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思想品德课 [错位认识与思想品德课教学]
 

思想品德课 [错位认识与思想品德课教学]

发布时间:2019-01-24 03:52:37 影响了:

  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当前面临的问题是突出的,学生的错位性认识便是其中之一。   现在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一种突出现象,即由于已经受到或正在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其中也包括来自学生家庭生活境遇的影响,学生们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许多“先入为主”的观念。结果出现了一些片面的、似是而非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乃至表现出对教学的“逆反心理”。表面上看这些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究其真实原因,其实是受社会影响的结果。而当今社会变化来得巨大而又迅猛,社会生活表现得错综复杂,而且有时还很尖锐和突出,学生被社会上的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所吸引,结果社会的影响作用迅速增长。应该充分认识到,在社会变化中有许多正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所要求的,如法制意识、商品意识、竞争意识、自主意识等等,因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然而社会影响是复杂的,而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又良莠混杂,使一些不谙世事的学生容易受到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消极性影响。这些社会问题影响的不断加深,使学生认识上的错位性难以避免地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教学过程只是提供了使其表现或诱发其表现的条件。
  根据教学实践的观察和了解,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学生中存在着现实性错位认识。表现为学生从社会上获知的现实情况不是零碎、肤浅,就是失之偏颇。在一次教学活动中,结合“热爱社会主义”议题曾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有学生认为:“如今社会上只讲效益、只讲赚钱,你不能干就没有你的饭碗,这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又有什么不同?”据了解,这位学生的父亲被单位裁减下岗了,所以他对当前社会生活有自己的看法。但他所陈述的事情却有片面性,只看到眼前暂时存在的某些非本质的现象,夸张和曲解了一些事实。
  
  二是在学生中存在着历史性错位认识,历史隔膜现象比较突出。表现为学生从社会上获知的历史性事实,不少是带有偏见性的,或者脑子里装着不少社会上流传的历史秘闻和轶事,而对历史真实的认识却是苍白和无知的。一次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新旧社会的对比,可有位学生说道:“在五、六十年代,人民生活很苦,吃不饱、穿不暖,人们穿草鞋,女孩子没有裙子穿。现在生活比过去好多了。”显然这位学生不仅对社会主义建设史缺乏比较完整和接近本质真实的了解,而且给人的印象是参照系数错位,把改革前后社会生活的对比误作为新旧社会加以比较了。
  
  三是在学生中存在着观点性错位认识。表现为学生跟着社会生活的感觉走,在灯红酒绿的物质世界里,认识上不知不觉地误入歧途。如同学们在讨论关于在新形势下还要不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时,有学生持否定观点,认为“现在社会上实行的是高消费,能挣会花自己光彩,别人也羡慕。艰苦奋斗已不符合时代潮流,要不,建那么多高级宾馆、制造那么多汽车,进口那么多高档消费品干什么?”
  
  四是在学生中存在着兴趣性错位认识。表现为学生对传统教育的冷漠与疏远,而对各种并不健康的“新潮”事物和时髦行为却有一种特殊兴趣偏好,如从迷恋港台歌星到热衷网络游戏,从欣赏西方文化到服饰打扮、行为洋派、消费品味的港化、西化等。有些学生对教材上介绍的中国传统文化和革命领袖、英雄模范人物不感兴趣,引不起思想上、感情上的共鸣,却把明星、歌星一类形象当作青春偶像极力推崇,一味模仿。致使这些学生身上“奶油味”和各种怪味过浓,精神疲软,人格退化,缺乏健康向上的精神气质。
  
  五是在学生中存在着态度性错位认识。表现为学生只从个人的生活境遇出发,以个人的情感和态度看待事物。一次在讲到我国经济上开放、搞活的必要性时,请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一位学生不满地说:“现在到处都是摆摊设点的个体商贩,把周围环境搞得乱七八糟的,附近居民也无法正常生活。我家中午就没睡过一次安稳觉。”不能客观评价经济上开放、搞活的意义。
  学生错位认识的综合效应是十分消极的,它会为学生的成长设置思想和心理障碍,轻者缺乏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严重的会成为没有信念追求、丧失道德理想的人,甚至产生反社会行为。
  因此,要想培养一个真正的人才,首先就应让学生对事物有全面的认识,让他们参与到社会发展中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这要依靠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共同努力。这也是每一位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负的责任。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