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医学免疫学实验
 

【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医学免疫学实验

发布时间:2019-01-13 16:20:15 影响了: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医学免疫学已经摆脱了当初抗感染免疫的局限,成为一门新兴的独立的医学前沿学科和边缘学科,已涉及当代医学的几乎所有领域。免疫学技术也随之成为医学研究和生命科学中普遍应用的手段和方法,涉及到医学诊断和治疗的各个方面。因此,免疫学实验课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由于免疫学概念多,其研究对象微观、抽象、相互间的作用错综复杂,学生学习起来感到非常吃力,枯燥乏味,为了使医学生们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个具体的、宏观的纵向的理解,为了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实际工作,良好的实验设计,对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笔者数年来立足于教学为科研、医疗服务的基本点,改变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在实验内容设置方面力求不断更新,扩展基本技术,并通过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1 实验教学内容的优化
  
  免疫学实验课的内容比较广泛。在以前的实验课内容安排上,我们主要以必做实验为主,这部分实验大多以验证性的基础实验内容为主,对所需仪器材料、基本原理方法进行分类强化训练,重点让学生掌握免疫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要求达到熟练程度。这部分内容是训练学生免疫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所必须的,内容规范,逻辑性强,但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为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我们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改革,删除一些纯属验证理论和不具备基本操作训练而又非不可缺少的项目,例如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环状沉淀实验等;删除一些操作繁杂,影响因素多,现在少用或不用的实验项目,例如补体结合试验等;删除与别的学科重复而且又可在别的学科中训练的项目,例如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在生理学中已重点讲解且通过实验掌握,就没有必要再做,以免造成时间上经费上的浪费,同时可以留出时间保证重点内容。在实验内容上除了开展一些必要的验证性实验外,还应大范围增设一些综合性和设计性较强的实验项目,积极培养同学们的综合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免疫学新技术日新月异的进展,必然冲击免疫学实验课,为使学生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了解掌握诊断疾病,研究病因的方法及免疫学高新技术,我们把教研室和硕士点开展的一些较新科研方法手段应用于实验教学中,充实了实验内容,提高了实验技术层次和实验质量,如免疫荧光技术、Western blot等等。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实验教学方法的选择
  
  (1)“项目―导师制”教学法
  “项目―导师制”是指用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代替不合理性的、公理性的、淘汰性的验证性实验,这种实验形式类似于科研课题,由指定导师指导。每1实验项目的实验讲义为1个实验单行本,内容包括实验概述,实验目的和意义,实验方法和步骤,实验方法与路线的变更,实验注意事项,实验结果、结论、讨论等内容。实验内容丰富、完整、技术含量高。实行“项目―导师制”,将传统的30人1班改为10人1组上实验课,这样能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实验室定时开放改为全方位开放,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缓解扩招后学生增加与实验室和实验设备不足的矛盾。
  采用“项目―导师制”实验教学,教师带领学生首先复习书本上的有关理论知识,并通过多种方式诸如图书馆、光盘、网络等查阅与本实验有关的理论内容、新技术、新方法,通过查阅练习,一方面使学生们对自己所要做的实验目前在国内外的进展有个大概了解,另一方面使学生们掌握了文献的查阅的手段及方法,为日后进行科研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查阅文献以后,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设计实验技术路线,独立配制实验所用的各种试剂,完成各项实验步骤。实验课采用启发式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培养他们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开发他们的潜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科研素质得到了培训,心理和意志也得到了磨练。
  由于“项目―导师制”实验课教学是采用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负责的方式,以课题负责人著名,经校内外同行专家审定后,供学生选取(选教师和选教学内容)。这样使得教师变被动授课为主动授课,树立竞争和忧患意识。它提倡教师树立认真负责的教学理念,督促教师尽职尽责,要求教师不断丰富本专业的知识,加大拓宽专业知识面和知识视野,娴熟地掌握本专业的一些高精尖的实验技能与技巧,不断积累科研实践经验,走在教学科研的最前列。学生通过选教师和选教学内容,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每学期我们所开设的免疫学实验项目中都有近1/3采用“项目―导师制”教学法,通过与传统实验教学法比较,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方面效果显著。
  (2)示教与实验操作相结合
  由教师演示或学生操作一些经典的验证性实验还是必要的。通过此类实验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和原理,思考应选用的条件和器材,设计实验的程序、步骤,并能得出正确的结果,这对学生也是一种基本功训练,对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对于部分经典的、操作性要求不高的实验可通过课前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实验课时播放,这样学生可在较少的课时内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了解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术,为开设综合性实验及设计性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解决教师示教时学生看不清、耗时费力、教学效果差等问题。多媒体实验示教教学既可增加学生做实验的兴趣,又能大幅度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3)基础实验与临床实际相结合
  免疫学是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免疫学实验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免疫学科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手段,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思维,并能将免疫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将来临床实践。这决定了免疫学实验课同临床结合的重要性及必然性。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对涉及到临床的知识,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为提高免疫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我们在实验内容上从临床实际入手进行更新与扩展,在免疫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注意和临床实例联系起来,如补体溶血作用试验,在验证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可举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例子说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是由于外来抗原(如链球菌感染)与肾小球基底膜存在有共同的抗原决定簇,当机体产生针对外来抗原的抗体的同时,此抗体也可作用于肾小球基底膜,引起抗原抗体反应,并激活补体,从而导致免疫损伤,使肾小球基底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出现蛋白尿、血尿等。由于在此过程中补体被消耗,从而导致血液中补体含量下降。据此可通过测定血液中的补体含量来辅助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
  总之,实验教学是理论知识与实验技术应用的综合,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需要,我们还将不断改革、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把免疫实验教学的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秀英.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跨世纪人才.医学教育,1997,4(1):27.
  [2]毛立群,王越,杨静等.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5(5):507-508.
  [3]于江.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探.基础医学教育,2001,4(4):330.
  [4]袁桂峰,陈森洲.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设想.华夏医学,(14)5:694-695.
  [5]高治平.新型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模式的建立与探索.医学与社会,2001,14(1):60.
  [6]冯胜军,米娜,刘仿等.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教学的几点体会.广东医学院学报,2004,22(增刊):57-57.
  [7]陈水亲.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体会.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6(6):631-633.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