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男人一辈子要干三件事 一件事干一辈子
 

男人一辈子要干三件事 一件事干一辈子

发布时间:2019-07-12 03:49:17 影响了:

  记者:你对你的收入满意吗?  李书乾:满意。我在厂里职工中算多的,人贵知足。  记者:荣誉对你的生活有改变吗?  李书乾:荣誉始终是我的动力,光环越多,越感觉自己需要学习,需要更努力工作。
  记者:以后的目标是什么?
  李书乾:把我的技术、技能传承下去,企业要后继有人。
  记者:你觉得你的生活幸福吗?
  李书乾:非常幸福。
  【编辑留言】一辈子做一件事,且把它做到了极致,这样的人肯定是遵从内心召唤的人,肯定是无视甚至抵抗世俗喧嚣的人,肯定是极少数人。
  少数人给多数人带来示范和启发,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时代发展之所需。
  不是场面人
  初见李书乾是在酒桌上。
  一个关于他的饭局,他缩在一角,脸上带着拘谨、尴尬的笑,偶尔起身敬杯酒,干巴巴地说上几句不算漂亮的客套话。房间角落的小桌上,放着他的电工工具和一双带着油污的劳保手套。
  他不是个场面人。
  后来,他告诉我,不久前,曾有个多家媒体针对他的集体采访,他“一直低着头,不是怯场,而是真不知道说什么。”
  个子不高,蓝色工装裹着消瘦的身体,脚上是一双硕大的防砸鞋,微驼着背走在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厂区的柏油路上,57岁的电工李书乾自在了很多。他并非不健谈,要看说什么。问起他的工作,他便娓娓道来,浅白清晰,温声温语,一如他整个人散发出的温和气息。
  回到他的工作室,李书乾马上操起电话,询问之前他修好的设备是否已投入生产。我趁空打量他的专用工作室。
  电脑、书籍、电路板、资料……小小一间屋满满当当,但没有一样东西是随手放置的,所有物品都被分门别类,摆放得有条不紊。桌上的笔记本摞了一尺高,明明是全手写,可打开任何一本,都工整得好似排过版的印刷品,每个字都端端正正,每一条直线都是用尺画出来的,想在其中找到个勾改的错字竟是件难事。
  采访这天,李书乾刚刚从福建回厂,他代表辽宁省参加了第七届“海峡两岸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参展的作品是他发明的电热辐射管节能新技术。该项技术成果被展会评为金奖。
  电热辐射管是工业电阻炉的加热源。传统电热辐射管采用的是耐热合金钢外套管,导热慢,耗电大,易变形,还容易短路。李书乾通过不断摸索,提出用石英玻璃材料制作外套管来替代金属外套管的技术方案。“简单的说,就是用相对廉价又好用的石英玻璃,代替贵重耗电的金属。”经检验,这项技术可以让每台电炉每年节电50万千瓦时,节约生产成本40多万元。
  被誉为“敢于挑战行业尖端技术的工人发明家”的李书乾,当然不是第一次搞发明。
  瓦轴集团承担着铁路提速轴承研发制造的重任,热处理工序一度成为瓶颈。李书乾经过反复试验,将机床的静态淬火创新为动态旋转淬火,使铁路提速轴承的心部硬度提高了25%,产品的变形量减少了30%,实现了铁路提速轴承热处理质的飞跃。这台自主研发的设备可替代进口机床,仅外购资金就节省120万元。该项技术成果荣获“全国职工优秀技术成果奖”、“辽宁省优秀技术成果一等奖”。
  还有,他受舞台灯光自动调光的启发,发明的“渗碳电炉加热控制方法”,用无触点的晶闸管开关代替老式电磁开关,开创了工业电炉加热控制新技术的先河,填补了国内行业的空白。
  ……
  迄今为止,他已经有3项国家技术发明专利,230项技术创新,改造老设备120多台次,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做的是本分
  其实总结一下,李书乾一辈子只干了一件事,就是电。他成长的每一步都和电有关。李书乾觉得自己不算聪明,但“要面子,不能让别人说出自己一点不好来,这点像我母亲,不管做什么,都得认认真真做好。”从上一代人那里继承的本分、老实、勤劳、要强,影响了他的一生。
  李书乾与电结缘从初中开始。“那时宣扬读书无用论,老师不敢教,想学无处学。好在我是物理课代表,而物理老师负责管理学校的广播设备,我就渐渐接触了无线电。”《无线电》杂志刚好恢复出版,爱学习的李书乾如获至宝,把学校的扩音机研究了个通透。
  很快就迎来了“上山下乡”,李书乾也下乡当了知青。临走前,他放不下心爱的无线电,把组装半导体的工具箱也一起带走了。没想到,竟因此“捡了个大便宜。”
  “那时广播可是一个重要的政治文化阵地,生产大队开会、传达文件、放革命样板戏都靠它。有一天正要开会,大队的广播坏了。一时找不到人修,书记正着急,有人说,新来的学生里好像有个人是带着工具箱来的,没准他懂。”
  李书乾被叫到大队部,一看扩音机,乐了,“和我们学校的机器一模一样,我没费什么劲就给修好了。”当天书记不让他走,开完会书记和他说:“今后你的工作就是保证我们大队8个小队的广播正常,工分和我一样多。”
  “按书记的工分算下来,就是一年500元,活轻巧,挣的多,还旱涝保收,我乐得一宿没睡着。”这样的便宜当然遭到别人的羡慕嫉妒,可是别人不会修,有便宜也捡不着。“当时隐约觉得,这就算靠技术吃饭吧。”
  李书乾在新岗位上干得兢兢业业,“当时就想把活干好。8个小队的广播喇叭每天都巡视一遍,没有故障就维护线路。农民家里的鼓风机坏了找我,电灯不亮也找我。小刀闸太贵,我自己研究,用土材料做开关给农民用。”大队的人都喜欢这个踏实肯干的小李子,这直接为他的下一段人生打下基础。
  “部队来招兵,大队力荐我,我就入了伍。部队领导一翻简历,见我干过电工,就直接把我分到了通讯专业。”于是,李书乾继续和电打交道。
  转业时,大批青年回城 ,李书乾也面临就业,但他只在家等了两个月,幸运之神就再次眷顾了他。“瓦轴只需要一个成手电工,我在部队已经是电工三级,厂里看过档案直接选了我。”从那时起,他就再也没有离开瓦轴。
  没错,李书乾就是靠着电工技术“一招鲜,吃遍天。”但这一招,他学得稳稳当当,他没有刻意准备等待机会的意识,只是坚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还是劳动好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