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清末入藏川军述论:川军入藏
 

清末入藏川军述论:川军入藏

发布时间:2019-02-27 03:56:28 影响了:

  摘 要 清末,中国在藏主权遭遇危机。“新政”背景下,清政府派遣四川新编陆军入藏。由于民国时期的内争和西藏的复杂局面,川军入藏的作用逐渐湮没于历史尘埃之中。本文通过相关资料的梳理,认为正是入藏川军重树了中央政府在藏权威,为后来中央政府解决西藏问题留下了可以从容施展的空间。
  关键词 清末 川军 入藏 地位
  中图分类号:E295.2 文献标识码:A
  
  Talking about Joseph Entering the Tibet at the end of Qing Dynasty
  LIU Caifu
  (Xichang College, Xichang, Sichuan 615013)
  AbstractAt the end of Qing dynasty, a crisis of sovereignty of China in Tibet. "New Deal" in the context, the Qing government sent to Tibet, Sichuan New Army. As the struggle within the Republican period and the complexity of the situation in Tibet, Sichuan army"s role in Tibet gradually being buried in the dust of history. In this paper, sort out relevant information that is Tibet Joseph rebuild the authority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 Tibet, left the space fo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o solve the Tibet issue.
  Key wordsthe end of Qing Dynasty; joseph; entering the Tibet; position
  
  近代以来,海防趋紧,国防战略重心由传统边防逐渐向沿海一线转移,清政府对西南边疆之西藏治理渐趋弱化,中国在藏主权遭危机。1909年5月4日,清政府决定恢复驻军西藏旧制,改派四川新练陆军混成协入藏。由于内地革命风暴和民初政局动荡,驻藏川军缴械后从海路回国。因为川军在藏时间不长和民国时期西藏事实上的半独立状态,川军入藏的作用逐渐湮没于历史尘埃之中。
  1 川军入藏的历史背景
  19世纪中叶,英属印度政府完成南亚次大陆的整合,与俄国在亚洲腹地展开霸权竞争,处于战略高地之西藏成两国皆欲夺取之目标。由于中央力量的缺位,致使得不到支持而又坚决排斥英国的西藏地方走上“联俄抗英”路线。噶厦政府“拒虎引狼”的政策激发了英、俄两国竞霸中亚和西藏的矛盾,从而使英属印度政府总督寇松利用“日俄战争”期间俄国无力顾及中亚之机,发动侵藏战争。
  1904年8月2日,英印政府远征军侵入拉萨。9月7日,强迫西藏地方签订《拉萨条约》。根据该条约第九款中特别规定:“西藏土地,无论何国,皆不准有让卖、租典或别样出脱情事;西藏一切事宜,无论何外国皆不准干涉;无论何外国,皆不许派员或派代理人进入藏境……”①若照此款,“无论何外国”当然包括中国,据此中国在藏主权尽失。惊闻此讯,朝庭骇然,“决心致力于中国在西藏权力的恢复”。②
  清政府应对藏局变化已做最坏打算,一旦西藏不保,就退守川康。通过康区的治理和巩固,迭次前行,恢复和巩固中国在藏主权,这就是“安康保藏”策略。因赵尔丰川边经略增加了清政府改革西藏内部事务的决心,派遣军队入藏提上议事日程。
  2 川军入藏遇到的阻碍
  清政府在藏有乾隆以来定制绿营兵1300余名,分驻各地。兵力配置,只能确保川藏大道畅通和平息小规模骚乱,不足以应付康藏乱局。
  清政府原是派赵尔丰率边军入藏的。由于在京的十三世达赖喇嘛洞悉中央政府的藏事改革是“以‘政教分离’和‘收回治权’为核心,达赖只能专理黄教事务时,他的政治取向转变,极力寻求各国的援助来反对清政府在西藏、川边进行的改革,以便巩固自己在西藏的地位”。③因此,达赖喇嘛授意噶厦官员发难,指责赵在川边大肆杀戮藏民,要求朝庭收回任命。同时,在川边发动叛乱。
  康藏乱局促使清政府下定决心,变通执行,改派川军入藏。1909年5月4日,清政府命令川督赵尔巽“在四川新练陆军中拨出一混成协,著知府钟颖统带进藏,分驻三埠,以固藏卫。”④7月,入藏川军编队完成,全军1700人。出发前夕,清政府旨谕:“若藏人胆敢**顽抗,川军就不能不示之以国威,相机剿办。”⑤8月6日,川军从成都出发。9月22日,出打箭炉关。一月后,沿川藏南北两路进至昌都。在昌都,川军遭遇西藏地方的军事对抗。12月中旬,在赵尔丰边军的配合下,川军取道昌都北面的三十九族地区进军。次年元月31日,前卫进至工布江达。2月1日,与藏军在工布江达山口激战,击毙藏军15人,俘藏军18人,川军死伤8人。12日,川军马队首先进入拉萨,迅速稳定拉萨形势。十三世达赖喇嘛逃往印度大吉岭。加拿大历史学家谭・戈伦夫谈及此段历史时说:“大清帝国在最衰弱之时,却成功地恢复了在西藏所失去的权力和威望”。 ⑥利用达赖喇嘛流亡所出现的藏地权力真空,清政府授命联豫以武力为依托在藏大力革新藏事,厉行“新政”。清末,中国牢牢地掌握并行使着中国在藏主权。
  3 入藏川军的最终命运
  1911年11月13日,受内地革命影响,入藏川军因“勤王”、“共和”或“回川”问题相争不下,亦因欠饷问题,遂由内讧演变成一场军事哗变。良莠不齐的军人在拉萨城大肆抢劫,引起藏中僧俗普遍不满。流亡大吉岭的十三世达赖喇嘛乘机发布《告民众书》,编造汉人在藏罪恶,命令“(藏人)固当驱除净尽(汉人)”,⑦各地藏人纷纷响应,西藏掀起“反华排汉”运动,涌至拉萨数万人,川军被围困于拉萨城中。同时,达桑占东组织一万民军,围攻驻江孜川军。
  1912年4月3日,驻江孜川军在英国驻江孜商务委员麦克唐纳调解下,首先解除武装。驻拉萨川军,拚死抵抗,“草根树皮及京之牛皮包亦食尽,战死者200余人,饿死者300-400人”,⑧其况甚惨。8月16日,拉萨川军接受尼泊尔驻拉萨代表噶卜典的调停,交出枪枝1500余,开花炮3门,机关枪1挺,子弹80箱,退出拉萨城。入藏川军按照和约于1913年4月前后陆续抵印,再由英属印度政府运送回国。经印回国的川军先后有五批,列表如下:
  
  由于革命风暴和民初中国政治乱局,得不到内地支持的川军部分战死,大部分被迫放下武器,分五批从海路回国。
  4 结束语
  西藏问题,是英国近代侵略西藏的产物。驻军是一国政府主权行使的象征。川军入藏,既是清政府恢复驻军旧制之举,同时又向全世界表明清政府在西藏不可撼动的主权。尽管英国与英属印度政府对入藏川军多有诘难,也不得不接受这是中国主权范围之内的事务。
  川军进入拉萨至最终放下武器退出,历时一年半,作用似乎不大。期间,拉萨城物价飞涨,军人多有伤害藏中僧俗之言行。这是入藏川军最受人诟病的地方,但其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之努力是主流,部分将士为此捐躯,所以其历史作用与功绩不应忽视,更不应漠视。民国时期西藏局势更为纷繁复杂,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极不正常,但入藏川军证明了中国清末民初在西藏的主权存在,它给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留下了可以从容应对和解决西藏问题的空间。以史为镜,入藏川军的遭遇、教训及最终命运,是今天治理和发展西藏可资借鉴的材料。
  
  注释
  ①褚德新.梁德,中外约章汇要1689―1949(G).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363.
  ②[英]Charles Bell. Tibet Past and Present(M). London,1924:38.
  ③周伟洲.英国・俄国与中国西藏[M].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308.
  ④赵尔巽赵尔丰致函军机处略陈经营藏事梗概.四川民族研究所.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上[G].中华书局,1989:189.
  ⑤军机处电寄四川总督赵尔巽.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宣统元年电寄档[G].1909年六月十四日.
  ⑥[加拿大]谭・戈伦夫.现代西藏的诞生[M].中国藏学出版社,1990:88.
  ⑦忧患余生.藏乱始末见闻记.吴丰培辑.藏乱始末见闻记四种[G].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127.
  ⑧民国二年正月四日收印度陆兴祺转来钟颖电.冯明珠.析论清末民初川边藏情及中英西藏交涉1906-1912[J].台北.西藏研究会.西藏研究论文集・第三辑:75.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