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同文异教,让语文课堂如此美丽 什么让我如此美丽
 

同文异教,让语文课堂如此美丽 什么让我如此美丽

发布时间:2019-01-25 05:08:02 影响了:

  2008年12月5――7日,有幸参加了“中国教师报”江苏记者站和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联合举办的“同文异教”――语文课堂:从效率走向文化研讨培训班。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先后领略了六位教师对《地下森林断想》、《阿里山纪行》两篇文章的同文异教,听完后,如饮香茗,品之自有一种回味且久久不散。
  下面,笔者就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谈谈对《地下森林断想》一课的粗浅认识。
  
  一、整体感知,让文章开篇殊途同归
  
  三位教师在课堂伊始都设计了“整体感知”环节,虽然切入的角度不同,但都立足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如东实验中学的李风老师在“感知课文大意”这个环节,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①“地下森林”在哪里?因何得名?②“断想”主要想些什么?李风老师对文章的解读,由题而人,学生说出了形成的原因,成长过程等。让学生通过对题目的思考来解读文本,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
  南京九中的袁源老师在这个环节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用一个词概括自己的阅读感受,角度不限。”问题设计简明扼要,学生通过阅读文章,纷纷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感受,如“壮丽、浩翰、遮天蔽日、精巧、巍峨、顽强、生机”等。不但说出了对内容的感受,而且还说出了文字上带来的感受。
  第三节课是邗江实验学校的张斌老师,他开场先出示了8幅图画,画面内容分别是①绿树浓阴、②岩浆横溢、③火山爆发、④山崩地裂、⑤长出地表、⑥种子发芽、⑦天坑形成、⑧形成壮观景象。这8幅图画可说是课文重要内容的缩影。张老师用图画导入,让学生感知文章,通过给这8幅图画排列顺序,从而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文章的脉胳。
  
  二、品析语言,让课堂教学精彩纷星
  
  美的语言才能表现出美的情境。如何品析语言,结合具体语句说说同学们感受到的美,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李老师是让学生品味语言之美,具体要求是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语段及原因写出来。并且提供了具体的句式“我喜欢______(节),原因是_________。”让学生品析。
  袁老师是让学生尽可能用优美的语言,写出对文本某一片断的赏析,并且还通过幻灯片。投影显示地下森林成长的几幅典型画面。并且选择配以简洁的文字揭示主要内容。这不禁让人想起了余映潮老先生“课文集美”法,可以说两者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张老师是让学生深入文本,读形象,读语言。并要求用“这是一片_____的森林”、“我觉得______句(段)写得很好,我读给大家听听。”句式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内涵。学生的答案异彩纷呈,不仅读出了如奇特、充满生机、遮天蔽日、雄伟壮丽等文章中的词语,更有同学说出了“厚重感”这一隐藏信息,道出了地下森林成长的限辛。
  
  三、探究文本,感悟内在的哲理美
  
  探究文本,解读文本的底蕴,主要是想让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想告诉我们什么哲理?
  李凤老师在课堂最后,让学生去感悟生命之美,请学生说说在文中你欣赏什么?佩服什么?说出原因。要求联系文本,如“我欣赏森林(峡谷),因为_______。”学生纷纷说出自己对文本事物的欣赏之情。在其中,有个学生说出了不同看法:“我不喜欢阳光,因为它自私,吝啬,不公平,从不把它的光辉照向峡谷深处。”当时引起阵阵掌声,老师进一步引导这篇文章是借物写人。能不能从这些事物中找到现实生活中相同特征事物的影子?生在思考后得出“种子,像一种人,象征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
  袁源老师在最后是要求学生“请用一句富有哲理的话阐述自己从地下森林获得的启迪。”学生思考说出了很多有哲理的语句,可谓是句句珠玑。“当你人生跌落谷底的时候,只要你不放弃,你就会取得成功。”“顽强造就一切,每一个平凡的事物,只要顽强拼搏,就能绽放异彩。”在这期间,袁源老师的评析也可以说是妙语连珠。“这是地下森林告诉你的吧?”“如果没有坚强,我们就不会看到地下森林”等。说明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具有的深厚文学功底。
  张斌老师课堂教学的第三环节是读哲理,要求学生思考“地下森林仅仅是森林?我们的人生应得到哪些启迪呢?”学生在进一步阅读文本得出“地下森林像一类人,经历挫折,历经坎坷,即使被生活抛弃,也不放弃,默默无闻,终于出人头地。”“我们需要学习坚强。”接着张老师又出示了一个问题“生命到底是脆弱还是顽强?如何架设从‘不公平’到‘公平’的桥梁?”学生举出了贝多芬、邰丽华、霍金等具有顽强精神的名人,指明了用生命的坚韧、顽强来架设桥梁。命运不公,但生命公平,心怀坚韧,绝地能够变成天堂。
  同一篇文章,由于三位老师解读文本的角度不同,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语文课堂也是不同的。这三位老师在引领学生解读文本时,都注意教给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的进行赏析。但具体处理上有所不同。李凤老师以学生感知为主,教师相机点拨,袁源老师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师的调控下,学生一步步地走进文本,而张斌老师的层次感更清晰,反复地体会品味语意。可以说,正是由于这三位老师的精彩解读,让我们领略到如此美丽的语文课堂。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