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关于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议和思考 对数学课堂改革的理性思考
 

关于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议和思考 对数学课堂改革的理性思考

发布时间:2019-02-03 04:09:17 影响了:

  我校倡导的“暴露问题式教学法”,其主要环节:一是带疑预习,就疑定标;二是课堂上要体现“学后问”、“问后辩”、“辩后正”、“正后练”;三是反馈补救。它不仅吸纳了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也融合了杜郎口中学的“3 3 6”模式。
  1.先预习。强调学生在课前要带着预习目标和预习问题去预习(教师设计预习提纲)。数学预习分三个环节:(一)自学,学生自己先摸索,质疑;(二)分学习小组讨论,自己懂的及小组讨论后弄懂的,就不向老师反映;(三)教师辅导,各小组探究后没有解决的问题由教师启发、引导。
  2.后展示。让学生分组展示所承担的题组。每一个问题的展示分三个步骤:(一)由一个学生主持(说问题);(二)由另一个学生进行展示,可讲、可提问、可分析等(讲问题);(三)再由一名学生整理思路(点评问题)。
  3.再反馈。分两个环节:(一)教师适时矫正学生展示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正确的分析和见解;(二)精选题组,训练测评。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两年多,已逐步走入了新课改的轨道。教师们更新理念,积极探索,勇于实验,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同时,面对学生的变化、课程变化、教学形式的变化也有着太多的疑问、困惑。现将我在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中的一些实践和体会反思如下。
  一、新课改呈现的繁荣景象
  1.学生更喜欢数学了。新课堂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既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更关注学生的现实世界,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自我需求”,密切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课堂呈现勃勃生机,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共同学习的民主关系逐步形成,学生更喜欢数学了。
  2.教师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每位教师来说,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不可多得的一次机遇。教师是新课程的开发者,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们迫切更新理念,提高整体素质,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氛围蔚然成风,新课改有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新课堂实施中的困惑与思考
  1.课堂变“集市”,教学过于追求“情境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能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生动形象的数学问题与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追求情境化,忽略了数学本身具有的魅力。新教材提倡设置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但教师不能简单、机械地理解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境由心造”――富于时代气息的情境的设置只有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学会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真正由情感体验激发有效的数学认知活动。
  2.教师由“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角色错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有些教师常讲“我们要蹲下来与学生对话”,如果是平等的,有必要蹲下来吗?部分教师常重教案的精心设计,注重从如何教的层面考虑,照“案”宣科时关注的是教学进度和当堂的教学效果,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做数学”的过程,置学习过程中的“想不到”于不顾,只是形式上的牵着学生去合作、探究,不愿放手让学生去体验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教师实质上还是“解题的指导者”。如此,学生岂能成为探索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3.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改“标签”。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是新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但评价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尤其是定性部分更要关注学生是否真的有效参与、独立思考,真正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部分教师刻意追求上课的气氛热闹,小组讨论流于形式,讨论的问题数学思维层次低、指向不明,为讨论而讨论,以问代讲、“双向交流”太多太滥,教学出现盲目性、随意性,缺乏整体性。课堂教学贯穿新课程理念必须重视“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基本思想方法,重视教学目标多元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课堂教学反思”≠“反思型教师”。常有教师专心于课堂教学后记,把教师本人的教学实施过程与教学设计比较,描述课堂中出现的异常与教学目标的状况差异以及今后需改善之处的一些经验与教训,把课后体会混同于教学反思。其实这只是教学反思的一个方面。有专家提出“反思就是行为主体对自身、对实践活动过程及相关的主体认识的再认识”。需明确的是:真正的反思,不仅要对我们采取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而且要对支配这些行为潜在的教学观念进行重新认识。
  深入开展对新课改的研讨与交流,让课堂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的同时,教师不仅要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而且要从主体认识上找根源,树立“问题意识”,积极实践,找差距、找问题、找不足,进一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完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使我们的新型课堂成为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数学,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秣陵初级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