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从《艾尔弗雷德和艾米丽》中看母性神话的消解] 艾尔弗雷德
 

[从《艾尔弗雷德和艾米丽》中看母性神话的消解] 艾尔弗雷德

发布时间:2019-07-17 04:05:54 影响了:

  摘 要:从传统意义上说,母亲是宽容博大、无私奉献这些词的集合体,由此男权社会将之上升至“母性神话”,即:母性是女人的天性,母亲形象是集爱与美于一身的毫无个人私念的圣母。然而从心理学研究、女权主义角度和现实生活的实例都可以证明,并非所有女性天生具备崇高无私的母性。当我们今天呼吁男女平等的时候,应该首先考虑把女性从母性神话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本文对小说《艾尔弗雷德和艾米丽》中母亲艾米丽的形象进行挖掘,从这位母性形象看作家多丽丝·莱辛对母性神话的解构。
  关键词:艾米丽; 母亲; 母性神话; 消解
  一、小说中的母亲形象与“母性神话”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1919-),是出生于伊朗的英籍女作家,她的父母阿尔弗雷德·泰勒和艾米丽·马科文都是英国人。在一战期间,他们迁居至波斯(今伊朗),后又至南罗德西亚(今津巴布韦,非洲),莱辛大部分童年时光都是在南罗德西亚度过的。莱辛的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关注二十世纪社会和政治剧变中处于两难困境的人们。
  《阿尔弗雷德和艾米丽》(2008)可被称之为回忆录或者短篇自传。这篇小说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为虚构的故事,另一部分则是自传。在虚构的部分,莱辛想象了如果没有战争她父母可能会拥有的生活;在自传部分,她展现了他们真实的生活状况。从某种程度上说,莱辛父母的生活状况和人格都被战争极大地毁坏甚至扭曲,与战争之前相比,他们经历了巨大的转变。“……我们都知道她(多丽丝·莱辛)出生于一战之后,她父母经历一切……像一团乌云盘旋在她童年的上空。”(Kakutani, Michiko)莱辛父母的情感,生活状况和转变了的人格让她遭受了巨大的痛苦,而她童年的经历影响了她一生对社会的观点和看法。小说着重对母亲的形象进行了刻画,在小说的第二部分塑造了一个令人无法忍受的母亲形象,与西方传统的“母性神话”相差万里。
  二、莱辛对“母性神话”的解构
  在小说中,莱辛塑造的母亲形象艾米丽遭受严重的“创伤后精神紧张性精神障碍(PTSD)”(Kossslyn, Stephen M. and Rosenberg, Robin S.)。她的生活状态和人格都被“伟大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极度的改变甚至扭曲,使之丧失了传统母亲所具备的诸多品质,她并不博大无私也并非慈爱可亲,“母性神话”在她身上得到透彻的解构。
  母亲艾米丽是“伟大的战争”的另一个受害者,尽管她没有身体的伤痕,但是她的精神伤痛绝不比阿尔弗雷德的少,莱辛说“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明白:我的母亲没有显性的疤痕和伤口,但她和我可怜的父亲一样,也是战争的受害者。” (p172, Doris Lessing)对与艾米丽来说,她在战争中所遭受的痛苦使她从一个能干的女性转变成了一个让人难以忍受的母亲。
  艾米丽是一个非常能干的女性,她在少女时代便成绩出众,并仅在32岁便获得了圣乔治医院护士长的职位,在波斯生活时是有名的“交际花”,她同样也具备非凡的音乐天赋,但是残忍的现实毁掉了一切,照顾战争中士兵的经历,照顾丈夫阿尔弗雷德和迁居至单调乏味的非洲农村毁灭了她对生活的渴望和梦想,“真正的艾米丽,死在了刚刚搬至农场的那一刻” (p192, Doris Lessing)。她是一位如此成功的女性,而在战争中和战后的经历将她转变成了一个人格扭曲的复杂而又令人难以忍受的母亲,“年轻时期对她的憎恨和极度的怜悯使莱辛强烈的关注于对母亲的描写,她塑造的艾米丽一方面是个极其重要的人物,另一方面又让人感到无法忍受和难以置信” (Maggie Gee),失去了自己渴望的生活,艾米丽变得自怜,为了找到生活的重心,她把注意力转向了孩子,对孩子产生极强的控制欲,并且情感麻木。莱辛和她母亲的关系一直是令人忧虑的,而这可以部分归因于她母亲令人难以忍受的性情。
  三、 对“母性神话”解构的意义
  莱辛对心灵受过伤害的母亲进行了刻画描写,同时也完成了对“母性神话”的解构。
  母亲,这一传统意义上无私到毫无自我的女性,在被生活逼迫的无路可走,实现自我价值毫无希望的时候,也无力再承担千百年来圣母形象让她背负的枷锁,这一刻,艾米丽只是像一个普通人一样,在生活的逆流中首先选择了自我的情感满足,即使这是以牺牲家庭和孩子的利益为基础的。
  历史的时空里留下了无数个母爱感动天地的动人故事,这些故事也渐渐在岁月的长河之中荡涤掉了尘世风尘,变得越来越崇高,越传奇,越具有神性的光辉。男权社会便对此进行上升,最终完成对“母性神话”的建构,众多甘于牺牲和无私付出如同圣母般光辉伟大的贤妻良母的形象得以设立,并给予其最高的赞扬,母爱也被推崇为世间最伟大的爱,促使更多的女性去按照圣母形象实现自己的人生,进而跳进了男权统治的陷进而不自知。于是母性神话渐渐在男性主导意识的统治和传统女性的遵从下成为一种对女性的社会要求和性别样板,最终每一个女性在作女儿,妻子,为人母时都有了属于她这个角色的社会要求并被要求严格遵照,如若能做到像圣母一样的母亲,便是贤妻良母,如若稍有不遵,便会招致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斥责,母性最原始的美好在这时便开始成为对女性自身的压迫。
  在这篇回忆录或者说小自传中,多丽丝·莱辛在小说的第一部分对没有战争干预之下她爸妈的生活进行了大胆的生动的想象,并在小说的第二部分展示了父母真实的生活状况。在真实的生活里,作者通过对母亲的真实描写,对母性神话进行了解构。母亲艾米丽失去了传统母亲所具备的博爱无私,对儿女关怀有加的美好品质,而是一位只知道怜惜自己,感情麻木,不顾儿女感受,甚至想疯狂控制儿女的母亲,它也导致了一个女儿和她母亲之间持续的战争。
  结 语
  作者通过对母性神话进行的解构,对实现男女在社会上真正拥有平等的地位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是这是对男权主导的社会强加在女性身上的枷锁的清除,只有清除了母性神话的枷锁,女性才有可能拥有和男人一样作为人的,追求自我价值的权力,而不是成为丈夫,儿女的附庸,为了家庭而失去自我;另一方面,从文学和文化的角度讲,打破和解构母性神话,将女性经历和人性作为研究的主体,并由女性自身来叙述,是将女性经历从男性话语和立场中的解放,也是建立女性经历为主体的文学世界,建构自身文化价值传统的开始。今天,当各个国家的女性在追求女性同男性在各方面平等时,打破母性神话便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到打破神话之时,才有重建女性形象之日。
  
  参考文献:
  [1]Kakutani, Michiko. Lessing looks back on shadows and parents,Times Topic: Doris Lessing[N].August 5,2008.
  [2]Landau,Elizabeth.What drives a mom to kill[J]. Aug. 18, 2010.
  [3]Kossslyn,Stephen M.and Rosenberg,Robin S. Psychology: The brain, the person, the world[M].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4.
  [4]Maggie Gee.The Sunday Times review [J].May 4, 2008.
  [5]Lessing,Doris.Alfred and Emily[M].New York: Fourth Estate,2008.
  [6]苏慧慧. 多丽丝· 莱辛作品中女性关系初探[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波伏娃、西蒙.第二性-女人[M].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1986,12.
  [8]多丽丝·莱辛. 特别的猫[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