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课程资源运用审议表_开发和运用课外课程资源要有度
 

课程资源运用审议表_开发和运用课外课程资源要有度

发布时间:2019-01-23 04:03:00 影响了:

  新课标要求倡导教师具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积极运用课程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认识上的偏差,引进和使用课外课程资源时常出现偏移、滥用和浅尝辄止等失度现象,使得课外资源的运用不但没有为教学增添一抹亮色,反而成为了课堂的一道硬伤,妨碍了学生的发展,破坏了课堂的和谐,颇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小语教学中课程资源的有度开发和运用,已经成为我们必须正视和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超越文本要适度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富于教育智慧的教师是不会满足于做一个教材忠实的守护者,唯教材而教;他们在每一次与教材的对话中,凭着个性的思维和独特的理解,都赋予教材新的内涵和活力。当教材已无法完全承载教学目标的达成,难以达到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的最好效果时,补充和教材相关的课程资源则成为了教师们都热衷的选择。这种课外资源的补充往往由于教师所生活的时代和地域、接受教育的程度、专业知识的积累,以及性格、兴趣等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的色彩,但都应以教材为根本,不能喧宾夺主、本末倒置。作为落实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的教材应该成为课外资源切入的生发点和资源运用的定向点,课外资源应该是教材的适度延伸。我听过一位教师上的《去年的树》一课,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体会到“信守承诺”这一主题后,接着让同学们结合生活体验,互相分享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朋友对自己信守诺言,令人特别开心的、或者是友人对自己不诚信,让自己非常难过的事。再启发学生思考诚信是什么,朋友之间除了要信守承诺,还需要什么?初时,学生思维活跃,可能由于年龄、话题抽象等原因,体会还是有所局限。此时,教师积极引入课外文本资源,提供了《狗的友谊》等三个关于友情的故事,请同学们自选一个阅读,互相讨论故事在讲什么,朋友之间是怎样相处的,最后借助读书记录卡片全班交流分享!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不光引入了学生资源,体现了对教材生活化的超越,特别是阅读文本资源的引入、运用,亦使得课堂生动异常、高潮迭起。首先,三个故事延伸了童话赞美友情这一主题,弥补了教材简单短小的缺憾,让学生在运用阅读方法经历阅读实践中,丰富了对如何维系友情的人生认知,实现了对教材蕴涵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超越。其次,三个故事提供了生动的话语情境,促进了学生个体的思维活跃,加之教师恰到好处的启发点拨,学生学会了独立读书思考,学会了认真倾听,提出自己的见解来补充别人的意见,学会了分享……在课堂上,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学生活生生的发展。
  
  二、引导学习有效度
  
  语文课由于学科的优势,每节课可用的资源链接极其丰富,人文思想、地理风情、时代作者、文学类型等,无一不成为教师课外资源的取向参照。课堂上,我们也常常看到图片、视频等满堂飞,令人眼花缭乱,到底教学实效如何却是教师课后必须反思的问题。古人云: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言外之意是看问题要力求实际。对于课程资源来说,用得好不好,把握其效度的标准就在于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课外资源的引入能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深入即可,多则无益。王崧舟老师执教《一夜的工作》的教学片段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王老师在学生学习了课文,体会到周总理工作劳苦的基础上,最后播放了一段总理逝世前重病在身的录像,引导同学们走进总理最后的一段日子。当学生看到总理弥留之际还考虑着他人,记挂着工作,都已泣不成声,“磁场效应”令台上台下一片哭声,听课师生的心灵受到了洗礼和震撼,对《你是这样的人》中的诗句有了新的感悟和升华,深深感受到周总理无限的人格魅力,深深体会到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是他忘我工作的无穷动力。课堂所达到的高峰体验,正如王崧舟老师自己所言:“有人担心我们的孩子还会不会知道周恩来,我说不用担心这个。这一课的独特体验让我体认到一个人的精神生命的确可以永恒存在的,让我体会到周总理的精神的确像宇宙一样浩气长存,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在。”
  课堂能达到如此人课一体、人课为一的境界,我们不得不叹服于王崧舟老师在引入课外教学资源上的独特眼光和高超的剪裁艺术。
  
  三、巧用资源显深度
  
  随着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和运用的关注度提高,大家对如何用足、用透课堂所引入的课外资源的研究也愈来愈深入。教学实践的摸索让我们体会到,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有的放矢地利用课外资源的能力,不断总结经验和规律,才能避免极易出现的资源利用随意、失度的情况。教师要善于巧妙把握课外资源,有效组合,重现使用,充分利用课外资源或营造情境,或突破难点,或帮助感悟,或拓展文本,让教学在教师有意义的引导中见深度。窦桂梅老师在《珍珠鸟》一课的教学中就给我们做了良好的示范。在探讨人与大鸟的“信赖”环节中,窦老师首先放鸟叫声的录音(这是第二次放),问学生笼中的大鸟为什么对小鸟“再三呼唤”?巧妙的设问,让学生在交流中逐步体会到大鸟对作者是不信赖的,其实它们呼唤的就是让它们回到自己的家,而不是这里的笼子,学生人性化的思想得到萌发,感受到了大鸟发自心灵的呼唤。接着,窦老师配合关在笼中鸟的话外音,出示了白居易的《看嵩洛有感》、司马光的《放鹦鹉》和欧阳修的《画眉鸟》,引导学生朗读,从诗中的“笼中”“笼樊”“金笼”等词体会千百年来笼中鸟的呼唤,在强化感悟的同时,学生也扩展了阅读,增加了积累。鸟儿们离开这笼子回到哪里?顺应着学生的疑问,窦老师又播放了象形字“巢”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从中体会到在鸟的眼里,笼子和巢、家不一样,它们渴望回到森林树上自己的巢中,那才是它们真正的家。这处汉字学习资源的引入巧妙自然,又不露痕迹地引出了下面的环节,老师启发学生:“如果说,刚才我们理解小鸟的‘信赖’,就给它……那么,此时这个‘给’应该换成什么?”学生改成了“信赖,就还它……”在语言表达训练中学生更是个性四溢,精彩不断。在这个案例中,窦老师始终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学生的思,课外资源的承接巧妙,推动学习步步深入,促成了学生语文能力与思维的发展、精神的成长的深度融合。
  可见,要使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适度,关键是教师不能在这一潮流中迷失自我,随波逐流。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以学生的可接受度为标尺,做到合理剪裁,收放有度,课程资源才能真正为教学服务,使课堂这半亩方塘折射出“天光云影”。(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教研中心)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xuchunjun@126.com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