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桂林很商业的感觉 桂林,蜕变的感觉如何?
 

桂林很商业的感觉 桂林,蜕变的感觉如何?

发布时间:2019-03-18 04:25:37 影响了:

     “南北一条路,东西一座桥,三山两洞一条江”,临来广西之前,我已经许多回听人说起桂林,印象中――对我来说其实是想象中――的桂林,应该是一种古朴、幽雅而秀美的样子:古老而狭窄的街道,被高大、茂密的桂花树所遮蔽,街道两边,是一排排散发着幽香的古铜色木楼,一些身着独特民族服饰的人们穿行其间。穿过木楼,就看到了景色如画的漓江,江水平滑如镜,几只小小的乌篷船缓缓驶过,隐隐的,一阵悦耳的歌声从倒映着两岸葱翠青山的江面上传来……
  然而眼前的桂林却是另一种景象――一种只有在新兴工业化城市里才能见到的景象,高楼林立,路面宽阔,到处是拥挤不堪的人流和车流,随处可见的是巨大而斑斓的广告牌。这样的景象对我来说太熟悉了,但对我想象中的桂林来说却似乎非常陌生。
  桂林发展了,路多了,桥多了,商场、宾馆也多了,崭新的面貌说明这座城市正在向着工业化时代奔跑,这应当不是一件坏事,但在许多人看来,这也不能不算是一种损失。水泥钢筋与木楼青瓦相比,文化韵味的丧失已经自不待言,而商业的喧嚣则更让这种对比显得尤为尖刻。
  然而,我们还是不要杞人忧天般为桂林的文化担忧吧,因为通过与当地人的几次交谈,我发现他们对这种变化大都采取认可的态度。原因很好理解,长期生活在一个经济不够发达的城市里,无论景色多么秀美,也难以让人心胸舒畅。
  再者,桂林虽然以旅游著称,但在当地人看来,旅游业对经济的直接贡献其实很少,在其不很发达的第三产业里也只占了一小部分。当然,这里指的是直接贡献。
  近年来,桂林经济有了很大起色,这更多的是依赖于工业。虽然能够数出来的有一定“名望”的企业并不多,但当地人还是对发展工业非常看好,说起漓泉啤酒、大宇客车、三金药业等几个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桂林人常常是一副自豪和称羡的神态。
  无论怎么说,旅游毕竟是桂林最突出的特色产业,因此我按照原定计划前去采访,但不凑巧的是,那几天他们正要开全市的旅游工作会议,无人接待。因此我的采访实际是在另一个城市通过电话交谈完成的。通过采访得知,桂林旅游业的信息化建设在国内不仅起步较早,而且整体的建设状况也说的过去。而这个所谓的“说的过去”,其实是比照着桂林以至广西整体的经济状况而言,与发达地区相比则仍然有一定差距,譬如市区至今还没有介绍旅游景点、宾馆、交通等情况的电子化设备,甚至连张贴的道路示意图也难以看到,这对于一个知名度很高的旅游城市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不仅是信息化,桂林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水平也有待提高。以桂林市为例,至今用来招揽游客的主要还是“三山两洞一条江”,新景点开发以及相关的附属设施建设明显不足。尤其是到了冬春季,处于枯水期的漓江水位下降很多,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的江面,观赏性大打折扣,此时就应当有其他的观赏、娱乐项目来为其做“替补”,留住游客,而记者沿着江岸走了很久,也没有发现此类的设施。桂林市的出租车司机也反映,旅游淡季的生意难做,虽然全市只有2000多辆出租车。
  旅游资源开发不足,城市经济就不会提升的很快,或许这就是桂林要转向发展工业和商业服务业的理由。
  发展工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儿。记者了解到,目前桂林除漓泉、大宇、三金等几家重点企业外,其他企业不仅规模较小,效益也较差,这就必然导致信息化建设投入上的不足。同时,当地的IT产业尤其是软件产业的开发力量也稍显欠缺,虽然桂林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较多,并且是一个老的电子工业基地,人才及产业积累上应该有比较强的基础,但实际情况却不是很乐观。记者在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国53家国家级开发区之一)了解到,虽然该开发区年经济收入已经达到了100多亿,但比全国(开发区)平均值少了近一半,这里的软件园也是刚刚开始建设,要形成一定的气候显然还要假以时日。
  总的说来,桂林的变化是一个好现象,变总比不变强,这是社会发展进步所要求的。因此不论人们对它存有这样那样的疑虑,变化总是回带来一定的活力,更主要的时带动人们观念意识上的转变,记者在漓泉啤酒采访时,就深切感受到了这一点。
  
  感受漓泉的信息化
  
  就居民生活习惯来说,东南沿海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的人们不嗜喝酒,不仅是烈性酒,就是啤酒也不怎么喝。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酒类消费较低的地区,却有一家年产量居国内前10名之列的大型啤酒生产企业,这就是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漓泉股份)。
  漓泉股份的前身是桂林漓泉啤酒厂,在当地算的上是一家老企业,至今桂林人仍习惯地称它为桂林漓泉,有意无意地省略了前面的“燕京啤酒”几个字。也难怪,桂林漓泉与燕京啤酒集团挂上钩只是一二年前发生的事,2002年,燕京啤酒以2亿多元的资金购得桂林漓泉68%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产量、产值迅速提高,而此前的桂林漓泉则如同国内许多地方性小酒厂一样,在严酷的市场竞争中处境艰难。
  有意思的是,目前广西主要的啤酒品牌有两个:一个是南宁的万力,另一个就是漓泉。从目前市场的情势看,漓泉占有绝对的优势,市场占有率高达78%;因此万力的份额被挤压的很小,只能跟一些区外的品牌看齐。
  广西啤酒这两个品牌实际上都已经分别被国内两大啤酒业巨头(青岛、燕京)所控制,已经不能完全看作是当地的企业。几年来两大巨头在国内各个地方拼死搏杀,青岛啤酒下手早,始终处于上风,广西则是它很少遇见的一个“滑铁卢”。据说青岛啤酒也曾经与漓泉有过接触,不知怎么没有谈成,反倒让燕京得了手。这段经历至今已无从考究,记者的视线还是集中在信息化建设上。
  采访伊始,我就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般来说企业的信息化部门都是“自立门户”,对外称作信息中心什么的,即使降一个格,也大多是划在企管部或技术中心门下,然而漓泉股份的信息化部门却是与财务部合在一起,信息化负责人同时也是财务部的副部长,他叫蒋受旭。
  接下来,奇怪的事情就更多了。首先,漓泉股份的信息化部门不仅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甚至也没有“名号”,其人员通通算做财务部的人;其次,蒋受旭的名片上不仅印着软件工程师、高级程序员,还有一个是“会计师”;而最大的一点是,蒋受旭手下只有去年才招聘进来的两个大学生,此前数年间漓泉股份所有的信息化工作其实完全是蒋受旭一个人在做。
  对此固然可以归因于企业早期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很低、建设水平很差,但这终归是一个有着数万顿(早期)到数十万吨年产量的企业,仅靠一个人支撑信息化运作显然也是难以相像的事情,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蒋受旭说,其实他在大学里的专业是企业管理,只是业余时间搞搞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研究, 1996年进厂的时候被分配搞信息化,当时全厂只有一台长城0520计算机,只是用来打打文件,财务都还是手工操作。
  当时来说,漓泉啤酒厂信息化建设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财务报表,于是1997年蒋受旭在用友库存销售软件的基础上搞起了电算化。“用友的那个软件是通用的,在我厂不实用,我花一年的时间进行二次开发,最后用友的东西只剩下一个开票功能,我实际上做了相当于90%的工作。”这是蒋受旭的第一个成果,被公司一直用了好几年。
  通过搞开发,蒋受旭对财会也产生了很大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自学,他仅一次考试就顺利过关,拿到了会计师证书。
  解决了财务应用的问题,接下来蒋受旭又开始搞库存、搞营销、搞OA、建网站。漓泉啤酒厂在区内有9个办事处,区外还有6个,蒋受旭精心设计把它们全部用光线联接,建成了一个VPN。
  工作成就是巨大的,然而蒋受旭说,在漓泉被燕京并购之前,自己其实也很困惑。一个人“单挑”,力量明显不足,他的很多想法实现不了,感觉自身能力得不到发挥,心情压抑。
  2002年,更名后的漓泉股份将7个中层岗位进行公开招聘,总共有60多人报名,蒋受旭以总分第二名的成绩胜出,出任财务部的副部长。第二年,公司又为信息化部门招聘了两个新人,此时的蒋受旭心情好极了,他开始大胆地构想着下一步的发展。
  其实我对蒋受旭的踌躇满志不是很理解,因为以他如此出众的水平和能力,去到北京、上海或广州,随便那家软件企业都会迫不及待的为他敞开大门,而在那里他不仅能获得更高得收益,其才智也能有更好的发挥。
  一时间我准备把自己的这种想法对他讲,后来一转念又忍住了。我所顾虑的是,那样对他个人来讲或许前途会更加光明,但对企业却是一个不小的损失,而在一个信息化基础薄弱的地区,人才无疑比其他地方更为难得和重要。相信这样的道理,蒋受旭是早已经反腐思量过了的。
  2003年,漓泉股份首次超越三金药业,成为桂林利税最高的企业。也是从这年开始,漓泉的信息化建设有了一种新的面貌。
  
  桂林市重点企业
  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
  桂林大宇客车有限公司
  桂林南方橡胶集团公司
  桂林南方橡胶公司
  桂林力源粮油食品公司
  桂林国际电线电缆集团公司
  桂林银海纺织集团公司
  桂林集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桂林电力电容器总厂
  桂林造纸厂
  
  漓泉股份的信息化建设重点
  项目说明
  营销系统2003年已启动,2004年建成
  ERP预期明年开始,合作方尚未定
  SCM与ERP同期建设。
  网站改造目前进行中,工作量不大。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