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学生在《大气环境》中的几处误区】 汽车所处的大气环境
 

【学生在《大气环境》中的几处误区】 汽车所处的大气环境

发布时间:2019-06-16 04:34:10 影响了:

  摘要:学生的思维定势易形成知识的负迁移,影响高考复习的效率和效果。本文主要针对学生在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大气环境》复习时容易出错的几处问题,加以分析和说明。  关键词:大气的受热 等压面 大气运动 气压带 锋面气旋
  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大气环境》,主要介绍了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以及常见的天气系统。内容多,容量大,抽象性强,历来是高考命题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中“高出不胜寒”理解错误。
  同学们总认为,山顶距离太阳近,应该热,而山底距离太阳远,应该冷。这就说明他们没有弄清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什么?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是什么?因此授课时提高同学们的想象力,对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清楚,理解大气的热量来源实质是能量的传递过程。 “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距离地面越近,吸收地面辐射越多、温度越高,距离地面越远吸收地面辐射越少、温度越低。
  二、热力环流中等压面的判读和风向确定含糊
  (一)等压面的判读时对气压和气温的分布。以图示为例:
  C、B气压高于G、F气压好理解,A气压高于E气压理解不了。从表面上看A确实是低压,E确实是高压,忽略了气压的垂直分布;同一地点不同海拔高度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因为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越低。A处低压是相对B、C气压低,E处高压是相对G、F气压高,气压值A处是高于E处的。
  就气温对比来而言,A处气温高于B处,因为A处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B处遇冷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即我们常说的“热低压冷高压”。这样有些同学以此类推,E处气温也低于F、G处气温,原因E处高压F、G处低压,这就说明,没有完全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E处气压高并不是因为E处热,而是由于地面A处受热气流影响,由地面上升到高空,在高空E处形成高压。既然E处气流来自地面,同一垂直面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因此E处气温是高于G、F的。
  (二)风向的确定。
  风的性质多从风向和风力两个方面进行描述。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分为高空风和近地面风。高空风受两个力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风受三个力作用。但在形成后,高空风风向平行于等压线、近地面风风向斜穿等压线,同学们不能理解。这需要结合数学和物理知识、借助多媒体电脑技术,把抽象的大气运动,具体、生动、形象化地表现出来。
  以高空风为例:高空风大气受两个力作用,二力平衡时风向才稳定,因此,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风向稳定。水平气压梯度力永远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永远垂直于空气的运动方向(即风向),最终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高空风判断下来近地面风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三圈环流形成过程疑问重重
  (一)三圈环流纬度30附近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在同一水平面上,由于获得热量的多少存在差异,就形成了最简单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对于整个地球而言,各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量也是不均匀的,这必将引起全球范围的大气运动,即大气环流。同学们很快板图作出“北半球单圈环流”的示意图,但是他们忽略关键的一个问题“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如果考虑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还能到达极地吗?
  以北半球为例:赤道地区由于终年炎热气流上升,上升到高空的气流在高空同一水平面上形成高压,大气不再稳定,一部分向北运动一部分向南运动,向南北运动的气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左右偏转,到30度纬度上空偏转成西风,气流不能向北运动,当然也不能向南向西运动,能不能向东运动?有些同学回答是肯定的。这就需要教师分析时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抓住30度纬度上空都有来自赤道地区的偏转成西风的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没有明显的气压差,大气不能做水平运动,因此,也就不能形成30度纬度上空的东风(加上展示课件辅助效果更直观)。赤道地区气流又源源不断供应,此时南北纬30°高空的气流只能下沉到地面,在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二)冷暖气流交汇暖气流上升形成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地区由于终年寒冷,气流下沉,在地表形成极地高压带,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南北纬30度附近气流由高空下沉到地面,在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中纬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在南北纬60度相遇。学生感觉上应该形成高压带。这就需要教师严格让学生分清地面和高空,大气水平运动和大气垂直运动。来自高低纬的气流在南北60度相遇后,来自低纬的气流性质温暖,来自高纬地区的气流性质寒冷,冷暖气团交汇后暖气团向上爬升,使原本大量的气流减少在地表形成低压带。
  四、锋面气旋系统认识不足
  同学们都知道锋面、气旋和反气旋两大类天气系统的特点,然而对于锋面气旋系统,课本中仅仅简单地提到它的概念和一幅锋面气旋图,这使有的同学对其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很难去全面把握,甚至没有把它当成一个独立的天气系统看待,然而在历年的高考中多有涉及,所以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锋面气旋。如(下图)
  锋面气旋是指具有锋面结构的低压,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多见于温带地区。
  (二)锋面气旋的形成。
  以北半球为例是一个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涡旋,中心气压很低,自中心向前方伸出一条暖锋(PN),向后方伸出一条冷锋(PM),冷、暖锋之间是暖空气,冷、暖锋以北是冷空气。锋面上的暖空气呈螺旋状上升,锋面下的冷空气呈扇形展开下沉。锋面气旋的天气变化明显,一般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在两个锋面附近气流上升更为强烈,往往产生云、雨、雪,甚至雷雨、暴雨、大风、降温等天气。
  (三)锋面气旋中的冷锋、暖锋判别。
  1、锋面一般出现在低压槽附近。高压和高压脊附近一般为晴天,无锋面出现。
  2、以锋面为界线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纬度高的为冷气团),然后,根据气旋的旋转来判别冷、暖锋面,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气旋左侧总为冷锋,右侧总为暖锋(如下图)。
  3、雨区的判别:降水主要出现在冷气团一侧,暖锋主要在锋前,冷锋主要在锋后。上图中,虚线与锋线之间为雨区。
  总之,《大气环境》教学中抓住这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的进行分析,学生就会茅塞顿开,也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