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对人性生态和谐不同的思考、共同的追求|外面国人和亚洲人性和谐吗
 

对人性生态和谐不同的思考、共同的追求|外面国人和亚洲人性和谐吗

发布时间:2019-07-19 03:58:51 影响了:

  摘要:沈从文与卡夫卡不约而同地选择后现代的角度进行创作,并通过截然不同的思考途径:一为诗化,一为异化,殊途同归地表达了他们共同的人性追求——自然、健康、和谐、美好的人性生态。
  关键词:沈从文 卡夫卡 后现代 人性生态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产生过广泛影响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美国学者大卫·雷格里芬认为,所谓的“后现代精神”就是摆脱机械思想对于人的控制,将人的福祉与生态的考虑融为一体。另一美国学者E·拉兹洛曾预言“后现代是生态学的时代”。生态学是在反思现代性弊端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过分膨胀的人类主体性的一种反拨,它主张人类与宇宙其他生物种类的平衡、协调发展。生态学的反思主要侧重于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人与人的关系而言,现代主体性否定人本身与其他人或事物的内在本质联系,其结果必然导致人我对立,人际关系异化。现代生态学通过对现代主体性的颠覆,旨在重建人与人之间真正和谐的秩序,反对现代文明过分注重物质发展所造成的人性异化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离。
  在各自的小说作品中,沈从文与卡夫卡都关注人性在现代文明背景下的异化,表达了构建和谐的社会生态系统的理想。他们通过截然不同的思考途径——诗化和异化,殊途同归地表达了共同的人性追求——自然、健康、和谐的美好人性生态。本文拟从人际和情爱两个层面对其进行比较解读。
  一 沈从文、卡夫卡笔下的人际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性的一个核心内容。把沈从文与卡夫卡纳入现代生态学的视野蠡测,我们发现:两位作家在他们各自的作品中都表达了构建和谐的社会生态系统的理想,他们极力肯定人与人之间自然、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否定那种畸形、变态、异化的人际关系。
  沈从文通过城市病态社会与乡村理想社会的二元对比,侧重于表现湘西世界人们的和谐、健康、合乎人性的关系,而卡夫卡则着重于揭示西方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那种疏离、冷漠、异化的关系。
  人与人的和谐关系构成了湘西世界社会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特征。沈从文描写的边地风俗,特别是人情风俗,弥漫着人与人之间和谐、融洽的气氛。他的代表作《边城》所描绘的茶峒,就是一个自然、和谐、融洽的理想社会。作品中的人物,无论男女老少均善良、淳朴、宽厚。在这个边城社会中,人人古道热肠,质朴善良,处处充满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与爱护。正是这些具有美好人性的人们,共同构成了边城爱意融融、世外桃源般的理想社会。
  在沈从文的其他小说里,我们同样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湘西人们之间的友爱、融洽、和睦的脉脉温情。例如,在《船上岸上》中,卖梨子的妇人因为我们多给了钱,趁我们不备,就多添给我们一堆梨;在《长河》里,人们重义轻利,橘子在当地只许吃不肯卖,赶路的人只管摘来解渴而无需担心受责;在《雪》中,都市的“我”偶然有个机会,来到一位乡下朋友的家里做客,感受到的是一种乡村人特有的待人接物的真诚与关爱:
  “到这来了又得叔远两弟兄的妈把当作一个从远处归来的儿子看待,从一种富厚慈善的乡下老太太心中出来的母性体贴,只使我自己俨然是可以到此就得永久住下去的趋势。我想我这个冬天,真过了一个好运年。”
  叔远的母亲对“我”的关爱和体贴使“我”在大雪纷飞的隆冬天气中,依然感觉到特别的温暖。
  与之相反,在卡夫卡的笔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多是陌生的、隔阂的、遥远的、无法沟通的,甚至受金钱关系的支配而异化了的。无论是亲情还是爱情,都是如此。例如,在《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长年累月到处奔波,挣足了养家的金币并得到了家人的爱戴,但是,他自己的肉体却受到了摧残,精神也受到了折磨,最终沦为金钱的奴隶。那就是:有一天,他一觉醒来之后,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再也无法为家人挣钱了。令人悲叹的是,格里高尔·萨姆沙这时却变成了家人眼中可恶的累赘,就连他深爱的母亲和他最亲近的妹妹也是如此看待他的。最后,格里高尔在伤痛和绝望中凄凉地死去,而他的家人却感到“新鲜空气中的一丝暖意”,随后决定举家郊外闲逛,他们憧憬着摆脱负担后的美好未来。又如,在《判决》中,乔治和他父亲无法沟通交流,虽然乔治仍爱着他的父亲,但粗暴的父亲却始终把他当作敌人,任意辱骂,势不两立:父亲拉拢儿子的朋友,诋毁儿子的女友,搜罗儿子的客户名单。最后因一点小事,父亲的话导致了儿子的投河自尽。又如,在《致科学院的报告》中,“我”本是黄金海岸的一个自由自在的人猿,不慎落入猎人之手,受尽了折磨。在外界的压迫下,“我”为摆脱牢笼,进化成了人,过上了人的生活。但从一定的意义上看,“我”的进化又何尝不是异化:“我”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现在却完全迷失了猿的本性,变成一个不同的人,虚伪地送往迎来,忍受着内心孤独。
  二 沈从文、卡夫卡笔下的两性情爱
  两性情爱是人性生态的核心展现。俄国诗人勃洛克说过,爱情是真、善、美的至高境界,一个人在享有爱情的同时,也拥有了自由、善良、真诚和美。个体如果能实现真善美一致的爱情,必然地就具备了健康的人性。
  洋溢在沈从文作品中的是原始的、粗野的、热烈的、真挚的男女之情,可谓真善美一致的爱情,相反,卡夫卡笔下的男女关系大多是丑陋的、畸形的、病态的。
  情爱与性爱是解读人类生命本质的基本象征之一。沈从文笔下的男女两性之间的情爱关系表达了人类最美的自然人性。《神巫之爱》、《龙珠》、《月下小景》、《媚金、豹子与那羊》、《雨后》、《阿黑小史》等小说,集中体现了沈从文对自然性爱关系的赞赏。在这些作品中,青年男女爱得真诚,爱得狂热,他们的情爱跃动着原始的生命力。出现在沈从文作品当中的人物,摈弃了现代文明社会物质化世俗化的功利心和等级观念,一切都那么的自然,一切都那么的纯真。例如,《龙朱》里的男女,“抓住自己心,放在爱人面前,方法不是钱,不是貌,不是门阀,也不是假装的一切,只有真实热情的歌”;又如,《媚子、豹子与那羊》中的媚金与豹子,他们为了那种真挚热烈的爱情愿为对方奉献自己的生命,心甘情愿地“向那个只能走去不再回来的地方旅行”。自由的情爱,本身就是一种生命的诗化形式。沈从文笔下的情爱故事,就是如此诗意般地再现湘西苗人对爱的崇高价值的追求和对性自由原生态观念的张扬。这样的追求这样的张扬形成为社会习俗,为那个社会所允许,为那些苗人所接纳。这一方水土的男女可以自由大胆地追求自己的爱情。男欢女爱,在湘西边城苗人的世界中,可以无所顾忌、无人阻挡地爱我所爱。比如,大老二老宁愿放弃丰裕的碾坊,而选择风吹日晒的渡船,他们完全有自我选择的权利,不受任何外在势力的影响,不受任何束缚生命的道德戒律或习俗惯例的遏制。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