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武当山,金殿神像传奇]武当山金殿神像
 

[武当山,金殿神像传奇]武当山金殿神像

发布时间:2018-12-28 04:29:56 影响了:

  今天,当我们登临武当山天柱峰,会见到一座金殿卓立峰顶。这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鎏金金殿,历经六百年,依然金光夺目、辉煌如初。金殿里矗立着一座真武大帝的神像,殿内一盏长明灯至今从未熄灭。六百年前,人们是怎样把这座工艺复杂的金殿在这样高绝的险峰上建成的呢?
  
  朱棣缘何下旨修金殿?
  
  公元1416年,一场大雨过后,武当山格外清幽,这已经是明朝驸马沐听在武当山的第四个年头了,四年来他一直为武当山的宫观大修工程日夜忙碌。
  这一天,当朝皇帝突然给沐听下达圣旨,让他速选派各地工匠高手齐集武当。在现有修建计划外,再在武当山的峰顶修建一座大殿――金殿。皇帝要求把金殿建成天下规格最高、工艺最为精美的宫殿。
  武当山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拔地冲霄。要将这样一座工艺繁复、气势恢弘的金殿建于柱擎天的绝顶之上,对于沐听来说,近乎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给沐听下令,要在绝顶上建造金殿的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朱棣。
  
  地处湖北西北部的武当山,距离朱棣所钟情的燕京相差千里。幅员辽阔的中国,素来不乏名山大川,为什么海拔只有1612米的武当山会受到皇帝的格外重视呢?
  原来传统的中国,人们相信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中,都要有一尊主神的护佑,才可以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据民间传说,主管降水的真武神(又称玄武神)就是从武当山上飞升成仙的。他是道教体系中地位非同一般的神。按照道教五行学说北方属水,因此玄武又被称为水神。水与农耕生活密不可分,对于无法驾驭水,又期待幸福生活的百姓来说,水神玄武自然成为了最为看重的神灵。为祈求风调雨顺,历代皇帝都派大臣到 武当山求雨。武当山和水神玄武因此声名远播。也因此,朱棣登基之后,决定在此修建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道场。
  
  金殿是这样建成的
  
  1412年,沐听率官员419名,军夫20万人开始了声势浩大的武当山大修工程。朱檬特下圣旨,大肆渲染,说风声大动、云雾集结,似玄武神显灵庇佑。中国历朝建筑中不乏“金殿”,但实际上都只是铜殿。真正舍得用真金造殿的,朱棣还是第一人。
  要在天柱峰建造这样一座以铜为基础的大殿,沐昕不得不考虑,是在山顶整体浇铸,还是在山下建好再抬上去呢。
  今天当我们环顾整座金殿会发现,即使仔细查看,也找不到一点拼接的痕迹。依此看来,金殿极有可能是整体浇铸而成。然而,浇铸要有制高点,需要自上而下地把铜液浇铸到模子中。天柱峰已是武当山的最高峰,因此,在山顶整体浇铸根本无法实现。
  
  那么,在山下建好再抬上山顶是否可行?金殿高5.54米,面宽5.8米,进深4.2米,依据体积计算,金殿重达百吨。1612米的天柱峰,山道多崎岖狭窄,以古代的运输条件,搬运木材上山都很困难,把整个金殿抬到山顶绝无可能。所以沐听唯一的选择是:先分体浇铸,再抬到山顶拼装起来。
  按理说,当然是就近铸造金殿的组件,可是朱棣偏偏要求在北京进行,他要亲自监督。皇帝下道圣旨很简单,但是近百吨的铜件从京城运到武当山可并非易事。
  武当山位于今天的湖北省丹江口市,古属均州。当年,金殿的铸件是先通过京杭大运河,南下到南京,而后走长江到武昌,再溯汉水到达武当山的,全程2000多公里。
  1416年,朱棣特意选了九月初九,玄武神升仙的日子,给护送金殿的船队下了一道圣旨:“沿途船只务要遇到天气晴朗,才能行驶。”下完又补了一道:“船上要十分清洁,不许做饭。”给一支运输的船队连下两道圣旨,这恐怕在历史上绝无仅有。
  由于护送金殿的船只不许做饭,沿途的地方官员负担大增,不得不盛情款待护船官员。后来这种迎接的方式竟然逐渐成为明朝的一种制度,被称做“黄桅快船”。船队行进至汉水,开始了危险地段。自古有“曲莫如汉”一说,河道曲折、水流湍急。全程只能靠纤夫挽船,溯江而上,稍有闪失,就会船毁人亡。护送金殿的船队就这样一路提心吊胆地挪到了均州。
  
  即使是现在,从山下到山顶,对游客来说依然是件艰苦的事,滑竿成了人们上山依赖的主要工具。全长六十公里的崎岖山路对于金殿的运输队伍来说,难度更是可想而知。接近峰顶的一截叫“九连蹬”,几乎垂直而上。
  今天的游客也许难以想象,六百年前,搬运的工人要抬着大小不等、总重达到百吨的铸件攀登而上。总计3600多个的铸件终于被运上了峰顶,放眼望去,武当群山一片苍茫辽阔。~路艰辛的工匠们也许此时对朱棣的想法有了些许理解,这云雾缭绕的天柱峰不正是神仙的住所吗?
  
  规模堪比紫禁城
  
  工匠们算是可以松一口气,但沐听却轻松不起来,因为朱棣早已明令要金殿仿制北京紫禁城的奉天殿,也就是今天的太和殿。太和殿是紫禁城中最大的宫殿,也是这座庞大皇宫的核心,其规格之高、工艺之精、堪称中国建筑之首。
  气势宏伟的太和殿修建于宽敞开阔的平地,此处不足两百平方米的绝顶之上,要把3600个铸件搭建成一座工艺复杂的大殿,实属整个工程中最艰巨的环节。
  在中国古代,屋顶建造有特别讲究,不同规制代表不同等级。朱棣要求金殿建成和太和殿一样的重檐庑殿、九踩斗拱。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构件。其中等级最高、也最为复杂的叫做“九踩斗拱”。一个单位的“九踩斗拱”就要由106个铸件组成。
  工匠们把铸件做成榫卯结构,而后,仿制木结构,环环相扣,搭建出宫殿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工匠们再把如同“零件”一般的“斗拱”逐层累积起来,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建成“九踩斗拱”。至此,仿制太和殿,依靠榫卯这种巧妙的形式,金殿的拼装阶段终于大功告成。
  一天,朱棣突然接到沐听上奏,说有工匠看到殿脊的神兽海马口吐云雾,武当山显祥瑞之兆,朱棣龙颜大悦。清朝乾隆年间《太和山志》也有记载:“金殿四角的海马,每逢夏至后,会口吐气焰。”难道一再出现的“海马吐雾”真的是神仙显灵吗々
  有的专家猜测山顶天气变化多端,而海马是铜制物体,体内外的温差很有可能是造成“海马吐雾“的最终原因。可是经过仔细盘查,海马全身上下根本没有孔,是个实心的,所以从体内发出云雾根本不可能。
  经过反复论证,专家们终于发现原来“海马吐雾”不过是自然界的一个巧合,当雨水集结海马的嘴部,如果恰好被风吹过,就可能造成酷似“吐雾”的效果。
  
  2000两黄金造就绝顶神殿
  
  也许五百多年前的沐昕心里也清楚,这不过是某种巧合,但是他更清楚朱棣的需要,此后的沐昕又接二连三地上奏了多起祥瑞事件。忙于上奏的同时,沐听并没有放慢金殿建造 的步伐,最后的步骤皇帝特别准备的2000两黄金成了主角。
  然而固体的金子怎样附着到铜的表面,
  沐昕对于一种叫鎏金法的技术早有耳闻,但是却从未亲见。沐听听工匠们说要应用这种方法使金殿通体鎏金。鎏金法真的可以用于一整座宫殿吗?沐听心里打着鼓。
  工匠们在山顶生起火,架起缸,在缸中加入水银,煮沸后再加入金片不断搅拌,这样就制成了“金泥”。整个过程都有巨毒,工匠是怎样保护自身安全已不得而知。此后,工匠们把制好的“金泥”涂到铜的表面,再用炭火烘烤。这样水银蒸发,留下了金子。
  “金泥”填于拼接的缝隙中还起到了水泥的作用,使整座宫殿严丝合缝、密不透风。因为金泥很难涂得均匀,所以整个鎏金工序一般要反复几次,因此鎏金法成了中国古代最为奢华的工艺。单“鎏金”一项,依今天的市价计算,就耗费了朱棣2700万元。
  今天,当我们置身于金殿之中,会看到里面有一盏长明灯。无论殿外狂风大作还是雷雨交加,长明灯都几乎纹丝不动。据说自1416年点燃起,它就从未熄灭过。这并非传说中殿顶的“避风珠”起的作用,而是工匠们精湛的鎏金法使整座大殿天衣无缝,创造了“穿越时空”的传奇。
  金殿建成后,为了凸显金殿唯我独尊的地位,朱棣下旨围绕金殿建造了长达344米的城墙――“紫金城”。历经近六百年,“紫金城”依然巍然不动、坚固如初。1424年,历经前后八年,被紫金城环绕的金殿终于以君临天下的姿态屹立在1612米的武当绝顶。
  朱棣大悦,赐名金殿――“大岳太和宫”。他终于如愿以偿地建成了维护皇权的神殿,达到了“君权神授”的目的。然而,竣工后不久,朱棣就病死在亲征的途中。
  自1412年至1424年,前后十三年,凝聚三十万人的心血,武当山建成33个建筑群,160万平方米的皇家道场,金殿成为整个工程的标志。
  
  金殿里的神像之谜
  
  绝顶金殿及其建筑群终于建成了,其整个规模堪比北京紫禁城。
  然而朱棣的这个大动作,难道仅仅因为武当山有主管降水的神,能保佑风调雨顺么?是单纯出于为民祈福的美好愿望么?公元1412年,朱棣在同一天里连下两道圣旨,除了严令武当山营建的负责人制定规划,做好设计方案之外,还特别指出:自己之所以能做皇帝,是得到了武当山上真武大帝的护佑。
  朱棣为什么要专门下圣旨,格外强调真武大帝对自己的帮助呢?主管降水的真武神跟他有什么关系呢?
  公元139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文即位,为了皇权的稳固,他向势力最强大的朱棣开刀,朱棣立即起兵反抗朝廷。公元1402年,朱棣率军攻破当时的首都南京,取而代之,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年号永乐。夺取了侄子皇位的朱棣,深知自己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封建伦理的标准,给政权的稳固埋下了隐患。如何才能天下归心,江山永固呢?
  朱棣为此寝食难安的时候,来自武当山的道士献来一件宝贝。这幅图描绘了武当山上真武大帝显圣时,天上人间一派祥瑞的景象。朱棣龙颜大悦,如获至宝,真武大帝是北方的水神,自己曾经镇守北方,真武神是奉了玉皇大帝的命令,而自己是受了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命令。这一点上似乎可以大做文章。他决心利用真武大帝来巩固自己的皇位和江山,暗暗在心里打定了主意。
  武当山营建之初,朱棣几次下圣旨:务必抚恤军民夫匠,用工之时要爱惜他的气力,体念他的辛劳。不能让工人挨冻受饿。武当山营建十多年以来,朱棣的圣旨极大地调动了工匠们的积极性。工程进展得很顺利,依山而建的宏伟宫殿已经颇具规模了,朱棣很满意,不久的将来,辛苦劳作了十多年的工匠们似乎可以回家了。
  不料后来却风云突变,朱棣在看了工匠们为真武大帝的塑像之后,说工匠们是闭着眼睛瞎造,故意糟塌神仙,从而大开杀戒,辛苦塑像的工匠没有一个好下场。
  
  真武神,朱棣像
  
  于是,为真武帝塑像的任务最终落在了一个姓姬的高丽族工匠姬师傅身上。
  15世纪20年代的这一天,对于姓姬的高丽族工匠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日子。身份卑微的他将有机会一睹天颜,接受大明朝皇帝朱棣的召见。
  这个工匠的工作是为武当山金殿上的真武大帝塑像。他算得上是能工巧匠。可此前,巧匠们为真武大帝塑像,尽管惟妙惟肖,但皇帝仍然龙颜大怒,以致于工匠们有的充军,有的坐牢,有的甚至被杀头。
  为什么同为身份卑微的工匠,姬师傅却能一睹龙颜,接受皇帝召见?
  朝见之路每一步都是如此漫长。一介卑微的工匠能够朝见天子,明朝开国以来,这恐怕是第一次。此刻的姬师傅却根本顾不上庆幸,此前为真武神造像的工匠们前赴后继的悲惨遭遇让他惶恐不安,他似乎预感到死期将至。
  高高在上的皇帝究竟为什么要召见他一介草民呢?
  姬师傅怀着忐忑的心情,被人引领着接受天子的召见。令他惊奇的是召见的地方居然不在庄严华丽的宫殿里,而是在一个大浴池外。姬师傅所见到的皇帝不是正襟危坐、凛然堂前,而是刚沐浴出来。姬师傅跪到地下,不敢抬头,他战战兢兢的对着沐浴更衣的天子说出了自己的疑问:“万岁在上,天上的真武神,小的我从来没见过,地上的人这么多,又能照着谁的样子塑像呢?”
  朱棣只说了两个字“看我 ”姬师傅壮胆子抬起头来,看着沐浴更衣的天子,一刹那间,也许是老天帮忙,工匠似乎突然领会了皇帝的心意。他牢牢记住了皇帝的样子。不久,又一座真武像出现在武当山金殿里。这座高1.86米,重达两万斤的镏金铜像一出现在金殿里,前来朝拜的官员都惊叹朱棣乃真武帝下凡。因为太像朱棣了。
  可是没人会知道,这次召见姬师傅乃是朱棣蓄谋已久的。就连地点都是皇帝精心选择的。天子的威仪,当然在高高在上的朝堂更显赫,可是凡夫俗子到了金碧辉煌的大殿,恐怕都不敢抬头,更别提看清楚皇帝的容貌了。所以朱棣看似随意的浴池接见,完全是他辗转反侧深思熟虑的结果。
  姬师傅终于明白,先前工匠们触怒龙颜,唯的原因就是真武神像没有按照朱棣的样子来造。一百多名造像的师傅由此遭到噩运。与其说姬师傅聪慧,不如说他幸运。千万卑微的工匠里,朱棣接见了他,如同有神仙的指示,他领会了朱棣的心思,根据脑海里的印象,他画出了朱棣的样子,把真武大帝的神像完全按照朱棣的样子来塑造,由此朱棣龙颜大悦,他保住了小命。皇帝的杀戮告一段落。领会了上意的姬师傅,或者可以衣锦还乡了,回忆起来像是一场梦境。
  朱棣的心思没有白费,不仅百官觉得皇帝是真武大帝下凡,百姓也慢慢相信当今皇帝是真武大帝化身来主宰天下,护佑他们的。明朝200多年江山,他既是人间的皇帝,又是天上的神仙。“真武神,朱棣像”的说法到今天还在流传。
  为了权利进行的厮杀,变成了名正言顺的君权神授。皇帝的心病似乎找到了医治的良方。皇位之上的朱棣,有了神仙庇护,他本该快活逍遥了,但他依然坐卧不安。太和殿宝座上的朱棣日渐苍老。
  20世纪,台湾学者南怀瑾在她的宗教著作里又阐述了一个新观点:营建武当山是因为朱棣听说侄子建文帝并没有被杀死而是逃亡,藏在了武当山。
  在朱棣夺取皇位的战争中,侄子建文帝在一场大火后神秘失踪,这成为朱檬后半生的心病。历史上著名的郑和下西洋,在炫耀天朝上国综合国力的背后,据说也带着朱棣的这个不可告人的目的,找到建文帝的下落是朱棣后半生从未放弃的工作。
  隔着5DG多年的光阴重述这一段武当山金殿神像的故事,或者我们可以看到一代帝王的千秋功业上,有耀眼的皇冠、无上的权利,更有冰冷的杀戮、无穷的算计。矗立在武当之巅的金殿神像,似乎向我们昭示:一个行走在无问道上的帝王,他的光荣与梦想,他的寂寞与忐忑。但是他留给我们的这些伟大建筑,到今天仍然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值得珍视的瑰宝。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