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感情朗读:热现象与冷思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感情朗读:热现象与冷思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发布时间:2019-06-12 04:18:56 影响了:

  在当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被广大教师所重视,“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很多课堂都是“读”占鳌头——学生读得绘声绘色、眉飞色舞。有感情朗读似乎成为一节好课的重要标志。透过课堂上这热热闹闹的朗读场面,笔者进行了一番冷静的分析与思考,不禁要问:这些有感情朗读是否真正有效?什么样的感情朗读才是有价值的?
  一、感情朗读拒绝千篇一律
  前不久,笔者听了《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一课,执教老师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对一位同学的朗读给予评价时强调:“你读得还不够有感情,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小水滴锲而不舍的精神?”结果又一同学朗读时特别突出了“接连不断”、“总是”、“几千年”、“几万年”等词语,老师大加赞赏。在其热情鼓励下,学生纷纷练读。学生读得有声有色,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俨然入情入境,似乎达到了有感情朗读的效果。可是细细回味,总觉得这样的感情朗读跟该篇课文议论性的基调极不协调。这样的例子,在教学中比比皆是,教师不分文章的类型和体裁,一律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结果学生读得拿腔捏调。那么,是不是每一篇课文都需要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感情朗读应该达到怎样的程度呢?
  陆机在《文赋》中写道:“体有万殊,物无一量,纷纭浪费,形难为状……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抑扬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意思是不同类型和体裁的文章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为文者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因宜适变”。写作是由“意”到“言”的转换,而阅读则是据“言”知“意”。因此,把握好文章的情感基调是感情朗读的前提条件,否则感情朗读将陷入千篇一律的尴尬局面。那么,如何把握好文章的情感基调呢?如,写景类文章以通过写景抒发作者的认识感受和细腻的内心世界,或对大自然的赞美,或对生活的热爱。朗读这一类文章应注意情和景的联系,用赞美、抒情的语气来读,同时还要根据景物特点采用不同的语调,如:《黄果树瀑布》描写了瀑布的壮美,就要以雄浑激昂的语调来读;而《田园诗情》描写了荷兰恬静的田园风光,读起来应以甜美、轻柔的语调为主。叙事类文章通过记事体现人物精神风貌或说明事理,朗读时就要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所处的心境来确定朗读语调,叙述部分的语言要读得自然、畅达、舒展;说明性、议论性的文章,语言简洁准确,富有逻辑性,要求读得正确、连贯、流利,明明白白即可。当然,一篇文章的情感基调有时并不是单一的,而往往是几种感情的和谐统一。感情基调把握得当,就会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使作品主题得到完美再现,就会使读者、听者跟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感情朗读不是表演展示
  一些课堂上,朗读教学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先让学生自由朗读一段文字,说一说从这段文字中读懂了什么或者体会到了什么;再说说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然后让学生带着体会一遍又一遍地读;有时配上音乐进行朗读,学生的胃口被吊起,争先恐后地举手,课堂气氛一时活跃非常。
  然而,这样的训练,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是否到位?是不是每一个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都得到了提升?这样的朗读指导是不是仅带领学生在文字的表面滑行,有“表演展示”之嫌?……感情朗读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语言文字,更有效地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阅读能力。如何让朗读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朗读是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是读者凭借语言文字,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积淀,还原语言形象,理解语言内涵,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并通过有声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读的前提是理解和感受,成功的朗读指导应该追求深刻的理解和鲜活的感受,因此感情朗读更要注重过程,教师必须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感悟文本。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特点和实际条件采用多种方法指导、训练学生朗读。笔者在阅读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有:
  1.联系生活法。阅读是据“言”知“意”的过程,生活是由言到意转换的前提条件,读者必须依据自己的生活和体验,设身处地地还原、补充文中的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与文本相似的生活经历或体验,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2.情景再现法。利用挂图、音乐、投影、多媒体等模拟文本中的情景,使学生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3.移情体验法。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角色,设身处地地想象文本角色在当时的情境中会想些什么,说话时的语气会怎样。
  4.资料强化法。有些历史性题材的文章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学生由于知识积淀和生活阅历的贫乏,很难真正走进文本,体会作品的情感,这时教师可补充相关背景资料,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三、感情朗读用好技巧指导
  如今,朗读教学在“唯技巧”的批判声中迷失了方向,老师们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不指导学生读不到位,说多了又会露出技巧训练的痕迹。
  感情朗读是否需要技巧指导呢?笔者认为感情朗读是一门艺术,是有技巧可循的,如朗读中的停连、重音、语气、节奏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技巧的把握是否到位关系到朗读的质量。如果这些技巧掌握得好,学生的朗读水平自然就会提高。批判“唯技巧”并不是反对教给学生基本的朗读技巧,关键是看如何教。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这段话不仅告诉了我们朗读的目的——理解感悟、体会情感,而且还告诉我们朗读的技巧——“品味语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可见,感情朗读是可以有技巧指导的。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做到心中有技巧,要把技巧的指导与朗读实践融为一体,达到“道法自然、润物无声”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理解感悟文本、获得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行之有效的朗读指导呢?笔者认为下面一些方法在朗读指导中可以不妨一试:
  1.示范法。教师的示范朗读是最简单有效的指导方法,因为无需做过细的技巧指导,就可以把朗读中正确的停连、恰当的重音、适当的语气、合适的节奏真实可感地传递给学生。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