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巧用诗词“扮”标题】诗词标题
 

【巧用诗词“扮”标题】诗词标题

发布时间:2019-04-12 04:16:52 影响了:

  题好一半文。一个好标题常常会使一篇新闻作品增辉添色。近几年来,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报纸受众不再像阅读专业书籍那样一一“研读”每一篇新闻内容,而是无意识地用眼睛“扫描”新闻的标题,以期能够快速获得“抓住”眼球的信息。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如何把标题制作得诱人传神,令读者“一见钟情”,是摆在广大办报同仁面前的现实问题。在长期的新闻业务学习和采编实践中,笔者认为,巧妙使用古典诗词制作标题,可达到让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古诗今用,巧妙引用诗词名句,令标题熠熠生辉并具丰富内涵
  在卷帙浩繁的古典诗词中,一些名言佳句对某些现象或事物的描写一目了然,并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也为我们制作新闻标题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如《中国平煤神马报》第6181期记者杨洪亮拍摄的新闻图片,标题为《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金色软于丝》,这则标题就是作者引用《杨柳枝词》中的诗句作为这篇图片新闻的标题,把早春平顶山湛河两岸垂柳的生机横溢、秀色照人、轻盈袅娜,描述得生动无比。“一树春风千万枝”写枝条之盛,在春风的吹拂下,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嫩于金色软于丝”写柳枝之秀色夺目,柳枝新芽一片嫩黄,随风飘荡,比丝缕还要柔软。如此胜景,令人有身临其境、留连忘返之感。同时,也让人不得不感叹古诗文的丰富内涵。《滚滚长江东逝水 浊浪令人心忧》这则标题也是如此,看后让人立即明白,内容是反映有关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环保新闻,作者引用诗词,使读者眼前慢慢地拉出一幅有关长江的画面,壮阔、雄伟、无边无际,遗憾的是长江之水却已浊浪一片,浑黄无比,这就给读者造成一种巨大的心理反差。“滚滚长江”,意境壮美;“浊浪阵阵”,心忧万千!再一个“东逝”,不免感慨古今变化之大,对比何其强烈,由此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心理共鸣。再如,《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主题) 元宵节是中国的“情人节”、“姻缘会”(副题)》等,这些古典诗词内容丰富深刻,语言精粹活泼,意境隽美幽深,不仅能激起受众浓厚的阅读兴趣,也使读者在接收新闻信息的同时获得了一种艺术美的享受,极大地提高了报刊质量,增强了报刊的社会效益。
  仿效古典诗词,让新闻标题更具灵动
  众所周知,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涵数千年的文明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成千上万的诗人为我们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词,百卉争艳、美不胜收。特别是古典诗词追求精练、婉曲和含蓄,并通过多种修辞创设意境,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以其深邃的意境之美深入读者的灵魂。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和精美的文化名片,在今天依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譬如:《知否,知否,绿消红瘦(主题) 连阴绵雨使杭州名花展上部分花卉受损(副题)》该篇报道主标题的巧妙之处在于仿用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如梦令》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样仿写既切合新闻的内容,又将娇花淋雨后的可怜之态现于笔端。这样一来,使得标题显得更加灵动,既契合文意,又颇具新意。这就是将仿拟这种修辞方法巧妙运用,仿写古诗词名句佳句,利用古典文学中的情景交融之法,为标题营造意境之美。《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钱塘活水来(主题) 今日西湖一天可得活水十万吨(副题)》这则主标题是仿用宋代朱熹《观书有感》中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则标题贴切而又形象地展现出西湖被注入活水后的情形,那波光粼粼、天水一色的美景仿佛浮现于读者的眼前。该标题化用前人诗句贴切而又自然,在形式和意境上带给人美好的感受。《垃圾山,垃圾山,害得居民苦不堪,不知几时搬?臭水流,臭水流,流到大街小巷头,行人个个愁!》该标题是仿用白居易《长相思》的诗句“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仿拟的运用让我们形象地感知当地居民受垃圾无人治理危害之重,使得这则标题更加形象生动,反复与押韵的使用,使人读来朗朗上口。
  将古典诗词巧妙地融入新闻标题,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新闻事实,突出了新闻的主题思想,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中国老一代著名报人邵飘萍曾说:“新闻的灵魂应冷静活跃于理智之世界,而耕耘于世人感情之田亩。”他们所说的感动人心的宣传效果,正是报纸在制作新闻标题时所孜孜以求的。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引用古典诗词制作新闻标题可达到画龙点睛、扣人心弦的效果,并给读者带来美好的审美感受,留下深刻的印象,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单位:中国平煤神马报社)
  编校:董方晓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