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土楼历史【土楼的历史渊源】
 

土楼历史【土楼的历史渊源】

发布时间:2019-07-25 09:34:47 影响了:

永定二中

九(9

)班

土楼从何而来?

■永定土楼伴随着客家先民迁入永定2万多座,被世人誉为“土楼之乡”。

永定土楼历史悠久、数量众多、文化内涵丰富,是客家文化的结晶,堪称世界民居建筑之一绝。

永定土楼是以生土、沙石和木料为主要建筑材料,以夯筑土墙作承重和围护结构的民居。永定土楼高大坚固、雄伟壮观,具有良好的安全防御、防风抗震、通风采光、阴阳平衡、适于生产生活和聚而产生,迄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永定县现有土楼族而居等优异功能,带动了周边地区民居建筑的发展。尤其是与永定东南部相邻的南靖、平和县,延请永定的建筑师傅前往建造了许多土楼。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永定土楼吸引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前往考察研究,更有无数旅游者慕名而至,他们对博大精深的永定土楼赞不绝口。20世纪90年代形成土楼旅游的热潮,方兴未艾。2000年2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郑孝燮专程到永定考察后认为,“土楼的根在永定,其他地方的土楼是枝”,并赋诗一首:“绝无仅有天地间,外如城堡内家园。中原几度经战乱,聚族迁居千百年。”对永定土楼作出准确概括和评价。■■

土楼的起源和演变

早期到达永定的客家先民,饱尝饥荒战乱、流离失所之苦,来到这片蛮荒之地,为了生存与发展,一方面披荆斩棘,开荒垦殖,一方面建筑遮阳蔽雨的栖身之所。在当时的条件下,家族聚居是防御自然界和人为的各种侵害的一致要求和必然结果。而这样的居所最起码要有相当大的空间,足以容纳整个家族并具有相当强大的防卫功能。永定随处都有的木材和生土,为客家人建造既能防卫又能居住的住所提供了条件。他们就地取材,运用中原古代的版筑技术,仿照军事用途的土城土堡,在定居地夯筑土墙,建筑土堡、土围,或称之为寨。这些地名不少沿用至今,有些则可见诸文献。如溪南里的田心堡,丰田里的下堡、三堡、增瑞堡、龙潭堡,太平里的秇梓堡,坎市阙姓的土围,以及新寨、龙安寨、中寨、太平寨、鸡笼寨等。这些堡、寨已不是原来的军事建筑,而是军事用途与居宅合一的新型建筑,是后来永定土楼产生的基础。随着生土夯墙技艺的进步,兼作围护和承重的外墙基部的厚度减至2米甚至1.5米以内,墙高则达10米以上(3~4层),再结合木构架,能够用比堡寨小得多的地盘获得更大的居住使用空间,建筑结构和形制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堡(寨)宅合一”演进为融堡寨之坚固、防卫等优点的多层居宅。如今被称为“永定土楼”的民居就这样诞生了,时间大约在南宋至元初。■

历代文人

极楼

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

赞扬的诗歌

■衍香楼是一座圆形土楼,坐落在新南村,建于1880年,创建人是苏谷春。苏谷青春少年时期家

境清贫,中年后在家乡以及上海等地经营条丝烟生意,生意兴隆,发家致富,于是建了这座楼。衍香楼主体直径40米,底墙厚1.5米,顶墙厚0.7米,墙高14.5米,有1个大门,2口水井,3个厅堂,4副楼梯,每层34间,4层共136间。底层楼梯旁分布有4个卫生间,厅边6个洗浴间。一层为各家厨房餐厅,二层为粮仓,三四层为卧室。大门钉有钢板,门内的顶端设有灭火的水喉水箱,过去曾有匪贼行劫,想纵火烧门,均不能得逞。

主楼也按八卦构建,其特色是:楼的内厅仿府第式建筑,有后堂、中堂、前堂,厅左右侧

有厢房。厅内及楼外围墙、左右小门等雕刻精巧,墙壁上书画精美,龙飞凤舞。整体布局协调、统一、美观而实用。楼前,小溪、流水、风景别致。楼的地势环境,左有“文星独秀,马鞍相随”,右有“鹦哥呈祥,架上金盆”,前为“笔架玉案”,后为“凤凰展翅”,风景极好,令人赏心悦目。最为奇特的是楼后有三棵二百余年的古松树。曾于1979年至1981年连续三年于夏秋之交的傍晚,徐徐冒起烟雾,直上云霄,有上千人次看到了这一奇异景观。1993年5月7日傍晚又出现同样奇观。对这个奇异景象,尚未有人加以科学的解释。

■衍香楼楼名的含义是“繁衍子孙昌盛发达,书香门第世代

流传”。楼外大门上书“大夫第”,两旁对联是:“积德多蕃衍,藏书发古香”横披是“诗礼传家”,苏谷春后裔十三个孙辈中有五个秀才、一个举人供职于福州等地而得誉称。至今有五六百人,其中400余人侨居东南亚等地。现居住在衍香楼里的有16户,近百人,其中教师25人,大中专生32人。历代以诗书传家,是典型的书香门第。今年二月国家文物委员会郑孝燮副主任考察此楼后题诗为“远山近水土圆楼,隔壁残垣且伴留,耕读传家犹传世,诗情画境何悠悠”。衍香楼建于1880年,今年9月衍香楼举行隆重的建楼120周年楼庆,来自港、澳和东南亚等后裔亲属和外宾等数百人参加了楼庆。

■振成楼位于湖坑镇洪坑村,建于1912年,占地5000平方米,悬山顶抬梁式构架,分

内外两圈,形成楼中有楼,楼外有楼的格局。前门是“巽卦”,而后门为“乾卦”。外楼圈4层,每层48间,每卦6间;每卦设一楼梯,为一单元;卦与卦之间以拱门相通。楼内有一厅、二井(暗合“八卦”中的阴阳两极)、三门(即正大门和两头边

门,意合八卦中的天、地、人三才)和八个单元。卦与卦之间是隔火墙,一卦失火,不会殃及全楼;卦与卦之间还设卦门,关闭起来,自成一方,开启起来,各方都可以相通。一旦盗贼入屋,卦门一关,即可瓮中抓活鳖。祖堂似一个舞台,台前立有四根周长近2米、高近7米的大石柱,舞台两侧上下两层30个房圈成一个内圈,二层廊道精致的铸铁花格栏杆,是从上海运到此楼嵌制的。大厅及门楣上有民国初年黎元洪大总统的"里堂观型"、"义声载道"等题字。楼内还有永久性楹联及题词二十余幅,充分展示了土楼文化的内涵。

全楼的设施布局既有苏州园林的印迹,也有古希腊建筑的特点。堪称中西合璧

的建筑奇葩。1995年它的建筑模型与北京天坛作为中国南北圆形建筑代表参加了美

国落杉矶世界建筑展览会,引起了轰动,被誉为“东方建筑明珠”。■

土楼的发展后期与保护

■20世纪前半叶,战乱频仍,许多村庄和土楼毁于战火。新中国成立后,

这些被毁的村庄、楼房,按照民办公助的原则,由人民政府支持重建。其他地区的居民也先后新建了几千座大小不一的土楼,这些新建的土楼约占现存土楼总数的三分之一。其间新建圆楼较多,如高头高北村有4座,高南村有3座,古竹大德彭坑自然村有5座;高头高联,古竹瑶下,湖坑的关山、老吴子、黄腊坑等地,新建圆楼的比例都在60%以上。新建土楼最多的是大溪乡,新楼占该乡土楼总数的一半以上。至20世纪70年代,机关、学校、文化、卫生单位及各集镇街道建造房屋,仍普遍采用生土夯墙的土木结构模式。

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观念更新,钢材、水泥等现代建筑材料逐渐取代传统建材土木沙石。永定城乡大都建筑钢筋混凝土、砖木混合结构的楼房。同时,人们日渐倾向于单门独户居住,除交通极为不便的山区外,兴建土楼的已为数极少。生土建筑逐渐退出新建民居领域。

90年代开始,永定土楼日益受到国内外普遍关注,政府和群众开始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加以保护。■■

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