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汉语教学的意义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汉语教学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9-01-29 03:54:27 影响了:

  摘 要: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少数民族学习汉语对民族间的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现状,进而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少数民族 汉语教学现状 应对策略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一般是指以母语(本民族语)授课为主,单科加授汉语的中小学汉语教学。也就是说,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实际上属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母语是他们的第一语言,汉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在过去的汉语教学中,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多是按照母语教学的路子设计、安排的,没有体现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特点。自1978年以来,随着全国恢复高考,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规模有了很大发展。通过实践也总结出了一定的经验。然而,汉语教学活动仍显得滞后、不规范。近些年来,我区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理论研究虽已从经验型迈向了理论型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在教学活动中经验型色彩还比较浓重。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少数民族学习汉语对民族间的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现状,进而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一、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现状
  1、教材编写不合理
  首先,教材内容枯燥。语言是交流的工具,随着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日益深入和广泛,汉语教学应该注重其实用性,听说能力的培养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自然应该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教材的编写要注重其趣味性和实用性,适当的交际场景和得体的对话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交际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其次,教材的选定不符合学生和学校的要求,应该开设的语言、能力课程开设不全,或者是开设的不到位。就我校现有的中、高职汉语课程来说,中职班只开设了《初级汉语教程》和《中级汉语听和说》这两门课程。就课程的设置来说,这两门课程远远不能达到辅助专业学习的要求,更不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基础普遍薄弱,很多从未接触过汉语,不要说听说能力怎样,就连格式正确的简单的请假条都很难写出来,语言逻辑混乱、错字连篇,基于学生这种汉语水平,单单靠开设这两门课,很难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最后,在课时的分配上,还要统筹安排,课时少了不能完成教学要求,学生能力训练不到位,太多了往往就会造成课堂内容欠缺、空瘪。
  2、汉语言教师力量薄弱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师资主要来源于少数民族教师,他们的母语或者说第一语言是自己的民族语言。他们精通自己的母语,同时,如果他们能用母语恰如其分地把汉语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有效地实施双语教学,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少数汉语老师汉语水平有待于提高,对于汉民族文化了解不深入、不全面,很难胜任汉语教学,很难把原汁原味的汉语文化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3、教学方法单一
  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是从未接触过汉语的学生来说,学习汉语无异于学习一门外语。如果老师还是固守着教授母语的方法,一味地灌输式的填鸭式教学,不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很难提高学生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交际能力。
  4、忽略了汉语文化的导入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少数民族学生从小生活在自己的文化圈,讲的是民族语言,学习的是民族文化。文化的差异是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关键所在,只有习得了一种语言的文化,才能说掌握了这门语言。我们在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汉语言知识的传授,注重汉语言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汉文化知识的传授。事实证明,一个汉语水平较高、得体地运用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除了掌握汉语言知识、能熟练地应用汉语规则遣词造句之外,无疑还需拥有对汉文化背景的深刻了解和精确把握。
  
  二、应对策略
  1、课程的设置
  应该看到,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尤其是预科汉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是为了使学习者顺利地进入专业课学习打下扎实的汉语基础。为此,针对学习者应有的理论、知识、能力结构三个方面,必须开设三类课程:首先是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课程,这是各种类型和阶段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主干课程;第二是为适应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必须告诉学生一定的语言知识;第三是作为人才素质的文化知识,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导入适当的文化内容对学习者不断提高汉语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教学内容的调整
  课文选材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反映学生关注的热点和社会的最新发展。过去的少数民族汉语文教学大纲,对内容方面都有一些限定,规定了一些必选的篇目。从社会的发展来看,在制订当初是有一定理由的,但现在已经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具体来说,可适当删除词汇部分与中学汉语重复的内容,逐步介绍汉字的历史来源和发展,部分引进语义学的内容;略讲修辞格,而增加汉语语用知识。调整的这些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了语言的动态因素和实用价值,加深和拓宽了汉语课的教学内容。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一边在现有教材基础上进行选择、增删,一边自编与改革教材。力求在几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自编一套切合我们办学层次的、符合修订教学大纲的汉语新教材以及配套的习题集。
  3、师资力量的加强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汉语教师的素质的提高。教师观念的改变、有效地教学方法的实施、再加上自己的汉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升,是决定学生汉语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加强师资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和汉语言文化能力,是我们迫切要求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具体来说,学校和有关部门可以定期派教师到汉族学校交流和学习,在活生生的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习得汉语和汉语文化。另外,经常性地组织汉语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学习理论,教师不但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而且还认真研究教学对象,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设计好教和学的过程,打破课本搬家的教学方式,对症下药。学习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汉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同时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化社会的到来,不仅要求学习者掌握一定的知识,更要求他们能学到一定的方法,一定的规律,为未来走向社会继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同样是我们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应该重视的问题。
  
  四、汉语言文化的导入
  语言教学应该兼顾语言的功能、结构、文化三位一体的原则,但是在汉语教学中,教师自然而然重视语言的功能和结构的教学,忽视了汉语文化的教学。语言和文化是整体,学习一种语言的同时就是学习一种文化,脱离文化学习的语言学习活动是不合乎科学的低效率的学习活动,离开一个民族的文化,要准确地掌握一个民族的语言只能是一纸空谈。各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进程、不同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文化因素,这些文化因素渗透在民族语言之中,蕴含在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之中,因此,不同民族的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其包含的文化内容也具有各自的特点。充分挖掘汉语文教材中的少数民族文化因子,适当编选少数民族优秀文学作品作为课外阅读教材,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学好汉语文的自信心。
  在我国各民族交流日益广泛和深入的今天,如何提高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2.
  [2]孔雪晴.现代教学技术对汉语教师的要求[J].新疆双语教育,2004,1.
  [3]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