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只有长得高,才能望得远思意【“路有思”才能“思有路”】
 

只有长得高,才能望得远思意【“路有思”才能“思有路”】

发布时间:2019-06-16 04:41:16 影响了:

  作者当“思有路”,否则文章会杂乱无章,叶圣陶先生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  教者当“思有路”,否则课堂扑朔迷离,给人雾里看花之感。教者首先是读者,而读者“遵路识斯真”。
  接到上文学作品阅读指导课的任务,我是百般地推托,目前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压力真不小,心理压力更大。但最终还是答应下来。
  听闻领导的叮嘱,我即定下课堂框架:把握文章层次,理清作者思路,为做题打下基础。继而进一步清晰思路:心中有纲,阅读有路,做题有法。“纲”指高考考纲,这是教学的指向;“纲”也指教学策略,这是缩短教学周期、提高教学实效的良方。如果读文是源,做题则是流。“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循路而走,事半当功倍。
  继而寻找题料,终被一篇《小桥》所吸引,到网上搜索,此为2003年上海卷的题料,虽有点老旧,念及好文章是不过时的,还是定了下来。
  关上电脑,埋头走个性阅读之路。全文由实到虚,先简写小桥的外形——简单,此为人人皆知的具体物象。再详写小桥的内涵——不简单,此为常人难知的抽象意蕴。走过小桥,路人抛危崖峭壁于身后,踏急流险滩于脚下,带上希望与信心走上追梦之路;一桥之隔,你在这头,我在那头,目送友人渐行渐远的身影,独自感伤:小桥承载了送别时的眷恋、作别际的不舍;身在异地,伫立桥头,一座座小桥的那边是自己朝思暮想的故乡,故乡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变迁而淡漠:小桥承载着沉重的故土之愁;离愁别恨者终只是小桥边的过客,归隐者方是小桥那的归人,小桥洗去了失意者的劳累,让他们在此过上静远的生活:小桥承载的是一份难得的闲适。至此,小桥那丰满的意象便呼之欲出:慰藉着饱经沧桑者的心灵,提供给文人雅士以散怀写意的笔触。文章已够厚重的了,但作者没有打住,他还提炼出了小桥的另一特质——似一位智者,引领人寻求哲理禅意。作者在此举出了卞之琳的经典诗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这不仅印证上文小桥“又是散怀写意的最美笔触,还是寻求哲理禅意的去处”的说法,也为下文“更是深沉含蓄地道出了人与桥之间息息相关、互为依存地哲学意蕴”这一议论提供了依据,况且卞诗不同于其他引用,它属于现代诗歌,从另一个角度丰富文章的内涵。读至此,我们怎不由衷地赞美她:默默无闻的小桥横跨在河上,引渡南来北往的人们,给人信心与希望,让人们顺利到达成功的终点;宁静的小桥让忙碌的人们得以驻足,让饱经沧桑的人们摆脱尘世的喧嚣,静享着闲适,陶然于静远。或许生活中,我们常忽视了小桥,其实它不是简简单单的,清清淡的日子里,小桥沉静、平淡、从容、与世无争,卧在岁月之河的小桥,默默奉献,诉说着人生的底蕴。
  文章之路已悟出,剩下的就是细化课堂之路了。管不了这么多了,先试上一堂。在科任老师的安排下,有了与学生交流的平台,有了了解学情的机会。上完课,还有很多的不足,但感觉比我预料中的要好。心中便有了底。
  语文组同仁耽误了不少时间,坐下来与我探究。他们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还有领导的询问,同组老师对课件的美化。这些,让我感到集体力量之大,语文组的温暖。
  我在更一步思考,课堂主体部分应分三个版块:抓关键词,从整体上理清思路;品味动情句,体悟小桥意蕴;评点原味答案,比较与参考答案的不同点,较正学生思维的盲点。就这样定调了!想到还有一批学生精英将在课堂上出现,也就没仔细去想课堂之路了。
  上完课,当时只有一个想法:逃离!不能说,这是我所上的最臭的公开课,但我知,自己有心得的理性之思没有体现!自己驾驭课堂的智慧没有体现!学生的发言在我的误导下,没有彰显他们应有的水平!这一批英才没了思维的闪光点!整个课堂气氛沉闷!
  当时,真想对同仁们说一句:展示课没有展示我校的优点!反而让他人大跌眼镜!说实话,当时,真有辜负之感。
  至今,我对“思有路”仍很自信。只是空余几丝惆怅!空留几分郁闷!没上课,希望早点成为过去;上完课,希望没有到来。
  过去的终成为过去,尘归尘,土归土!不能去改变什么,或许只能去静心反思!
  “思有路”当以“路有思”为前提。“路有思”是指教师在明了了作品思路、设计了课堂之路之后,应去思考这条路该如何走。
  应慎设问题。“小桥的意蕴有哪些”改为当初的“请你谈谈作者眼中的小桥”更好!这样不高深的问题会更让学生有话语权。与其给学生一个命题不如给他们一个话题。
  应充满机智。学生高度总结了小桥的意蕴后,应让其畅谈其思维的切入点: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适时地回归文本,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能让学生顺着思路往后找关键词。“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呀!教学智慧在哪?在自己一贯不急不躁的风格中。
  应让预设与生成结合。预设要设,否则形同虚设。当初预设的教师朗读“小桥可以让人寻求哲理禅意,是慰藉饱经沧桑的去处,又是散怀写意的最美笔触”,以让学生探究与文本的不同,进而把握文章的难点。没设,便没了智慧!便从何谈生成?
  应让学生在体悟意蕴中创造课堂的高潮。即使学生嚼不透,也要退而求其次,让教师的“讲”制造高潮!这样,小桥就成了立体的、丰满的“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