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马克思分工协作理论视角下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马克思分工协作理论视角下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发布时间:2019-04-01 04:13:36 影响了:

  产业集群又称为企业集群、企业族群、新产业区、块状经济等 ,是指在某一特定产业领域内相互联系、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集群包括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 ,也包括上游中间品供应企业、下游的销售企业、辅助性产品制造商、相关的服务性机构及基础设施的提供者。在发达国家,产业集群广泛存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产业集群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以民营中小企业为载体的专业化生产区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随处可见。这种以专业化生产方式存在的企业集群以独特的竞争优势引起了社会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马克思分工协作理论进行了梳理,并以此视角对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形成进行分析。
  一、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相关理论回顾
  产业集群之所以引起人们高度关注 ,关键在于其具有较强的持续竞争力。对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来源文献内容丰富、视角多样。
  马歇尔 (1890)把聚集经济称之为外部经济 ,并首次对 19世纪的产业区再现的现象进行了重新解释,具体归结为三个方面 :知识的外溢、中间品的投入、熟练劳工市场。
  Piore &Sabel ( 1984)首次对 19世纪的产业区再现的现象进行了重新解释 ,他们认为集群的优势主要在于“弹性专精” 的生产方式。
  波特 ( 1990、1998 )把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归结为 : ( 1)集群通过增强公司的生产力、推动创新的方向和步伐、鼓励新企业的形成三种方式影响竞争 ; ( 2)集群为企业获取雇员、供应商和投入要素提供了更好途径 ,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3)集群是企业获取专业化信息的途径 ;( 4)产生互补性效益 ,一个集群成员之间广泛联结而产生的总体力量大于其各部分之和 ;( 5)集群是获取机构和公共物品的途径;( 6 )集群使当地的竞争更具动力。
  Schmitz ( 1997)提出集体效率模型。这一模型认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来自于两个方面:被动的外部经济和主动的联合行动。
  除此外 ,基于劳动分工角度分析集群竞争力的理论也是影响较大的一种。G·J·施蒂格勒 ( 1951)用专业化不断提高的原理分析产业区域化问题 。他认为 ,区域化是提高产业经济规模从而获得专业化利益的一种方式。那些关系密切的辅助性、补充性产业若离中心产业很远 ,是不可能有效地工作的。在一个市场区域里 ,地理分散是一种奢侈品。但他没有对区域专业化问题进行详细的理论阐释。
  杨小凯 ( 1998 )利用分工和专业化的理论对产业聚集现象进行了解释。他认为 ,分工和专业化能够加速知识的积累 ,但分工又会引起交易费用的增加 ,交易费用取决于交易机制的效率。在市场竞争中进行的产品交易 ,交易频率增加也会使交易成本增加。但他的分析和其他多数学者主要研究了企业纵向分工及交易行为 ,没有揭示横向分工集群企业间的协作行为 ,因而限制了理论的解释力。
  产业集群基本的特征和性质是一种在分工基础上的协作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的竞争力可以从马克思的分工协作理论中找到答案。
  二、马克思劳动分工理论与产业集群竞争优势
  (一)马克思劳动分工理论的基本内容
  1.科学分析劳动分工与生产力发展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指出 :“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最明显地表现在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上。任何新的生产力 ,只要它不仅仅是现有生产力量的扩大(例如开垦新的土地) ,都会引起分工的进一步发展。”这里无疑说明了,劳动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并且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落后,分工也比较简单。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商品经济飞速发展和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为专业化分工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而分工程度的深化、细化又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条件。“机器生产同工场手工业相比使社会分工获得了无比广阔的空间。”劳动分工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者具有统一性,互相促进。专业化分工水平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分工促进生产的发展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不断促进分工。
  2.科学区分了分工的类型
  马克思在论述分工时指出:“单就劳动者本身来说,可以把社会生产分为农业、工业等大类,叫做一般的分工;把这些生产大类分为种和亚种,叫做特殊的分工;把工场内的分工,叫做个别的分工。”
  另外,马克思的劳动分工理论认为: 一定的产业总是坐落在一定的区域空间内, 一定的劳动空间内必然有一定的产业与之相适应。企业内部分工与社会内部分工之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工场手工业的分工要求社会内部的分工已经达到一定的发展程度; 相反地,工场手工业分工又会发生反作用, 发展并增加社会分工。
  3.分工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
  正如马克思所说: “由协作和分工产生的生产力不费资本分文。”马克思还分析了分工是如何导致生产效率提高的: “在分工条件下, 每一个工人终生从事某一种简单操作, 从而成为“ 局部工人”, 他花在这一操作上的时间比循序地进行整个系列操作的手工业者要少; 分工使生产过程具有很强的连续性、计划性、规划性和劳动强度; 分工使工人终生从事某种局部的固定性的操作, 有助于工人操作经验的积累、劳动技能的完善和劳动效率的提高。
  (二)马克思分工理论视角下解读产业集群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是多种分工形式集于一身的现象,本质上就是一种特殊的分工。按照马克思对分工的分类,集群既有一般分工的特征 ,又有特殊分工、个别分工的特征。从社会生产角度看 ,产业集群表现为一般分工基础上的特殊分工。
  产业集群并不是企业的简单聚集, 而是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聚集 。整个集群致力于同一产业 ,是一种区域专业化的生产方式。如广泛存在的纺织、服装、鞋业、家具、陶瓷、食品、机械配件、电子软件集群中 ,大量企业生产某一类产品。不少集群往往处于细分市场和某种产业环节上。从集群内部看 ,存在着更细密的分工 ,是一种个别分工现象 ,只不过是企业内分工扩展到企业外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