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季羡林散文 季羡林散文意境的营构
 

季羡林散文 季羡林散文意境的营构

发布时间:2019-01-27 04:15:33 影响了:

   内容摘要:季羡林是一位善于创造散文意境的作家,他的散文意境显示出“淡”而“雅”的特征。由于季羡林散文的题材内容的不同,其散文的意境构造也有所不同。首先,他在散文的意境构造中力避内容上的虚假和感情上的矫情,不但注重真情与真景的融入,而且特别的真实与真诚。其次,季羡林在散文意境的营造中还注重生命的情调贯注,这使他的散文具有充满鲜活生命力的情景世界。第三,季羡林在散文创作中的意境创造中,除了真实与真诚,有生命情调的贯注外,而且还注意营造有灵趣的意境。
   关键词:季羡林 散文 意境
  
   宗白华先生说:“意境不是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从直观感相的描写,活跃生命的传达,到最高境界的启示,可以有三个层次。”宗白华的意境说以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为哲学根基,强调个体生命对宇宙生命的认同和超越是获得最高人生理想、艺术理想,实现审美自由的途径。它以生命活力为核心,不仅关涉艺术理论,而且关系到人的生命存在及其价值意义。在各类文学样式中散文最长于自如地书写作者观照生活时产生的各种感受和情思,并以抒情的笔触将这种体验、感受中的生活情境写入作品,使其在作品中获得再现,这就是散文的意境。季羡林是一位善于创造散文意境的作家,他的散文意境显示出“淡”而“雅”的特征。作为作家主观思想情感与客观物境及生活图景相融会的意境,往往能引发人们产生艺术想象或联想,给读者以亲临其境之感。由于季羡林散文的题材内容的不同,其散文的意境构造也有所不同。根据宗白华的意境说,我们也可以把季羡林的散文意境的营构分为三种。
   一.真实、真诚
   季羡林在散文的意境构造中力避内容上的虚假和感情上的矫情,不但注重真情与真景的融入,而且特别的真实与真诚。宗白华先生说:“艺术的境界,既使心灵和宇宙净化,又使心灵和宇宙深化,使人在超脱的胸襟里体味到宇宙的深境”可以看出,所谓的艺术境界及意境,并不是客观的存在,而是艺术家的心灵创造,是与艺术家的生命连接在一起的,他与现实世界有联系同时又高于客观现实,是对客观现实境界的提炼与升华,因此才赋予美的意义,具有感人的审美效果,从而为人类精神生活提供滋养。王国维认为:“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者自成高格。”我认为王国维这里所强调的高格应该是指高尚的人格,是真实与真诚地创造意境。散文作为偏重于自我表现,特别强调个性的文体,它的意境比诗歌更要求有真情和真景的融入。不但要有真情真景,而且要真实与真诚。衡量一篇散文有没有散文意境,关键是要看是否有来自于肺腑的真感情。感情越真切,感情的内涵越深广厚重,它营构出来的散文意境就越能打动人心,它就能达到“看似无境胜有境”的境界。
   季羡林散文中的意境是景、物、情的自然融合,当涌动于心中的情偶然间遇到某一特定的物或者景时,这一情被牵动从而产生一种“以我观物,故万物皆有我之色彩”的感觉时,意境便产生了。《月是故乡明》一方面表明了作者对纷乱嘈杂的现代都市的厌倦,一方面又流露出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质朴温馨的故乡的思念。作者更是运用融情入景的写法,写小时候看到的故乡的月亮很美:“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甚至“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虽然作者见过世界上近三十个国家的美妙绝伦的月亮,而且作者现在居住的朗润园也很美:“此地有山、有水、有树、又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一碧数倾,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出鸣,真不能说不是赏月胜地”。但是,相比之下作者依然坚持“月是故乡明”。这三段文字写月色、荷塘、鸟鸣,意境优美中透着朴实,清新自然又亲切感人。这所有的一切描述,可以说都是“真景物,真感情”的融入与流露。它一方面牵动着游子的心弦;另一方面又仿佛自然流淌的山涧泉水沁人肺腑,使人心旷神怡。《月是故乡明》以“故乡的月亮”为中心意象,作品中的所有描述和意境渲染均是围绕这一中心意象展开,在总体意象范围中选取几个小的生活景观和画面叠合组构成一个大的整体审美意境;作品不仅文思流畅、自然优美,结构上玲珑剔透,而且描述真切动人,感情真挚温醇。这样,虽然月亮无语,而乡愁,还有未泯的童心,还有大自然,却奇妙地水乳交汇、融为一体了。散文中的这种意境使读者的心灵得到了抚慰,在妙不可言的意境中得到了现实中不可达到的自由高度,可以得到现实中不可得到的理想。这种意境也能使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如身临其境般的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季羡林的散文随意散淡自由,不曲意追求含蓄深藏,却更乐于自然平实和酣畅淋漓。其意境的基本特点在于以求“实”之境传融“情”之“理”,使人如入真景、如临实境,继而获得美的享受和生活的启迪。
   二.生命的律动与生命情调的贯注
   艺术的“真”,既是生活的真,也是生命力的高扬。宗白华先生认为当意境中“物象呈现着生命灵魂的时候,也是美感诞生的时候”。可见,散文的意境,并非一定要借助美的景物和美的形象描写才能完成,有时,表面上不美的景物和形象也能产生艺术上的美感,并最终形成美好的散文意境。因此,散文作家应在创造意境时注入一种跃动蓬勃的生命感。宗白华还认为意境是主观生命情调与客观自然景象的交融互渗,这就决定了意境创造与人格境界的关系,意境创造品格的高低取决于创作主体人格境界的高低。正因为意境是人的最深心灵与具体的宇宙人生相与融合而生成的一种境界,“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所以,意境的创造与作者的人格涵养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宗白华特别强调艺术家的人格涵养。在宗白华看来,在中国艺术的意境创造中主体的人格涵养是具有决定作用的,艺术境界的显现,绝不是纯客观地机械地描摹自然,而以心匠自得为高。
   季羡林在散文意境的营造中注重生命的情调贯注,他的散文具有充满鲜活生命力的情景世界。首先在他的散文中可以看到,作家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对平凡人生有着深切的感悟,以及对宇宙时空的深层思考。他的散文既有诗情、画意的完美交糅,又有对宇宙、人生深沉的思考。季羡林散文正是以这种知性意境,传递出一种情境交融的艺术体验。如果说,个体生命的俯仰低昂、悲悯沧桑的人间情怀,使得季羡林的散文意境在主客观的水乳交融中,获得了纯美的情感向度。那么,时代情怀、平凡物理、生命意识的入注,则又从另外一个角度,提高了季羡林散文的精神境界。季羡林散文意境知性的第二个方面,是寓理于真。作家在对生活的挖掘方面,不让古人。对寻常事、平凡物的深切关注,使得他的作品拥有了深远的意境。他的散文闪烁着从寻常人生提炼出来的真切的感悟。在《清塘荷韵》的意境中,有着作者独到的人生体验,并处处荡漾着生命的情调和心灵的感悟。这样《清塘荷韵》所展示的意境,便不仅仅是人的自然化,或是自然的人化和社会化。事实上,它是自然与人同一,自然之生命即人之生命。也因此,比之于同类散文,它的内涵更丰富、空间更广阔,给人的想象更深远,自然也更富于灵气与韵味。
   对人情世态的参悟,以及对忠诚、宽容、坚韧的颂扬,赋予其散文恒久的生命能量。作为一种以真实、自由的笔墨来抒发感情、传递体验的艺术篇章,他的散文能诱发读者共鸣的情绪、情感,因此成为艺术散文审美意境的基石。他极力再现和表现的,总是自己生命中最绚烂、最精致的部分。
   生命的律动与生命情调的贯注,使季羡林的散文意境显示出蓬勃生气,具有一种“飞动之美”。
   三.灵气与韵味
   季羡林在散文创作中的意境创造中,除了真实与真诚,有生命情调的贯注外,而且还注意营造有灵趣的意境。这种灵趣,既是艺术的审美趣味,是人心的自然要求,更是一种自然而然、无拘无束的心境和自然天成的艺术境界。
   季羡林对自然景物体察入微,尤其是想象力极为丰富,善于将日常生活中的灵趣凝于笔端,并经过心灵的吐纳,幻化为一个个色彩缤纷、诗意葱茏的灵趣意境,趣与灵共同构成了季羡林散文意境那种既自然随意而又生机盎然的难以言说的美感。在《富春江上》他这样写道:“江水青碧,水声淙淙。艇上偶见白鸥飞过,远处则是点点风帆。黑色的小燕子在起伏翻腾的碎波上贴水面飞行,似乎是在努力寻觅着什么。”这段描写有景有物,有趣有味,而且静中见动,虚实相生,其创设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真爱,折射出他对人生万物的灵性,而且饱含着生活的趣味。
   另外,季羡林在散文中还注重反映生活情趣,他的散文中所反映的生活的情趣,首先表现在作者真实反映了现实生活,并赋予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其次,他散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生活情趣,还表现为对善的弘扬。另外,季羡林散文中的情趣,还表现为对一切美的颂扬。这里的美,主要是指人类的情感美。
  
   参考文献:
   [1]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3页。
   [2]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86页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6页。
   [4]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10页。
  
   ※ 本文为“广西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题:《季羡林散文研究》”。
  
   兰鲜凤,广西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文学、文化。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