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地理教研与课题研究的有效整合]教研课题
 

[地理教研与课题研究的有效整合]教研课题

发布时间:2019-07-25 09:45:24 影响了:

地理教研与课题研究的有效整合

作者:郑明进 来源:福建厦门市翔安区教研中心 发布时间:2008年02月15日 点击数:

653

如无法通过下载软件进行资源下载,请登录后在资源下载链接上右击,并选择“目标另存为”下载。

地理教育科研是提高地理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地理教学改革的第一推动力,如何在教研活动中,搭建课题研究的平台,做到地理教研与课题研究的紧密结合,是我们在教研活动中不断探索的课题。下面以我区地理科组织实施厦门市第二批课改重点课题《高中地理新课程有效性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研究》为例,谈谈在教研活动中如何进行地理课题研究的几点做法。

一、教研确定主题

教师参加教研的目的就是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如果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没有这样的意图和愿望,教研活动就会流于形式。因此,确定教研的主题,对提高教研的针对性是非常重要的。区教研中心组织课题组教师通过分析文献资料、剖析课题研究的难点及重点,并结合我区地理教学实际,精选课题研究的专题作为教研的主题,以体现课题研究的阶段性和针对性,同时注意每个教研活动之间的层次性和连贯性。以下是翔安区地理科07——08学年上学期高中新课程地理教研研讨主题。

以上教研主题的确定涵盖该课题研究的四个角度,即生态学视角、文化学视角、心理学视角及地理学视角。所选主题是课题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而且主题研究与课例结合紧密。课题研究中的主题式教研活动,有利于解决课题研究中同一性、根本性的问题,为课题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二、备课渗透研究

确定了教研主题后,接下来,以教研活动为平台,组织教师运用课题研究的方法,在个人与集体备课中寻找和确定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进行研究性备课。此步骤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备课中渗透课题研究的方法。运用课题研究的方法,如文献法、案例研究法,进行备课。教研主题一确定,组织老师们开始搜集资料。有的在杂志上找,有的上网查。查阅与本专题研究有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进行分析、整理、总结,特别把沟通理论与实践作为着眼点,重视对理论的学习与运用,不断充实本专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以促进专题研究的深入。通过对一些成功教学课例的研究,借鉴别人进行该课例教学方面的成功经验,初步总结该专题进行有效性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的规律,总结解决专题的教学设计策略。如《地理教学设计中的整合策略》我们参考了《教育生态学》等专著,以及地理期刊、网络等有关该专题的资料,从中总结出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的“整合”策略,如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整合,传统教学方法

与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法的整合,各种课程资源的整合等。同时通过各种途径查找必修1《自然界的水循环》别人成功的教学设计,进行课例研究,从中找出与专题研究有关的事实性材料。

2、开展协作性备课。首先做好专题学习。资料收集好了,接着在区教研员的组织下,采用沙龙等形式,课题组核心成员围在一起,互相交流、学习彼此 “所搜集”的资料,发表各自的看法,寻找该专题有关的理论依据,对本专题进行深入研究。其次做好集体备课。学习了资料,那只是教研的起步,因为我们的研究是要为我们的教学服务的。因此,大家围在一起进行集体备课,一起研讨教学目标,商量如何将研究的专题和教学目标的达成进行整合等。最后,由上课老师执笔,结合所教班级的学生特点,通过教师本人与其他地理教师、教研员对话,借鉴他人的经验或他人的智慧来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写出教学设计。然后,执教教师同其他地理教师、教研员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提出修改建议,完善教学设计。这样,每篇教学设计都包含着大家的集体智慧,每位老师也在协作性、研究性备课中获得专业化的发展。

四、上课注重形式

教学设计的确定,似乎还是纸上谈兵,还要把设计好的教学方案付诸实践,即由执教教师上课,地理教师与教研员等听课、观课。上课时,要求执教教师不演“教案剧”,不搞“友情演出”,上“家常课”,以实现课例研究的价值。我们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我区地理教学实际,这一学期主要采用以下形式:

1、观摩课。充分挖掘我区教育资源,请我区地理教学骨干开设观摩课。在地理科研、课堂教学、理论学习等方面取示范引领作用,总结、推广、交流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等,进一步扩大他们的影响,突出观摩课学习的特点。本学期我开设了一节观摩课,把自己如何进行研究性备课、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如何说课,特别是在地理教学中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结合观摩课介绍自己的经验。与大家共同研讨,如何在主题下进行有效的地理研究性备课,取得了较好的教研效果。

2、研讨课。是为了研究、探讨有关教育教学问题而进行的听课活动。作为听课者来说,其听课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评价教师,而是与授课者一起探讨某些问题,突出研讨课的交流与研讨的作用。本学期安排了翔安一中的康福气老师开研讨课,其承担的研讨主题是《地理教学设计中如

何体现学生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读图、阅读课本上的文字材料,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设置探究性问题开展探究活动,创造更多机会体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要求学生课外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材料等,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课堂教学主要出现的问题是课时不够,因此我们在组织教师讨论时,除了总结本节课成功的经验外,还对如何解决课时不够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从中找出解决这一教学问题的途径。

3、同题上课。开展“同备一节课、同上一节课”活动,让老师们领略到 “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风采。同一篇课文,教师的教学设计各有千秋,课堂教学更是显现出自己独有的风格,这些给执教者、听课者以莫大的启发和收获。课后,在教研员组织下,进行了议课活动,既肯定优点,又指出不足,互相取长补短,从而使个人教学水平能在对比中发现问题,教师也在对比中互相学习,在对比中生成创新的火花,在对比之中更有针对性地抓住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的“亮点”与不足,并以“点”带“面”,总结进行教学设计的有效方法,从而深化了主题研究的价值。例如,本学期内厝中学吕灵弟老师和王秀梅两位老师举行同题上课,课题是《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从大处着手,通过研讨前的说课,让老师了解他们所运用的教育教学理论,研讨他们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是否符合新课改理念,从小处着眼,对落实同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所呈现的课程资源、所运用的教学策略、所设计的练习、所采用的教学媒介等方面进行比较,对如何进行知识的总结,如何进行知识的有意义建构,采用哪种学习方式学习效率最高等方面,结合课例,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从中找出脑科学有关原理在地理教学设计中的运用途径。同题上课的形式可以多样,既有新老教师的同题课,也有年青老师之间的同题课,为了提高同题课的研究价值,扩大视野,我们还举行了跨区域同题上课活动。

4、录像观课。录像观课要精心选择录像课,观课前,先组织成员研讨教学设计,然后依据教研主题组织教师进行观课,教师根据主题选择观察角度。观察内容相同的教师组成小组,各小组在观摩中记录有关数据,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和研讨,再聆听专家的相关点评。进行有效的录像课观课议课活动,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地理课堂观察能力,因此我结合自已的地理课堂观察实践,为老师们开设专题讲座《走进有效的地理课堂观察》,帮助老师掌握地理课堂

观察的方法与策略,然后组织教师观察必修1《锋与天气》课堂教学录像,研讨如何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于地理教学设计中,从课例当中得到启示。

以上几种上课方式,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相互相承,不仅丰富了地理教研的形式,而且有助于课题研究的深入。

五、研讨强调互动

课后,大家围绕主题发表各自的看法,使地理教研活动与课题组活动融为一体。教研活动与课题研究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赖于教师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因此,,在地理教研与科研活动中,要着力营造“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研究氛围,为地理教师搭建一个“分享成果、研讨问题”的互动交流的平台,增强教科研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提高教科研活动的质量。在保障教师教科研主体地位的同时,必须重视专家的支持和指导作用,以确保教科研活动的学术性。

1、谈反思。反思就是执教教师针对研讨主题,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理性的分析,它包括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所进行的思考性回忆。为了提高教学反思的效果,克服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说大话、就空话的缺点,我们通过集体研讨,总结了教学反思的三个环节,即捕捉教学案例、诠释教学案例、建构课堂教学三个环节,关注课堂真实的教学情景,把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做为教师的重要的关注点。以下是我上必修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反思片段:

讲到“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这个知识点时,我以长江为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首先展示长江中下游平原景观图,让学生思考长江中下游是如何形成的。展示长江上游的河谷图片,让学生明确这也是水循环的杰作,并告诉学生以后我们还会进一步学习河流地貌的形成。以长江中下游梅雨锋的形成,并联系大气环流的有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水循环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这样,把初中、高中所学与后面将要学习的有关知识进行了有机整合,不但实现了旧知识的迁移运用,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

2、重评议。教师之间的教学评议,重在集体讨论和协商,在相互对话、共同探讨中,总结存在的共性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在每堂课中至少追问一个教学细节,思考这一教学行为的价值及意义,紧扣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在听课前要了解学习本次教研的主题,要预设一些“有效教学”的标准,确定课堂观察的内容,然后才有可能在课堂观察中感觉到授课者在教学活动中“好”与“不好”的地方,在评议活动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以下是必修1《锋与天气》录像课观课议课活动教师发言摘要:

师1:“冷锋、暖锋与天气”这部分教学可让学生当一回天气预报员,再引入冷锋天气的分析,再由教师总结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情况,最后由学生自主探究冷锋天气,这里培养学生提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师2:本节课要是我来教,我会考虑先引导学生看书,把锋的概念、特点、分类讲授清楚,并着重讲解冷锋的相关知识,再由学生把暖锋与冷锋进行比较、思考,并让学生上台指图讲解,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补充说明、发表观点。

师3:本节课教师针对天气图展开教学,解释天气变化现象这个教学难点,通过录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围绕主题,采用程序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巡视,观察学生的反映,师生交流,最后归纳总结。上述教学过程步步深入,循循善诱,让学生通过探究得出结论,教学效果较好。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而非教师直接将结论抛给学生,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是深”,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学的关键是通过一系列的授课,引导学生“会学习”。

师4:本节课教师积极创设情境,特别重视采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讨论的基础上,感知图表,逐步理解本节课内容,问题设计具有探究性,而且有层次,由浅入深,不断深入,形成问题思维链。但是本节课知识较为抽象,授课教师设计的问题太多,给予学生活动的时间太少,学生活动不深入,感觉效果不理想。

六、总结关注深化

重视对地理教研与课题研究的总结与提高,教师个人或集体合作撰写课例分析,教学案例,教学经验总结、论文等,落实课题研究的成果,最后形成的解决问题策略为每个老师所共享。通

过课题研究的专题研讨活动在整个教研过程当中,要非常注意资料的收集,如教师的反思札记、每次活动详细的发言记录等。还要注意对原始材料进行编码分类,对所有资料进行检核和加工,通过反复的比较和思考,形成地理课题研究的成果。例如结合必修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课例主题式的研讨,通过对教学经验提炼,并赋予理论上的支撑,我们总结出了进行有效性教学设计的整合策略,即整合课标内容及学生需求、整合各版本教材、整合前后知识、整合接受式与探究式学习方式、整合相关学科知识等,最后形成了地理教研论文,这样论文由下到上,具有较强的实践参考价值。

总之,实现地理教研与课题研究的有效整合,不仅有利于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而且提高了地理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今后我区还要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在地理教研活动中搭建课题研究平台的途径,以提升我区地理教研与科研的水平。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