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品德学科“模块走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_品德学科素养内容
 

品德学科“模块走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_品德学科素养内容

发布时间:2019-07-21 03:47:54 影响了: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5-0119-02  一、品德学科“模块走班教学”提出的背景  品德学科“模块走班教学”的提出先要从德育学科化说起。2008年9月,鲸园小学开始着力于德育学科化的建设,将道德教育和学科教学融为一体,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将“浓缩”的德育目标融化到学生日常每一节课的学习中去,让学生在接受学科课程教育的同时同步地获得品德、人格的发展。在推行德育学科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品德学科是实施德育学科化的一个重要学科,每周三节的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佳阵地。如果把德育学科化比喻成一棵大树,那么品德学科就像这棵大树的根,其他学科就像枝叶,只有把根基做强,整棵树才会根深叶茂。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决定对品德学科进行一番“体制改革”。首先,让品德学科认祖归宗,划归到德育处来管理,由班主任老师来任教。以往品德课都是由学校领导或者其他副科教师兼职任教,精力有限,专业性不强,保证不了教学质量。而班主任几乎每天都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无疑是品德教育的最有力实施者。
  其次,把品德教材划分为几个模块,由班主任每人负责一个模块进行走班制教学。因为班主任每天工作繁忙,已有自己的主教学科,如果再增加一个学科的教学就有些负担过重,而且每人都上自己班的品德课,每周三节,保证不了不挪作他用,课时很难开足。所以,我们想到了分模块教学,每人只负责一个模块的教学,备好本模块的课后,轮流到本年级六个班进行上课即可,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又为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提供了可能,为各个班级都开足课时提供了保障。品德模块教学就这样诞生了。
  二、品德学科“模块走班教学”具体实施办法
  1.模块的分配。我们首先对十册品德教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发现品德教材几乎涵盖了学校德育的所有内容,如生命教育、感恩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理想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而且每册品德教材都根据不同的主题划分了四个单元,每个年级又循序有所提升,教材的编写是非常合理的。所以,我们就把书上的每个单元作为一个模块,共四个模块。对课时进行细致的安排、高效的分配整合后,我们发现,原有的教学课时在进行完课本上四个模块的所有教学内容后,还有剩余的时间。于是,我们根据学校的德育特色——修身养德教育,在每个年级又增设了两个固定的模块——写字育人和名篇赏析这两个模块。其中名篇赏析模块是根据每个年级的德育主题(一年级爱祖国,二年级孝父母,三年级尊师长,四年级诚信他人,五年级悦纳自我),教师搜集相应的名家名篇和学生一块赏析,并设计相应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知行结合,进行思想教育。这样一共是六个模块,我校三、四、五年级正好各有六个班,六位班主任每人负责一个模块。
  2.走班的安排。班主任每人负责一个模块后,就在六个平行班中进行走班制上课,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又保证了教学效果。课程表的编排由各个年级组长负责,开学初的第一周内排好,第二周就开始正式上课。每位教师在一个班级把本模块的六节课上完,再到下一个班上。日常管理中,我们就严格对照课程表进行检查,自从实行走班制后,没有一节品德课被挪作它用。
  3.备课。我们专门设计了模块教学备课表,针对我校知行德育的特点,侧重体验活动的进行。每个月拿出一次班主任会的时间进行模块教学的集体备课,在此基础上,每位教师再对自己的模块实行精细化备课。教案最初为手写,后来改为电子备课,因为教师们在前一个班上完课后都会发现一些问题,回来后就可以在电脑中对教案做进一步的修改完善,以便提高后面班级的课堂效果。学期中则由德育处随时抽查教师的电子备课,并与日常的随堂听课结合起来,杜绝了应付检查,教案与课堂教学脱节的现象。
  4.上课。结合我校“知行”德育的特点及品德学科生活化的特点,我们要求让品德课堂尽量回归生活,课堂各个环节的设计都要立足生活实际进行导入、导学、导行。在管理上,采取了日常推门课、远程听课和校级公开课相结合的办法。分管领导可以随时走进教室听课,全校教师可以随时走进远程课听课,每个月有一节的校级品德公开课。管理力度的加大,进一步保证了品德课堂的质量。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我们借鉴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发展“三期六段”论,引入道德两难法的辩论,来提升学生的道德判断水平,促进道德能力的提升。实验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设计了许多精彩的道德两难问题。
  5.评价。我们采取学校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学校每月检查教师的电子备课,分出等级,并通过随堂听课和远程评估课对每位教师的品德课进行等级评价。在学生评价方面,我们充分利用走班制的特点,学期末当六个模块的课程全部进行完后,在各个年级进行一次学生问卷调查,统计本学期的五位教师中(为避嫌,本班教师除外)最受学生欢迎的品德教师与最受学生欢迎的品德模块课程,统计的结果作为品德课程评价的一部分计入班主任考核成绩中。
  三、品德学科“模块走班教学”的实施效果
  经过三年多的摸索,我们认为品德学科“模块走班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实施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提高了品德课程的实施水平。班主任队伍是学校师资中力量最强的部分,由班主任每人负责一个品德模块的教学进行走班制教学,充分保证了品德课程的质量及课时的开足、开齐,整体提高了课程实施水平。
  2.提高了班主任的育人能力。品德学科作为一门专业的育人学科,学校每月都组织班主任进行专门的学科教研,无形中提高了班主任在班级各项工作中的育人能力,对于班主任的日常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提升了学生的道德素养。课程实施水平的提高和教师育人能力的提高,最终作用在学生身上,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养,主要表现为:
  (1)每个模块的精细化备课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兴趣,课堂上经常能看到学生对某一社会现象或某一道德行为的唇枪舌战,道德判断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不断提升。而且每学期六位不同风格教师的授课,会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从每位老师身上汲取到更丰富的营养。
  (2)模块教学侧重体验活动的进行,而且体验活动正逐步由校内扩展到校外,一系列前伸、后延式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例如,学习《消费与生活》后引导学生进行一次合理的消费,制定自己的聪明消费计划,拒绝浪费;学习了《重负的大地》后组织学生对周边环境受污染的状况、原因及后果进行调查,撰写了一份份社会调查报告。学完《参加储蓄》后,带领学生亲自去附近的银行学习存钱,指导学生填写存款凭条和取款凭条。学完《生活与商业》后,利用周末带领学生到各类商业场所实地购物,掌握买东西的学问,知道“货比三家不吃亏”、“诚信是金”的道理。通过这些真实的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把书本知识运用于社会生活,提高了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为将来做一个有道德的合格公民打下了良好基础。
  以上是我们在品德模块教学方面所做出的探索和努力,在具体的认识和操作层面还存在不成熟、欠考虑之处。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使品德学科的教学能够更高效、实用,让更多的学生在品德学科的学习中加深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提升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