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论青少年创新能力的校外培养途径】 青少年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论青少年创新能力的校外培养途径】 青少年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发布时间:2019-01-18 03:46:06 影响了:

  [摘要] 建构理论指出,知识的习得需要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通过有意识的构建而获得。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提出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的校外途径需要形成重视青少年创新能力的社会氛围,建立一体化机制,建立创新活动基地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关键词] 青少年 创新能力 校外 培养途径
  
  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对国家富强和民族兴旺有着重要的意义。事实证明,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是以创新意识为先导,并且伴随着创新实践活动。青少年是思想最活跃,最具创新精神的重要群体,从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当今时代的战略意义日益凸现。
  一、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内涵与特征
  1.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内涵
  “创新”英文是“Innovations”,其含义,一是指前所未有的,即现在所说的创造发明;二是引入到新的领域产生新的效益。
  创新能力是指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就青少年而言,创新能力指学生能够独立地、综合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新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并将其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产生某种独特、新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2.青少年创新能力的特征
  (1)创造性
  创造是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活动中产生的独特新颖的思想、方法和成果等;在创新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创造性。创造性需要青少年面对问题时沿着多方向思考、产生出多种设想或答案的思维方式。
  (2)主体性
  所谓人的主体性,是指人作为对象化活动的主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具有的本质属性。人的主体性是对自我的理性认识与合理把握,是对客观事物的主动选择与能力适应,对现实存在的自觉超越与积极创新。创新能力的主体性特征要求积极创造创新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特长。
  (3)实践性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有意义的构建而获得。学生创新能力的动机来源于实践的需要,探索过程和学习过程是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进行。
  (4)开放性
  开放性是相对于封闭性而言的,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广泛运用,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人们需要具有开放性、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和文化态度来适应这一新的变化。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开放的学习环境的构建。
  二、影响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因素
  影响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指个体因素,外部因素有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1.个体因素
  每一个青少年的创新能力与其智力结构和思维方式有关,其创造力的发展是不均匀和不平衡的。因此,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必须以个体差异理论为基础,评价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有利于学生自身潜能的发挥,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特别是发散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2.学校因素
  青少年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因此,学校的教育是传授知识的应试教育还是启发式的素质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学校在某种程度上就像一个模子,如果学校提倡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和“纵横驰骋”,那么它培养的学生就是善于观察,另辟蹊径的人才。
  3.家庭因素
  家庭担负着青少年的启蒙教育和延伸教育。家长是否启发孩子经常去观察、思考自然社会现象,是否经常带领孩子去探索未知领域,是否经常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观察力,是否支持孩子校外参加科技、环保、语言、音乐、美术等方面的课外或校外活动,不同选择的家庭培养出不同思维方式的孩子。
  4.社会因素
  创新和创新能力是一个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如果社会没有出现鼓励创新的气氛和环境,创新教育的主体缺乏激励,教育在创新能力培养上就难以有大的作为。当社会制度安排强调创新时,创新教育才可能真正成为教育系统的追求,并得到应有的发展。
  三、青少年创新能力的校外培养途径
  1.立足社会需求,形成重视青少年创新能力的社会氛围
  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各级各类学校的努力,而且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此,一方面,各级团委、科委要加强与各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营造全社会都关注青少年创新能力的校外培养氛围,推动我国青少年创新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依托青少年宫和社区教育中心等机构,设立各级创新项目,发展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的校外俱乐部,交互式的形成全社会重视和推进青少年创新能力发展社会风气。
  2.建立学校、家庭、企业、社区一体化的培养机制
  创新意识、创新氛围、创新精神、创新实践应当成为学校、家庭、企业与社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内容。学校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探索,去想象和创新,做开拓创新的优秀人才。企业要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课题与经费,积极邀请青少年参观和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现代化水平,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技术,社区要为学生的课外实践提供实习基地和比赛场所,与家庭一起开展促进学生创新的实践活动。
  3.建立青少年校外创新活动基地
  生活实践是学生认知水平发展、创新能力培养的源泉。我们要积极开辟青少年创新实验基地,在各地的创新工业园区为青少年开辟创新实验基地和专利应用平台,在各社区教育中心切实建立青少年科普基地,在科技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建立兴趣小组和实验项目,这些活动基地与学生学校内的兴趣小组呼应配合,为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创新实践。
  4.加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辅导员队伍建设
  创意教育在于把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的,教学的核心是理解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而教师的教学方法就要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为主要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启发他们的思路。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必须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的培养需要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和培训,学校要推动创新理念、优化学校人文环境、形成宽松自由的创新学术氛围、加强教师的社会实践,倡导教师建立新型的师生观。同时,鼓励社会上的创新型人才和科技骨干兼任中小学生的校外辅导员,一起辅导中小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赵达超.浅谈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大众文艺(理论),2009,(14).
  [2]余晓丰.论青少年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江西省团校学报,2002,(3).
  [3]彭社峰.浅谈创新型教师的几种基本能力[J].成功(教育),2008,(05).
  [4]常尚文.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教师的创新素质[J].甘肃教育,2006,(15).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