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下笔有神【紧贴生活,下笔有神】
 

下笔有神【紧贴生活,下笔有神】

发布时间:2019-01-14 05:13:07 影响了:

   [摘要] 中学语文教师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努力投身作文教学的改革和实践,力求取得又好又快的教学效果,而端正学生对写作的认识态度则是关键所在。   [关键词] 作文教学 紧贴生活 写真 写小 写新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感到中学作文教学还是举步维艰,随便做一个小小的调查都会发现,不少学生对写作存有畏难情绪,一个班里乐于写作能写好作文的学生只有寥寥数人。笔者认为,要想扭转学生写作的被动局面,首要的还是解决学生对写作的认识态度问题,由此积多年作文教学之甘苦,将《紧贴生活,下笔有神》一文与同行分担教学之惑,共探教研之幽。
  一、求真务实,写真不写假
  写作的原则乃是“以真为美,以假为丑”,这虽是个定论命题,但确实又是一个写作实践中常要决断的问题。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常会发现,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多有瞎编乱造的毛病。这自然是学生“没啥可写”又必须要“完成作业”所至。既然对真实、现实的人和事没感觉,没兴趣,没啥可写。那么,他们就只好把自己高吊在虚幻的半空中去瞎编瞎套作文了。然而,学生们一旦离开了自己真实的生活去写作,就只能是缘木求鱼,竹篮打水;他们一旦不能从自己个体的生活经历、人事接触上去找寻心灵感应的写作素材,其作文思路必然是乱如杂草,内容是空如皮囊。这里,教师则必须耐心地帮助学生走出写作的思想误区,教育学生认识到“写假作文”的危害。设想一下:如果初中3年里,学生所写的作文都是在进行着瞎编作文的训练,那该是多么可怕可悲的一件事啊!由此,教师一定要教导学生明确“写作必须要紧贴生活”,只有真实的生活才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如春天来了,学生又刚学过朱自清的散文《春》,教师布置写篇《春》的作文。一些同学仿照着朱自清的《春》千篇一律地编写了一通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而一学生则因真情而发,开篇写道:“我不喜欢春,尤其是下雨的时候……”原来小作者慈爱的父亲病患的日子恰恰是在那绵绵的春雨季节里。拿这两种作文相比,谁优谁劣呢?前者缺乏个体的情感而一味模仿他人的作品,就只能使自己陷入假模假似的泥沼,而后者敢于独抒性灵的真情实感的作文则明显胜人一筹,这就是写“真”的魅力所在。
  二、紧贴生活,写小不写“大”
  写作的“源头活水”来自生活,那么我们中学生的生活又是怎样的?一写作文就抱着脑袋喊“头疼”的中学生会说:“我们的生活太平常了,太平淡了,平平淡淡的生活真的没啥可写!”其实,影响学生写作的又是这个认识误区。既然写作的原则是“紧贴生活”,而真实的生活又恰恰是身边的那些小人物、小事件组成,那就不必回避和嫌弃我们的现实生活,教师对此的引导则是“平平淡淡才是真”。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我们的生活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美的眼睛。语文新课标指出:“不同学段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教师应“引导和促进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各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在选取素材上,为什么写作要求“写小不写大”呢?不是不应写大,而是因为从一般角度上来讲学生的生活原本就是从家门到校门,从校门到家门,他们的生活空间就这么大,接触的人事就这么窄。我们没有办法去躲避这个窘境:过去战争年代,董存瑞炸碉堡,黄继光堵抢眼的壮举他们没赶上,今天的汶川抗震救灾、北京的奥运会勇夺金牌也不是他们都能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由此,对学生的写作不要指望或立足于写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上,反而应教导他们清醒头脑,端正视听,踏踏实实地将自己的脚落在“原生态”的大地上。教师应告诫学生:写作的素材从哪里来?抛去幻想吧,只能尊重现实――从平凡的细微的生活里撷取。学生只有开启心灵,睁大眼睛,从自己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去发现、去挖掘、去体验才能捕捉到生活中真实的美丽。要说一定要写出什么“大大的”主题来,那也只能依附于“小小的”人和事了。如期末考试铃响了,甲乙俩同学击掌加油。“击掌”其动作有多大?“加油”之事又再小不过。然而,击掌加油的过程是这样的:在连续十几天的熬夜复习中,甲同学终禁不住昨晚精彩足球比赛的诱惑,他放下书本一睹球赛至夜半。一早,正睡眼惺忪又自怨自艾地来到教室时,却受到了乙同学真诚宽慰地鼓励――“多大点事,咱好好考!”后来的考试过程和结果我们不必再去推测,眼下选取“击掌加油”而写的作文则成功了,这就是写“小”的亮点所在。
  三、与时俱进,写新不写旧
  教导学生写作为什么又要强调“写新不写旧”呢?这是因为中学生在写作中,常常不是先去考虑发现、挖掘最新最近的生活素材,而是不由自主地先去回首旧有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了。这也本无可加以限制和指责,但我们怕的是中学生一旦养成这种写作的惯性思维,长此以往就会对最新的、最近的人和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或熟视无睹而麻木不仁,继而产生了又一个意义上的“没啥可写”。所以,教师应教导学生“写新不要写旧”。如写《母亲》为题的作文,学生一上笔就想到写自己很小的时候生病卧床,母亲在身边陪着自己又是喂药又是喂饭的情景。诚然,那应是感人而怀念的,但是今天的学生已长大,轻易也得不上什么大病了,故少了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温暖感觉,也不再有骑在父亲肩上嬉戏的快乐。但如今的母亲放弃了精心抚养儿女了吗?如今的父亲消减了深沉的爱子之情了吗?没有,都没有!一切爱的奉献依然在日积月累地继续,甚至由于年迈力衰生活操劳,而更努力更艰辛而显得精神更伟大,更不一般了!糊涂的恰恰是我们的中学生在感知上忽略了它、模糊了它。这里,教师只有细心地引导学生认真地反思自我,重新认识熟悉又陌生的亲人,引导学生与时俱进地学会用心去观察体验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生世界,力凿写作的新“泉眼”。这样,他们就不会再为“没啥可写”而“头疼”了,写“新”便会成为他们有意识的追求。如一学生这样写《母亲》――今天,妈妈将做好的一碗面条端在即将出门上学的我面前,原来昨天自己随便说道:“早晨要是能吃到一碗热面该是多好呀。”真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不禁心头一热――你看,学生写今天的这“一碗热面条”不就是在演绎着一出新版的母子情吗?长大了的中学生在感动中,将“妈妈臂弯温暖的往日”与今天的生活衔接了起来,一个“爱”字又新添了一份厚重,这该是写“新”比写旧更动人的所在吧。
  综上所述,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努力端正学生写作思想的认识,耐心解除他们写作中出现的心理障碍,热情鼓励他们紧紧贴近生活去写自己所见所闻的真人真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乐于善于去写身边不起眼的小人物、小事情,去写一日新似一日的生活,这就是笔者说的作文要写“真、小、新”的内涵。教师如能再给学生教些写作方面的技巧并加以练习,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一定会“下笔如有神”,写出令人惊喜的好作文来。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