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大学要勇于担当】 勇于担当
 

【大学要勇于担当】 勇于担当

发布时间:2019-06-26 04:09:37 影响了:

  汪立夏,毕业于江西大学历史系,先后供职于南昌大学、江西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等单位。现为华东交通大学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
  博客链接:/index.html
  大学作为孕育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之所,尽管象牙塔的功能未变,但世俗对大学的渗透和浸润却比任何时候更深刻,这个思想文化的殿堂正向利益和功利低头。学术开始变味,精神已然退位,甚或被腐蚀、被蛀空,曾经让我们为之景仰和追求的责任和信念正在逐渐离我们远去。能写论文,曾经是高深学问的体现和象征,但当下学者多是为论文而论文,那么论文的价值和意义何在呢?服务社会,是大学自身功能之一,可一旦作为产业化来运作,把知识和金钱画上等号,大学作为公益事业的属性就不存在了。而学术精神,在权力的召唤下,也日益沦落为了某种工具。所有这些,不能不让人们觉得大学已然蒙上一层厚厚的阴影,也对大学应有的担当产生质疑。那么,大学究竟应该如何担当呢?
  英国人纽曼的著作《大学的理念》认为,大学乃是“一切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索和发展、实验和思索的高级保护力量,它描绘出理智的疆域,并表明……在那里对任何一边既不侵犯也不屈服”。梅贻琦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综上可见,大学在某种意义上,称得上是现实和俗世间的精神教堂和灵魂的庇护所,这也许就是大学的实质之所在。因为这样一种实质,所以大学是真正在最大范围里保证理性、知识、科学和文化等一切发展的理想家园和快乐天地。大学应有涵容万象的胸襟,又有傲然卓立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造就了一批学识渊博、通古博今的大师、学者、智者、行者。
  我们无需去历数大学种种之怪象,也不必控诉种种非教育而酿成的惨痛现实。尘嚣固不能让人沉静,折腾固不能让人消停,然而进步总在交织中前行,文明也在纠结中蠕动,好在总有那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傻瓜”,总有辛苦我一人,幸福千万家的“愚人”,这是否就是信仰和信念的力量呢?而这种力量,对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学校尤其是大学而言,难道不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吗?
  我想首先要肩负起道德的担当。道德是法律层面之外的人与人之间相处和交流时所认同的规则和标准,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上得了台面的一种规范和约束。比如一旦百十个人扶不起一个摔倒的老人,虽然是个案,但却敲响了我们对道德底线的警钟,也敲响了大学捍卫道德准则的使命和责任。
  其次是肩负起育人的担当。大学最大公益和责任在于育人,人才是否合格不仅影响当下社会的发展,更关乎社会的长远和未来。能否坚守师德、恪守学德、遵守公德?大学任重而道远,应该从教书育人做起,学为人师,行为典范,成为社会文明与和谐的标杆示范。大学之育人,不仅为当下发展提供急需的可用之才,也要为将来储备基础之才。
  第三是肩负起精神的担当。从某种意义上讲,精神的担当就是文化的担当。文化是一个民族灵魂深处起长久作用而且会遗传的一种基因,而大学的特色和精神之所以能够被认可和传承,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基因在起作用并绵延不绝。一所大学,就是一批人的精神寄托所;一批大学,就是一大批人的精神庇护场,这才是大学的社会责任的真正意义所在。
  四是肩负起科学的担当。精神总归一,术业有专攻。通过不同的学科和专业来传授科学知识和文化,是人类不断认识世界和推动世界发展的需要,也是每个人找寻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而大学是实现这一目标和要求的理想所在。探求科学、发现真理,是人类不断迈向完美和谐的必由之路,也应验了成功的道路千万条,总有属于自求的那一条,那就是科学之路,究竟是哪一门科学,真理依然在你自己手中。
  在人心浮躁的今天,我们大学需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种担当,承担起这种社会责任。因为我们对精神家园的找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迫切,而沉静和安顿心灵是治愈浮躁和功利的最好良方。◆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