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教师培训专业化_“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教师培训专业化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教师培训专业化_“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教师培训专业化

发布时间:2019-01-27 03:42:11 影响了:

  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特别是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研究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更加渴求,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高,教师的专业化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教师专业化包括教师培养的专业化和教师培训的专业化两个方面。教师培养的专业化着重于按照教师的专业特色以特有的培养模式对学生进行职前的教育,使之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培训的专业化则贯穿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通过长期的、形式多样的、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的培训,使教师职业特质日益鲜明,最终形成教师特有的职业人格。因此,在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过程中,职前培养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具有指南针功能;职后培训则是长久地在发挥着作用,具有方向标功能。因此,无论是职前培养还是职后培训都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关注时代性。
  在当前正在进行的教师教育体系的改革中,国家提出了“阵地前移,重心后移”的基本方针,其目的就是要强化这种长效性,凸显职后培训的作用。县、区教师进修学校处于教师教育体系的基础环节,在教师教育工作中,它担负的任务最多、最重,与中小教师距离最近,关系最密切,其工作状态和效果直接影响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其目的归根结底就是要提高教育质量。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成熟度和素质水平,而这一决定教育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于我们的教师教育工作,对千万在职中小学教师而言,其专业水平的提高主要取决于职后的专业化培训,取决于县、区教师进修学校为主体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对他们给予的专业化服务和支持水平。
  教师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目标,同时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方向。教育理论界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对教师专业化问题予以关注,并积极加以探索。如今,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亦已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教育部早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业已指出,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教师专业化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定不移地为基础教育服务。因此,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教师专业化要“以人为本”
  
  教师专业化发展阶段的研究的理论认为:教师专业化进程的重心是教师职后继续教育发展期,其典型性标志主要在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教师职业感受。
  教育应当关注生命个体,给人以终极关怀。佩鲁克在《新发展观》里曾经指出,教育的本质决定教育政策要以人为本。教师培训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师继续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同样也要关注作为受教育者的教师个体。那么,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教师培训教育政策时怎样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呢?首先,应当让在职的中小学教师拥有最基本的接受培训的权利。这里指的是教师培训政策是面向全体教师而不只是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其次,教师培训应当以教师人性的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为根本。这里“人性”体现在三个层面上:智慧、情感、道德。再次,教师培训政策“以人为本”就是努力开发受训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生活智慧、培养受训教师的社会和职业情感、形成稳固而高尚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最后,教师培训政策“以人为本”也要以受训教师的幸福为本,尊重和促进教师的个体发展并使他们在社会发展、学校发展、个人发展的同时获得最大的生括和职业幸福。
  每一个教师都是一个生命个体,都是一个具有丰富人性的完整的人,挖掘以及发扬每一位教师的个性,让他们存有自身独特的气质和性格,因此,教师继续教育应当保护、然而,过去研究者们往往只是对教师整个群体的继续教育进行探讨,只注重了教师的共性,而忽略了其个性。本人认为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研究者们从教师个体的角度对教师继续教育加以审视,探讨教师个性化发展问题。总之,进一步关注“教师个体”,进一步着眼于“继续教育促进教师的个性化发展”的研究,应该是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的一个新动向和本体回归。
  
  二、教师专业化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1.教师培训必须关注教师发展,“以人为本”
  必须把教师培训政策的决策主体、咨询主体与已经转化为客体的参与主体结合起来,在培训I中真正考虑到中小学一线教师的真实需求,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把党和国家以及有关部门对教师的培训要求和广大教师参与培训的内心欲求结合起来,上F结合,才能提高继续教育政策的科学性,使培训更有针对性,更具有效性,使参训教师的智慧、情感、道德获得充分发展,从而获得其职业与人生的最大幸福。同时,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上形成的教师继续教育政策必须体现教师培训资源配置的效率,包括运用市场机制优化培训资源的配置,提高培训资源的使用效率,使稀缺的培训资源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更好地体现“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实践”的良好循环。
  
  2.教师培训必须对参训教师进行研究
  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具体情况进行培训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必要条件。在学习上,成人与儿童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决不能完全套用教育儿童的方式方法来教育教师。教师的成长是有规律的,也是有条件的,每位教师的成长道路又是各不相同的。而教师队伍情况比较复杂,不同的教师接受培训的需求也不一样,培训的最佳切入点也不相同。因此,对参训教师进行研究就很有必要。研究参训教师,一方面是为了掌握他们的成长规律,另一方面是为了掌握他们的学习特点和实际需求,从而使培训有章可循。譬如,在教师接受专家培训中,教师接触到的新方法,都是说有“牢固的理论基础”支持,教师在培训中也非常欣赏专家们所介绍的新方法,但是他们回到自己的课堂里时依然是我行我素。这是什么原因呢?从教师心理的角度看,新的教学法可能会暴露他们自身教学的弱点,对他们现在的工作造成威胁而使他们产生了不安,在同行们都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谁也不愿意先行改变,毕竟改革是有风险的。于是他们便自然地提出很多合理的怀疑和反对意见……其实这里的关键不在于某一模式有效与否,而在于它是否能够与教师在其个别工作处境中的整体取向联系起来。教育改革除了有理性的层面外,还涉及教师个人的信念和情感因素。可是,不少教育改革只照顾计划本身是否有效,忽略了教师本身对教与学固有的信念和情感。教师信念作为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影响着教育教学实践,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培养。教师的信念影响教师的知觉、判断,而这些又影响教师的课堂行为。因此,理解教师的观念结构尤其是信念与情感,对改进教师职业准备和教育实践都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县的教师培训模式的内容上实现“六个转变”,深受一线教师的欢迎。
  
  3.教师培训必须对培训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能否增强中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是决定师资培训 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事实上,不少教师培训不但没有解决难题,反而成为新难题,原因是不少这类培训计划是填空式的、臆设的,较少顾及教师的需要和所关心的事情。甚至,有些培训计划,往往并非要改进的教师素质和表现,而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或压力,或是迎合某些未经深思熟虑的改革“潮流”而作的,因而出现东施效颦就不足为奇。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师培训课程把教师放在被动的位置,甚少会与教师一起共同策划,更少是由教师主动去承担和推动的。因此,要增强培训的有效性,就要有因地制宜的培训内容,培训者要与受训者共同研究培训计划,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培训目标和课程内容。当前的教师培训应该更加强调和重视教师教育基本理论和思想观念的学习和更新,关注教师的情感和社会及家长对教师的眼线,开辟一种转型的新的教师培训道路,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4.继续教育的课程教材建设是实施继续教育的关键
  目前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教材建设要走出以学科专业知识为中心的藩篱,打破以专业学科为主线的结构,建立以提高教师素质为中心、满足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为主线的课程教材结构。这一过程还要依据教师队伍的现状、继续教育的目标、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自身发展需要、国内外继续教育及课程教材建设的经验,遵循针对性与先进性统一、实效性与前瞻性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等原则。其次,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和途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形式和途径是实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目标、提高培训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形式和途径必须定位于服从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与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提供的条件相联系。从特点上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除师范性、成人性、在职性等教师培训特点外,还具有教育对象的复杂性、教育目标的多重性、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和针对性等特点,由此而决定了教师继续教育的形式与途径必须具备多样性和灵活性。今后采用的新的培训模式,应该看到“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现状,需要学校领导努力为教师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和环境。我国应该结合地区特点,提倡培训方式的开放性、研究性和创造性,用专题性学习、案例学习、现场学习、研究性学习、学术沙龙和反思性学习等新形式来替代传统的单纯的知识性学习。
  
  5.培训中要增强师生双方的互动性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能否充分发挥互动主客体双方的职能作用决定了互动的效果;互动双方“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得越好、彼此的职能作用发挥得越充分,中小学继续教育的教学就会越具有实效性。成人教育分析哲学思潮的代表人物佩特森、劳森和莫奈特曾经说过,成人教育教学就是师生互相合作、互相交流、互相往来和互相影响的过程。培训中,教师通过师生双方的互动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经常向自己提出下面几个问题并设法解决它们:学员的学习需要是什么(规范)教师应该怎样有效地教学(表征)学员对教学的反应如何(反馈、激活)教师应该如何调控教学、提高学员的满意度(控制、满意)培训教师对这些问题思考得越深入,实践越到位,那样师生双方的互动性就发挥得越好,继续教育的教学就越具有实效性。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