和医学生自身存在着一些问题。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及修养,不仅仅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还需要医学院校和医学生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与我国社会的大环境有关,与我国的教育制度有关。我国的教育基本上以应试教育为主,小学和中学阶段对人文素质教育相对弱化;在升学率的诱惑下,许多中小学丢弃人文素质教育,强化数理化和外语;学业重负使学生不可能抽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人文素养方面的课外阅读;况且,现有的绝大多数教师本身也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意义缺乏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其人文素质和人文修养也相对较低,所以教育者本人的人文素质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使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进入恶性循环。从家庭的角度讲,许多家庭禁止中学生阅读人文社科类书籍,这样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封杀,进一步加剧了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严重缺失的现状。
   除了上述社会大环境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人文修养的缺失有极大的影响之外,还与我国的医学院校这个小环境有关。
   1 医学院校医学教育观念的原因
   (1)现代中国的医学工作者仍然认为医学是自然科学而忽略了医学的人文要素。医学是以有生命、有心理、有情感的人为对象的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交汇渗透的综合性学科。早在100 多年以前,细胞学家魏尔啸就提出了医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的观点。从全面的角度看则反映了医学在其关注自然属性基础上,更加注重以人为服务对象的社会性、人文性的实用价值。从这个意义上看,医学也是人学。医学文化既是医学技术文化同时也是一种人文文化,有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双重作用。医学关注人的生命健康,仅有医学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以人文精神作指导的伦理规范、终极关怀去扶植。医学教育既需要传授先进的医疗技术,同时也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关心人、关怀人。医学教育不是加工制造治病的“工具”或“工匠”,而是造就富有情感,最富人文关怀和人性温暖的“医生”或“艺术家”。救死扶伤是医学使命,医学是最富人文关怀和人性温暖的科学。然而现代医学丢失的,却恰恰是这种至为宝贵的人性温暖。医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严重缺失,正是此“病”的根源所在。因此重视医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2)虽然新的医学模式早已提出,但是生物医学模式对于医学教育的影响依然存在,教师在讲授医学知识时不注意人文知识的渗透,依然强调人的生物属性而忽视人的社会属性,没有真正地把医学作为科学与人的统一体来对待,对医学教育过于强调专业性、职业性而忽视人文性,造成了医学教育过弱的文化陶冶的弊端和缺陷。同时,医学的学习本身就是相当复杂的,医学的课程普遍存在课程科目多,学习内容繁杂,导致部分医学生为了能够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而对其他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或者说不愿抽出部分时间来学习人文科学知识的现象。
  (3)教师和学生中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的观念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从教师的角度讲,主要是一些教师(大部分专业课教师)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没有多少意义,认为这与医学没有任何关系,医学水平的提高在于长期与临床的接触与实践,掌握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只是一种摆设或者说兴趣,认为医学水平的提高应该是在病房里多实践才能实现。笔者也经常听到有的专业教师反映“你们讲的马列和历史政治课程到底有什么用”的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这样的思想对处在单一的医学院校的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从医学生的角度讲,他们同样认为政治、法律、历史、品德、文学欣赏、艺术欣赏等课程对医学专业和医学技术的学习和实践没有任何指导意义,学医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就是治病救人,就是解决病患者的生理健康问题,认为“我们是学医的,有必要了解这些吗”,甚至理直气壮地公开提出“我们是来学医的,为什么让我们学这些没用的东西?”
  同时,面对现在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用人单位的选择是以个人对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尺度来录用的,掌握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固然能增加自己对医学的了解和未来医疗实践的能力,但在就业过程中这些都是内在的,没有可以量化的标准和尺度,因此,为了解决好就业的问题,医学生普遍认为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学习医学知识,人文科学知识可以等到就业以后再加强学习也不迟的观念。
  2 课程设置及师资力量的原因
  (1)目前中国的医学院校大多还是单一的单科性院校,医学类课程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仅仅占到课程总门类的极少部分,况且就是这点课程更多的还是政治类课程,人文类课程极少,而且都是选修课,仅从包头医学院的课程设置来看,除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两课”以及民族地区要求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之外,还开设了《公共关系学》、《中国古代文化概述》等少量的人文选修课,其所占学时和学分极少,因而学生对人文课程的重视程度和学习积极性就打了大大的折扣。
  (2)与综合性大学相比较而言,医学院校人文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一是人数少,就一般而言,医学院校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是从事医学教学和管理方面的工作,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师从事人文知识人文素质教育,且大多都是在进行“两课”教学的同时,附带讲授部分人文选修课;学校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仅有的少部分投资也都取决于领导者和决策者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水平,而在医学院校,校领导更多的依然是医学专业出身,对人文教育的认识水平明显较低;同时由于几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医学生人数的增加,从而使这部分教师忙于自身的教学任务而无暇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变更教学方法;医学院校引进文科类人才时主要是考虑满足“两课”类课程教学的需要;一些较高层次的人才或者其他门类如社会、艺术等方面的人才出于对自身发展的影响,一般不会就职于医学院校。
  3 实习医院及临床教师的原因
  医学生在正式走向社会之前,都有一个在医院或医疗服务机构实习的过程,有的时间在半年左右,有的长达一年。在实习过程中,他们更多的看到了我国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也体会到了义务工作者的辛苦,以及医患之间切切实实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对这种矛盾和问题,他们也同他们的指导医师一样,同样感觉到束手无策和无奈,从而只能更多地把自己努力和奋斗的目标放在如何提高自己的技能上,对人文素质和人文修养的塑造和提高也就看得很轻。同时,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原本与医学融为一体的亲情和仁爱,被医学技术所代替。从保健和治疗的客观效果来看,医学的服务质量在一步一步地提高;但对人,无论是对病人还是对作为正常人的关爱和尊重,在主观上却在一步一步退化,病人希望得到更多的人性化、伦理化的服务,但医院却远远跟不上这种变化。为了缓解由此产生的矛盾,越发求助于先进的医疗设备。而实际上,整个医疗过程越是物化或非人化,病人就越不满意。病人越不满意,越要借助于更先进的诊疗设备,更缺乏人性化的关怀和服务,造成恶性循环。所有这些,对还没有完全走进社会、并不完全了解社会的医学生的影响是及其深远和深刻的,因此,实习医院或其他的实习单位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和修养的形成负有相当大的责任!同时,负责指导医学生的临床教师,没有把自己定位在教师的位置,而是更多的以临床医生的身份传授给学生某些诊疗技能,忽略了人文素质和人文修养的教育和指导,他们对病人的冷漠和对病人痛苦的熟视无睹,对年轻的医学生影响极大。
  综上所述,医学生存在的人文素质缺失这种现象,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也有学校及实习医院和带教医师等小环境的原因,我们不能一味地等待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虽然我们不能改变社会这个大环境,但我们至少可以通过医学院校自身的努力,为我们的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1)利用“两课”的主阵地,全面深入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从而使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尊重他人,特别是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热爱本职工作,做一个爱岗敬业的医生;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使学生把医患关系放在法律视角下审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2)利用一切师资力量,多方位多角度开设人文选修课,广泛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从现阶段我们的实际师资和教学力量来看,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内容可以以学科构建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如文、史、哲、音、美、心理学、“两课”等课程为主,主要让医学生建立对人、社会、自然和自身的正确认识和正确态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同时辅之由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交叉产生的边缘学科课程,主要有医学哲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史、卫生法学、医患沟通学等,主要让医学生能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探讨与医学有关的若干问题,引导他们尊重生命及其发展规律,正确认识生命与健康的价值,同时尊重人的权利,正确认识和处理医患关系。
  (3)在医学专业课教学中贯穿人文素质教育。专业课教学不仅是专业技能的传授,更应该是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渠道。医学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渗透人文精神,加强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专业课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把课堂教学不仅仅作为传授医技的渠道,更作为育人的渠道,将人文精神教育融汇于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教学之中,有效地促进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在专业课教学中可选用该专业发展史上里程碑事件、著名科学家的事迹等启发学生;还应增加相应的伦理学、社会学、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4)在临床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临床教学是学生初次接触病人的机会,也是学生第一次体验医生职业的机会,因此,也是医患关系的第一次实践,如果结合临床实例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一定会达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各见习、实习教学单位应结合医学生见习、实习所接触的典型病例、以及本单位曾发生的典型事例,进行医学人文专题讲座和案例分析,将医学人文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使学生学会从医学、道德、法律、政治等不同角度去研究、解决医疗问题,使临床实习阶段不仅仅是对医学知识技能的实习,也是对医学人文知识运用能力的实习。
  
  参考文献
  [1] 杨咏.文化自觉: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发展的价值资源[J].医学与哲学,2009.30(7):65-66.
  [2] 李芳,李义庭,刘芳.医学教育的本质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J].医学与哲学,2009.30(10):66-68.
  [3] 崔新萍,刘西平,汤先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研[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9):8-9.
  [4] 范延红,董辉,王海昌.从医患关系看当代医学生素质教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2):20-21.
  [5] 蒯强.法国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及其特色[J].复旦教育论坛,2004.2(1):94-95.
  [6] 褚宛玉.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缺失问题的对策研究[J].素质教育论坛,2008(2):16-17.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