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娜拉出走之后会怎样_《伤逝》:中国式娜拉出走后的幻灭
 

娜拉出走之后会怎样_《伤逝》:中国式娜拉出走后的幻灭

发布时间:2019-07-17 04:06:11 影响了:

  摘 要:《伤逝》是鲁迅惟一一篇爱情小说,也是最引起歧义的一篇。它情感婉约忧伤,行文有如琴声般铮铮琮琮,同时亦深深灌注了鲁迅一以贯之的现实主义怀疑精神。那么,到底是谁摧毁了涓生与子君的爱情,造成这个新生家庭的破碎?又是谁让子君(中国式娜拉)的两次出走都走向幻灭,最终在严威和冷眼中香消玉殒?
  关键词:《伤逝》;中国式娜拉;婚姻悲剧
  
  鲁迅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中国现代小说在他手中滥觞,又在他手中成熟,这在中国几乎是一个绝无仅有的文化现象,放诸世界亦是凤毛麟角。在他的三部小说集子中,有一篇小说显得“特立独行”,它既不像《狂人日记》这般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声,也不如《祝福》厚重饱满,亦不似《阿Q正传》那般滑稽其外深刻其内,但它诗般精致的语言,深刻的思考,以及充斥字里行间的悲伤情感,令人读后无不唏嘘动容。它就是《伤逝》,鲁迅笔下惟一一篇描写爱情的小说。鲁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但他的如椽大笔却很少涉及恋爱与家庭(无论是小说、散文,抑或诗歌),这或许与他自身遭受的沉重的包办婚姻有关。此类的作品仅有诗歌《我的失恋》,小说《幸福的家庭》,但也只是“开开玩笑”①的调侃之作,唯独《伤逝》,非但灌注了鲁迅一以贯之的现实主义怀疑精神,且因其语言行云流水、情感婉约忧伤而让人品尝到犹如诗歌般的凄美。
  此篇小说写于1925年10月,其时,社会正处于五四退潮期,《新青年》的主将已作鸟兽散,“青年也多衰老了”。鲁迅身处无物之阵,彷徨于无地,但依然要肉搏这空虚中的暗夜。写于此时的《伤逝》正寄寓着鲁迅在寂寞与空虚中,对于新青年出路问题的思考。在五四时期,婚恋自由的呼声响彻云霄,鲁迅无疑是支持的,但作为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他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要深刻得多。从涓生、子君两人自由相爱,到组建满怀希望的小小家庭,再到婚姻无爱、劳燕分飞,子君回到旧式家庭悲伤死去,涓生宿命般地回到愈加破旧而空虚的会馆,前后不过是一年的时间——《伤逝》的所有悲欢尽包含在这春夏秋冬的短暂轮回之中。那么,是谁摧毁他们的爱情,造成这个新生家庭的破碎?又是谁让子君(中国式娜拉)出走后走向幻灭,并在严威和冷眼中香消玉殒?
  一、物质的困窘
  近代以降,中国农业文明走向没落,带来饥荒连连、贫瘠的物质生活,其影响广泛而深远。阿Q、闰土、祥林嫂,这些乡村中国的子民,其生活窘迫、在温饱线上作野兽挣扎自不待言,然而孔乙己、陈士成等旧式读书人亦是如此,甚至就连接受过欧风美雨熏陶的现代知识分子吕纬甫、魏连殳、史涓生依然在为谋稻粮而辛苦辗转。生存,成为他们最现实而迫切的问题。鲁迅说过,“人类有一个大缺点,就是常常要饥饿。”②在内忧外患的旧中国,温饱、生存更是成为横亘在贫穷民众头上的根本难题。在小说文本中,涓生就曾向子君抱怨自己食不果腹:“菜冷,是无妨的,然而竟不够;有时连饭也不够”。显然,面对生活的拮据与困窘,涓生与子君均缺乏必要的心理与物质准备。他们的积蓄十分微薄,“我们的家具很简单,但已经用去了我的筹来的款子的大半;子君卖掉了她唯一的金戒指和耳环。”由此暗示了他们在成立家庭前,对于琐细却必不可少的柴米油盐之事根本未作思考,只是凭力比多的冲动而仓促结成这门婚事。涓生赖以谋生的工作,亦只是在局里钞公文和信件——这是一份极其简单的差事,可替代性很大,因而随后涓生的被辞退也显得那么轻若鸿毛、理所当然。军阀的黑暗专制统治,社会的停滞不前,战争,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均造成了旧中国的疲敝落后,民众的粮食与物资极其匮乏,因此造成太多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的悲剧。由此可见,涓生、子君两人在经济基础上的危如累卵,一开始就为这个小家庭埋下了难以解开的隐患。
  二、精神的隔膜
  如果说在《故乡》里,迅哥儿和闰土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是因为彼此身份地位的悬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等级观念的桎梏,那么,涓生与子君之间的这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则更令人深思。在隔膜之前,他们虽处破屋,却荡漾着欢声笑语,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伊孛生、泰戈尔、雪莱……然而,婚后不过三星期,涓生就坦诚:“我似乎于她已经更加了解,揭去许多先前以为了解而现在看来却是隔膜,即所谓真的隔膜了。”肉体与精神的交困,让他们从话不投机到沉默以对,让彼此的感情逐渐走向枯萎、凋零的深渊。想要给对方以慰藉,不料话一出口,却即刻变成了空虚。这隔膜日渐加深,终至于涓生对子君残酷地说出:“我已经不爱你了!”在一定程度上,《伤逝》是一篇涓生为自己辩护的托辞,借此摆脱压在心上的内疚感,但涓生其中一句辩词“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却言之有理。很明显,婚后的子君虽然要忙于家务,但无论如何是将曾经两人曾共有的话题与爱好统统忘却了,从此灵魂走向庸俗,走向枯萎,小油鸡、阿随(一只叭儿狗)成为了占据着她本已逼窄的生活空间的重心。若将这个家庭放置到今日,涓生或许依然会先从精神上摒弃子君。这也许是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什么东西都有保质期,感情也是需要经营和呵护。子君的经营方式是:让涓生一而再、再而三地回忆求婚时的点滴细节,以此作为精神上的饕餮大餐,并希望以此唤醒涓生对于这份感情的依恋。殊不知,却让涓生在这样尴尬而无味的回忆中,愈发加快磨蚀当初美好而珍贵的恋情。
  鲁迅对琐碎而纷乱的生活细节的描绘:丈夫失业,家庭陷入困窘,夫妻冷战与隔膜,家里鸡飞狗跳的混乱,与邻居为鸡毛蒜皮小事怄气……将青年们单纯幻想中的美满家庭的幸福图卷消解得七零八落,深刻地还原了生活的本相。
  三、涓生灵魂深处的自私与懦弱
  作为一个接受过民主、科学思想灌溉的现代青年,涓生与外界的关系一开始就处于紧绷的态势。穷困造成他的敏感,多疑,过度自尊,他也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与仅有的几个朋友绝交后,他的天地其实只囿于家庭、局里、图书馆。在局里也是与他人没有任何交集。这种自我封闭的心理,本就是一种病态心理,焉能算得上是启蒙者的现代思想呢?在子君逐渐走向精神空虚的深渊时,涓生并没有伸出双手,没有再像以前那样向子君灌输新思想,将后者从庸俗的生活中解脱出来,他选择的是沉默,甚至冷眼冷语相待。被局里辞退,生计的艰辛,投稿的杳无音讯,子君的改变,所有这些最终让涓生选择了独善其身,抛弃子君。起初,他在说与不说这两难境地徘徊:“其实,我一个人,是容易生活的,……现在忍受着这生活压迫的苦痛,大半倒是为她,……我拣了一个机会,将这些道理暗示她。”然后更进一步想道:“我觉得新的希望就只在我们的分离;她应该决然舍去,——我也突然想到她的死,然而立刻自责,忏悔了。”这个浸淫过人道主义的现代青年,在困境面前,为了自己的容易过活、寻找新的生路,居然想到了自己妻子的死!在涓生盲目奔突,对婚姻感到艰辛之后狠心地选择了独逃,弃磨损了翅膀、无力谋生的妻子于不顾,这实在不能不说是一种自私、懦弱的表现!书中有一个细节描写是意味深远的:在放逐阿随时,阿随追了上来,涓生便将它推进一个土坑。对待子君,涓生也等同于亲手将她推在了另一个深不见底的泥坑,并最终扼杀了她年轻的生命。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