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盆地上的石油人]合肥盆地石油
 

[盆地上的石油人]合肥盆地石油

发布时间:2019-04-13 04:11:43 影响了:

  我国豫西南有美丽的南阳盆地,其内常年风调雨顺,怡人的气候使那里成为春天苗绿夏花开、秋日硕果冬雪白的人间仙境。在仙境,与天上飞鸟、地上走兽和谐生息的除了世代居住于此的“土著”外,还有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来到这里的一群特殊的人。他们自称是石油人。
  异于其它民族的是,他们世代延续不以姓氏、命脉为主线,而是以地球的血液——石油为纽带。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姓氏也迥别,在共同的工作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文化。他们写的是汉字,说的是各种方言揉在一起的普通话。他们以铁人王进喜为图腾,从来都以艰苦创业为己任。非常幸运的是,我也是石油人中的一员,目睹了他们入住盆地后,从扎棚、筑屋到建设石油村,再到如今建成被誉为盆地明珠的石油城的全过程,因此,这里对我而言,无论从空间还是时间上来讲,都是意识中的动态景观,也不管停在什么位置或瞬间,脑海里呈现的也都是最精彩的画面。
  原野上的搬家队
  坐在芦席棚前的田埂上,面对着辽阔总能一览无余。很多次都是这样目视远方,期盼着。
  装有多栋房子的搬家车队出现了,好激动,好兴奋。那种激动与兴奋是莫名的,也许只是因为看到了想看到的。可惜的是,搬家车队在以我的视线为半径而画的圆上,仅仅驶出了一条短短的切线,就消失得无了踪影。只好放下说不清楚的失落,重新开始那漫长的期盼。
  1977年,南阳油田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井队多了,钻井速度加快了,井队搬家的频率也高了。很多次,搬家车队从天边清晰或朦胧地驶出,浩浩荡荡地驰骋于原野,那气势很令人振奋。也有过与搬家车队近距离的接触。那年,车队从指挥部所在的石油村路过,大家都走出家门,像是欢迎凯旋而归的英雄,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我的心砰砰直跳,踮起脚想看清车上的房子里住着什么样的人,室里摆设的是什么物件。车队却无视我的存在,从身旁快速驶过,在收获了众多崇敬的目光后,向着夕阳驶进夜幕。
  伴随着我的成长,我家从芦席棚搬到了砖瓦房,又从砖瓦房搬进了楼房。
  楼房是越来越高,视觉空间却越来越小,想伸展一下视线还需远往郊外,好几次像吉普赛女郎等大蓬车那样,跑到郊外去等待心中那道风景的出现,几番之后终是无果,没想到石油人看钻井队搬家也成了一种奢望。
  后来,听说井队都去了陕北,去了内蒙古,去了新疆,去了海外。而且还是乘坐火车和飞机。
  在盆地,怕是真的再也看不到奔驰原野的搬家车队了!
  井队上的臭男人
  在盆地,人们总是把钻井队与雄威这个词联在一起,这并不是因为井队有高大的钻塔耸立在那儿,而在于钻井队实在是男人们的王国,用现在流行语描述:井队就是纯爷们的天下。去过井队的人,只要听到钻机匀速运转发出的轰鸣中,间接迸出金属撞击的声音,眼前一定会浮现出井队男人身上那大块大块肌肉凸起的样子。在荷尔蒙的作用下,姑娘们会很愿意接近他们,但极具攻击性的言行又让女人们敬而远之。若女人们途遇接送钻工上下班的班车,她们一定能听到那疯狂的响哨和粗俗的喊叫。怕是再开放的女人,也受不了他们那副“流氓”嘴脸。
  河流中波光潋影,有点远,在夏季也是年轻人愿意去的地方。河中裸泳的钻工看到戏笑而来的姑娘们,竟然无耻地从水中走出来,魂被惊飞的姑娘们奔离水边,定下神儿后又斗胆返回河岸,这下该坏家伙们害怕了,下饺子般“噗通”跳入河中。看来臭男人们还是有点要脸的。
  表彰会上,人模狗样的也算养眼。领导夸奖他们工作中不怕苦,业余时间还钻研……拿了奖项回到家中就搂着老婆没个完,嘴里还抱怨平时连个女人毛都不见!
  女人问:“在井队,下班后都干啥?”
  男人答:“喝酒划拳,打牌赢烟,聊女人。”
  “没出息!不是说你们业余时间都在学技术吗?”
  “天天重复一种工作,上班就等于复习了。我不在家你打扮得这么漂亮干嘛?”说到后面男人有点犯酸。
  女人笑了:“穿漂亮让别人看,表明我老公能干,说明在井队能挣大钱!”
  现在,好多大学生毕业后也进了井队,队上多了朝气,工作作风也较以前更严谨了,探亲回家的钻工连毛巾和牙刷的摆放也讲究定位了,跟大学生们混在一起也会挤兑别人时说“OUT”(落伍)了。队上有了电视、冰箱、洗衣机和空调,还出现了女员工。
  井队又搬迁了,好远,好远,有的钻工还去了国外,挣的钱更多了,女人是不是更开心了呢?
  小站里的采油女
  大自然中,那孤零零的小站里,有伟大的采油女在工作。别以为这里的伟大只是随便一说,或同媒体上写她们甘于寂寞不畏艰苦的夸奖同出一辙,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她们极不情愿,但最终坚持下来的那份付出,才让我感觉到真正的伟大。世上不爱美的人很少很少,不爱美的女人更是少之又少,即使上面不要求穿着工装,那么她们精心打扮出来的美丽又给谁看?怕只有天上的飞鸟和草间的蚂蚱了。当然,她们也会抽时间去矿上或基地,买上一套价格不菲的时装,再去娱乐场所疯玩一把。她们的工资能买得起档次不算太低的化妆品,心血来潮时,对着镜子把挺漂亮的脸蛋涂改成江山一片红。调笑、哄闹、情急之下,那红唇白齿间也会蹦出“我靠”的字眼儿。不过,工作中她们还是一丝不苟的。抽油机平稳运行后,时间就会显得富余,于是编织毛衣成了她们的最大爱好,给父母织,给自己织,给弟妹织,甚至给邻居织……就这样,一件件色彩艳丽,款式不同的毛衣从她们灵巧的双手中产出。偏远的采油小站,领导们一年半载也不来查几次岗,小站就有些像个地下编织厂。来这里的女工不管她手有多笨,只要待上一年,就能变成编织高手。她们就是这样胸无大志,最要命的是她们的“觉悟”还不高,没一个情愿留在小站干一辈子的,但凡有人调出,几个人的小站就会激起不小的波澜。一方面妒嫉别人,怀疑别人动用了什么过硬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因为彼此的情谊而不舍。
  直到有一天,改革之风吹到了天边,席卷了小站。采油女们惊呆了,看着整洁的小站,看着朝夕相伴的采油机……承包者着急地等着接手……她们却抱在了一起,泪流到了一块儿。这次离去,绝无妒嫉,更不是做戏,那一刻,她们真的是舍不得离开小站了!
  那年今天石油人
  当南阳盆地发现了大油田时,除了上级安排转业、调入的一部分人员外,自愿从城市调入盆地的,大多是因为国家有油田子弟不下乡的政策,从农村来的是因为油田工资高。
  当年,寒风卷裹着雪粒带着哨声狂飙而来,人们能看到用于藏身的席棚房在颤栗。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里,咬牙坚持着,为了孩子能有工作,为了能多挣钱,当然,也如石油人喜欢唱的那首歌一样,为了祖国献石油。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们就这样与天、与地斗了几十年。时光荏苒,世相万变,油田已今非昔比。看着小区里红楼、绿地、雕塑、林阴……不少人都邀请家乡的人来油田做客。那些盼着孩子早点参加工作就离开油田者和打算挣几年钱就回家的人,已年过花甲。他们一有机会就指着路旁大树对身边人讲,当年大树才拇指粗,这是他们挖料浆石铺就的路,那条老街里发生过某件有趣儿的事儿,某工厂奠基时他们各举啥色儿的旗……若大的石油城就像他们建造的一个大型博物馆。他们的故事不会被尘封,一件件地解说,一件件地数着,看着那神情和状态,鬼才相信他们会真的离开油田,离开盆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