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谁解家书味:谁解家书味朗读
 

谁解家书味:谁解家书味朗读

发布时间:2019-06-14 04:32:24 影响了:

  2012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到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说:“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
  学生甲:“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就经常给我写信,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代替的。”
  学生乙:“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笔写信啊?”
  学生丙:“即便不用笔写信,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
  学生丁:“要是这样说的话,改变的又何止是书信?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
  ……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日落月悬,独对孤灯,我静静地撕开信封,铺展开来。
  我总爱去收发室找我的家书,在那重重叠叠的牵绊和祝福里认领属于我的那一份。我珍视那一刻的欣喜,我不忍失去,自古至今那家书中所承载的内涵。
  台湾作家林清玄说他母亲每周给他邮寄一封信,每封信的结尾都写着“霜寒露重,望君珍重”。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却成了林清玄心中最动人的字眼。因为其中深沉的爱,因为那个剪不断的牵挂,家书成为了情感的纽带,哪怕“霜寒露重”,我们亦可以相互温暖。
  翻开傅雷的家书,我读出了一颗深刻且细腻的心。一向性格急躁的傅雷,在家书中却沉稳细腻,严厉的背后分明是一份血浓于水的关爱。能听见远在天涯的那声嘘寒问暖,亦是人生一大幸事!
  家书不仅饱含温暖,更是一次亲切的交谈,一次心事的吐露。
  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临死前,在狱中留下最后一封家书:“字付大儿看,咸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传,我无遗憾矣。”这是金圣叹留在世间最后的幽默,也是潇洒的才子给那些想看他泣诉的小人,留下的最睿智的讽刺。谁解其中的滋味,谁从他独行的背影中读出了心酸与寂寥?我想说的是,定有人去体悟那高贵的灵魂。
  黄永玉收到表叔的来信,表叔虽在咸宁改造,却说:“这儿的荷花很美!”他的表叔不是别人,正是在“文革”期间写下《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沈从文。这封家书是人生情怀的吟哦,在其间,我们读出了大师的淡定和从容。
  最令我动容的家书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的《与妻书》:“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与妻书》之所以感人,就在于它字字泣血,到处都是浓得化不开的真情。为国捐躯的激情与对爱妻的深情两相交融,相互辉映,叫人断肠落泪,而又撼人心魄,令人振奋。这是用生命传递的爱的家书,时隔多年,如今读来依然让人动容,唏嘘不已!
  而在如今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当电子邮件穿越地球村的时候,当电话安装到家家户户的时候,谁能静下来读一封跋山涉水、风尘仆仆的书信?默里迪斯在《森林中的挽歌》中这样写道:“生命在竞赛中飞跑,犹如相互追逐的行云;我们走了,像松果一样掉落。我们不能失掉家书,更失掉一种情怀!”
  可我愿意为你而来,掸落纷扰的尘埃,为你独对孤灯,读懂你承载的情思和高贵!
  [评点]
  文章中心明确,紧扣标题展开,融入了林清玄、傅雷、沈从文、林觉民的家书,承载了作者对家书的认识和感悟,点出家书是爱的传递,生命的讴歌,意蕴丰富。作者以“名人的家书”为题材,讲述名人的人生经历和悲欢离合,把题目中所蕴含的生活气息充分地发散出来,形象地对生活的哲理进行了诠释。选择的角度新颖,富有哲理。文章语言简洁明快,构思灵动,材料丰富,认识深刻。
  计分:基础等级50分(内容25分+表达25分)+发展等级10分=60分
  (荐评者系湖北省枝江中学高级教师江亚萍)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