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怎样地教和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怎样提问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更加扎实有效]
 

怎样地教和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怎样提问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更加扎实有效]

发布时间:2019-07-08 03:52:01 影响了:

  问,解开了学生心中一道道疑惑,使学生明白了一个个道理;问,使课堂教学层层推进,使教学目标逐步完成;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往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但同时,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项本领,更是一种技巧。那么,怎样使“问”促进课堂教学更加扎实有效呢?我认为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质疑的问,统领感悟
  在黑暗中看到光明,会使人得到希望;在徘徊时得到信心,会给人无穷的力量;在疑惑时,得到鲜明的答案,会使人豁然开朗。这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从上课伊始就带着“质疑”上路,那整个学习就能一次展开,以解疑而深入,以顿悟而结束。如教学《最大的麦穗》,设计时可不按原文本的顺序,而从故事事件的结果入手,以“为什么弟子们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为质疑点,先从苏格拉底的要求和弟子们的表现寻因,进一步强化疑问,最后在苏格拉底的教育中悟出道理,层层推进,步步抽丝剥茧,让学生们最终豁然开朗“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才是实实在在的”:
  “有一穗是最大的”
  学生1:整个麦地中那一穗是最大的。
  学生2:绝对最大的那一穗。
  ……
  “最大的一穗”
  学生1:自己认为最大的一穗。
  学生2:相对而言最大的一穗。
  ……
  这些都是学生通过一步步学习,寻找自己的理解,最终在顿悟中得到的答案,认识的道理,整个过程几乎一直疑惑,最后一瞬间豁然开朗——顿悟。
  二、深思的问,引领探究
  上课时,下面举手的同学很多,老师叫了一个又一个,场面甚是精彩好看。可细细看来,发现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总是半句或者一句,甚至寥寥几个字就完了,而且回答的面也不广,不说人云亦云,也只是略有小同而已。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深层次的思考”的能力呢?我认为应从教师上课的提问入手,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应每课体现一个值得学生深层思考的问题,作为教学主线,且这个问题要有难度、宽度、力度、纵深度。
  如教学《三打白骨精》,在分析内容时,可抛出一个需要学生深刻思考的问题:“众所周知,孙悟空武艺高强,那为什么还要‘三打白骨精’?”学生带着这一问题学习文本,体悟名著。通过思索整理,学生便能感悟出很多:
  学生1:课文描述“三打白骨精”,不仅仅写孙悟空武艺高强,同时述说西天取经不是一帆风顺,是千难万阻,历尽磨难的,告诉我们取经不易,也预示要想做成功一件事,就要付出汗水和努力!(这是联系名著,体会人生道理的思索。)
  学生2:课文讲述“三打”,通过侧面描写白骨精诡计多端、狡猾,烘托孙悟空的形象,这是反衬写法,既生动了内容,又运用了巧妙的写作方法,真是一举多得。(这是练习写作方法的深层次思考。)
  学生3:课文中“三打”,既描写了白骨精狡猾、不易对付,又通过描写孙悟空“三打”不同的变化,突出孙悟空这一人物的坚定、机智、勇敢的光辉形象,使这个正面人物形象得到宣扬,突出了主人公。(这是对文本深刻理解,体悟文本内涵后的深层次思考。)
  ……
  学生的深层次思考,有独特性,发散性,充分体现学生个体鲜明的个性,以及他们不同的思考观与认识观。要体现学生深层的思考,关键还要教者“抛砖引玉”,提出能让学生深思的问题,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让学生有机会一展风采。
  三、对比的问,带领分辨
  对比,可以突出要表达的一方,使要表达的形象更加显现,假如能在对比的基础上推波助澜,那效果将会更加明显,给人的印象会更加深刻,也会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如教学《螳螂捕蝉》时,首先让学生理解文章的脉络:文章讲述了侍奉少年在大臣们劝说吴王无果的情况下,用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使吴王恍然大悟,取消攻打楚国的念头。在此基础上,引出鲜明的身份对比:大臣(国之栋梁),侍奉少年(佣人之地位),在古代,两者地位不可同日而语。而两者劝说结果也截然相反,大臣劝说结果是:吴王下了死命令,谁再劝说就处死谁。侍奉少年劝说结果是:吴王取消攻打楚国的念头。再引出两者劝说过程的鲜明对比性问题:“这样悬殊的地位,却产生了意想不到、截然相反的劝说结果,为什么?”引导学生深刻挖掘“大臣们”的劝说和“侍奉少年”的故事,抓住字词句赏析,了解侍奉少年的故事用意以及他的机智,体会“大臣们”和“侍奉少年”不同的劝说形式。通过鲜明的对比,加深对“螳螂捕蝉”这个故事内涵的理解,也深刻感悟到“吴王的恍然大悟”。这种对比性的问,使课堂教学目的更加明确,学生领悟更清晰,对课堂教学内容更有效,也使课堂教学成为多赢的局面。
  总之,问题充实着语文课堂。不同的问题,在不同的课堂教学中彰显着不同魅力,正如“一石激起千层浪”,那激起课堂有效氛围的“石头”就是一个问题。一个好问题,会使学生的学习更明确,更有兴趣;一个好问题,会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展现特色;一个好问题,会使课堂教学更精彩,更有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