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巧设美丽的“陷阱”]一线美丽的陷阱
 

[巧设美丽的“陷阱”]一线美丽的陷阱

发布时间:2019-02-03 04:09:05 影响了:

  烧开水冒“白气”,冬天口中呼出“白气”,夏天冰周围冒“白气”,这些“白气”问题是中考的重点考点之一。因为受生活经验的影响,初二的学生们总是把“白气”误认为是“水蒸气”。
  深冬时节,这是下午第一节课。课前,我准备好了《液化》一节课的实验器材―― 一杯开水和一只一次性透明塑料杯子。
  开始上课了,我并没有急于说话,而是慢悠悠地捧起手中的开水喝了起来。同学们急了,开始窃窃私语。我扫视一下学生,说:“要讲话吗?那大家就讨论一下从我这杯中冒出来的‘白气’是什么?”学生A:“这是水蒸气。”学生B:“这是小水珠。”
  对这个常见物理现象的认识出现两个不同的观点完全在我预料之中。我掩盖着内心的喜悦:“同意A同学的请举手!哇,全班大多数同学都举手了。哇!这么多同学掉进陷阱里了。请A同学统计一下。”学生A:“37人!”从A同学洪亮的回答声中感受到了他和他的“团队”的力量。
  “同意B同学观点的请举手!也请B同学统计一下。”学生B:“8人!”我同样从内心高兴。为了强化各自的观点,我大声地一字一句地总结:“A派同学认为这‘白气’是气体;B派同学认为这‘白气’是液体。”
  “大家看看这里!”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透明空塑料杯,盖在开水杯上,一会儿上面的空杯模糊了。大约1分钟,杯壁出现了细小的水珠。再过一会儿,我用手指轻轻弹动空杯,小水珠聚集成大水珠往下滑落,好像下雨似的。这一过程学生看得一清二楚。此时,我又引导同学们分析“模糊物――细小的水珠――大水珠”的变化过程。“‘模糊’的是什么?”又出现了两种声音:“水蒸气!”“小水珠!”因为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时机到了,我开始了与全班同学的对话:“空气中有氧气吗?”“有。”“空气中有一氧化碳吗?”“有。”“空气中有二氧化碳吗?”“有。”“空气中有水蒸气吗?”“有。”“但我怎么看不到这些气体呀?你们能看到吗?”“看不到!”“嗯,看不到氧气,看不到一氧化碳,看不到二氧化碳。看得到水蒸气吗?”我有意地重复着,还特别缓慢地强调着最后一句“看得到水蒸气吗?” B派学生:“看不到!”37位A派同学哑然。我继续追问:“那我们能看到的‘模糊’的‘白气’到底是什么呢?”学生B:“是悬浮在空中的非常细小的小水珠。”
  “‘模糊物――细小的水珠――大水珠’的变化过程实际上没有质的变化,都是水珠,只是它的大小有区别而已。那有谁说说它的形成过程呢?”学生C:“水蒸发成为水蒸气,但这水蒸气遇冷后又马上变成小水珠。”
  “这里实际上有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大家明白了吗?”全班同学兴奋地回答:“明白了!”
  同学们的思维开阔起来,从课堂走向生活:水管上 “冒汗”;冬天大雾弥漫的成因;雨的形成过程;冰棍周围的“白气”……
  这堂课的精彩片段是我事先预设之外的。在不知不觉中,我就完成了教学任务。
  “白气”的精彩课堂给了我很多的反思与感悟――
  首先,课堂教学精彩片断的创生,不是由教师讲出来的,而是由师生互动而生发的。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宽松、融洽的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争论甚至各执己见。在探究“白气”学习活动过程中,有效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在交流、合作中,共同分享着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
  其次,课堂教学精彩的创生,需要教师有“双主体”的教学思想。“双主体”教育理念的基本内涵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在课堂上做到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亲密合作、协调互动,建构起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双主体地位。本节课上,我先创设了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提出的“‘白气’是‘水蒸气’还是‘小水珠’”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质疑、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中获得知识。在探究“白气”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他们各自通过自己的能动作用,积极、创造性地履行着各自的主体角色。正因为这样,探究教学活动才得以顺利展开。同学们在课堂活动中已经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我想,这样亲历的探究过程他们会终生难忘的。
  再次,课堂教学精彩的创生,需要教师适时点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现代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即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到纠正,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为了有效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教师要适时点拨,点拨应是在学生思维的关键处突破,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引起学生认知的突破。本节课上,当大部分学生认为“白气”是水蒸气的时候,我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循着学生的思维脚步,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来个将错就错,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想法出发,若“白气”是水蒸气,则白气就应该象空气中的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样看不见,而“白气”是看得见的,所以“白气”就不是水蒸气。这样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层层推进,设法纠正错误,使学生茅塞顿开,达到了不攻自破的教学目的。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21世纪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付出和奉献,而是要在每一节课实现与学生共同成长,使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在教育活动中得到体现和延伸。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板桥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