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信息技术课堂呼唤情感教育] 信息技术环境下情感教育
 

[信息技术课堂呼唤情感教育] 信息技术环境下情感教育

发布时间:2019-01-27 03:59:14 影响了:

  笔者最近对本校学生计算机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一番调查,结果令人十分担忧。一小部分学生能比较积极地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服务,大部分学生选择计算机是为了游戏、聊天、娱乐,极少数的学生还接触过一些不良网站。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对于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不感兴趣,在上机时常常偷偷玩游戏、聊天。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务正业”的原因有多种,师生交流中情感教育的缺失是重要的一种。为此,加强情感教育成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必须。
  加强情感教育的原因
  1.网络使学生产生归属感和依赖感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面对的是冷冰冰、毫无感情的机器,在这种环境下,个人空间的封闭性更强,人际交往关系弱化,显然不能满足交往的深层需要,影响了学生正常的情感发展。网络使中学生可以以不同的身份在网上与他人聊天、交友。在网上,他们可以找到很多与自己行为和想法相似的“伙伴”,这使得他们对网络产生一种归属感和依赖感。这种情感上的满足使他们思网不归,沉迷其中。
  2.网络使学生产生自由感和平等感
  网络迎合了一部分人对自由的向往。“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谁”,这句网民的口头语反映了网上交际的主要特点。在网上交友聊天,个人的真实身份是被掩饰的,网络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看起来比现实世界更平等。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缺少自由平等交往的机会,虚拟的网络世界正好满足了他们的这一要求,填补了他们内心的空白。网络的自由感往往会使中学生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依赖于网络上的情感交流,远离现实社会,致使性格变得孤僻。
  3.网络使学生产生虚幻感
  在网上聊天、游戏时,学生可以以多种身份出现,可以尝试扮演与现实社会中完全不同的角色,这使得他们感受到在现实生活中所没有的刺激和满足,使他们更依恋于虚拟的网络生活而减少现实的交流。这样一来,由于与家人、同学之间的感情联系开始变得淡漠,学生慢慢地就会失去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力和参与感,最后可能会导致对自身的角色难以进行定位。
  信息技术学科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以技术的应用为主。学生会对技术形成片面的理解和认识,忽视了情感因素。如果信息技术课只是操作方法的简单传授,如同一杯白开水,学生“解渴”之后就对它失去兴趣,学习也变得索然无味,因此,相比较而言,学生喜欢自由遨游“网海”也就很自然了。这个现象让笔者反思:要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科学地使用信息技术,其关键点在于加强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情感教育。
  加强情感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1.端正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态度
  绝大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是很大的,但大部分学生喜欢这门课的原因是“玩”。巧合的是,在众多对未成年人网络使用状况、网络成瘾成困案例的调查中,学生使用网络、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做的最多的事,同时也是成瘾的原因,恰恰也是“玩”。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上端正学生学习的态度是首要任务。
  兴趣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推动学生满腔热情地学习和探索科学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是一种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情感互融的基础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使学生每节课都有所收获,最终明白学电脑不仅仅是为了玩游戏,而是有更丰富、更有用的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究。
  2.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信息技术课大部分时间是在机房进行的,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比较大,课堂组织无法像传统课堂一样有序。在起始年级第一节课,教师就应带领学生学习机房管理规定,强调在机房学习的纪律,将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当做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每节课结束时,学生必须自觉关闭计算机系统,整理好各自用的键盘、鼠标及凳子,方可离开机房。值日小组负责监督、检查。这样可以使学生从小事做起,在点滴中培养优良的道德品格,也能培养值日小组学生的责任心。
  学生对计算机有了初步了解后,部分学生就喜欢在计算机里保留个人的一些设置,如:修改显示器、鼠标等的属性,设置屏保密码,有的学生甚至修改、删除其他学生的文件。针对这些不文明的现象,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在指定计算机上操作,每堂课前学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与机房管理员联系。对破坏计算机的情况及时处理,让学生在管理中体验并形成不随意删除、破坏公用资源,不乱发垃圾信息、不文明信息的好习惯。
  3.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信息技术课应该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利用情境、任务的设置,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譬如,在讲授计算机病毒知识时,教材单纯地对计算机病毒的一些知识性、技术性内容进行了详述,而人文精神、情感教育体现得不是很充分。对学生进行信息安全教育,难道仅仅教会学生使用杀毒软件就够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才是当务之急。于是,笔者牢牢地抓住进行信息道德教育的契机,创造性地进行了教学设计,增加了一些著名的实例、案例,分析青少年制造病毒、充当黑客、信息犯罪等现象,让学生在激烈的交流和讨论中懂得要正确、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就水到渠成了。
  4.巧妙设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目前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合作意识比较差。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开学初,教师应对所有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行摸底,划分学习小组。在学生上机操作过程中,让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协助教师为同学排除障碍,指导其他学生具体操作,互相协作,共同进步。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小组成员先经过讨论确定需要做的事情,各自分工。小组长负责协调,遇到困难先在小组内寻求帮助,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再向其他小组成员或教师求教。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让学生学会表扬、欣赏他人的成果,共同分享小组合作成功的喜悦。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5.创设好网络健康教育平台,为学生上网铺设绿色通道
  (1)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学生上网的高雅情趣
  信息技术教师作为学生上网的引导人,要通过现实的例子和平等、开放式的交流,帮助学生辨析是非,使思考和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要帮助学生从个例分析转到规律认识,搭建从认知危害到寻求解决之道的思考阶梯。通过提出、研讨一系列与之紧密相关的现实问题,调动和激发学生关注的兴趣与热情。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在教育过程中适当引入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着力去挖掘学生的思考深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对网络低俗之风的深刻认识。
  (2)创设网络健康教育平台,让学生有情感展现的舞台
  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因种种原因不敢透露的心理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匿名留言、提问等方式,得到满意的回答。我校校园网的“心理咨询室”、“心灵论坛”栏目就是一个很好的情感宣泄、情感指引的心理健康教育空间。很多学生都在上面留下了足迹和问题,而且都得到了我校专职心理教师的一一回复,这给予了学生很大的帮助。创设这种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很有必要,其重要意义在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人际关系,通过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使之构筑起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和谐统一的完善人格。
  一个人无知,其行不远;一个人无德,将寸步难行。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讲授知识和技术外,更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安全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制能力,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作者单位:江苏西亭高级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