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大学生涯规划书1000字_试析大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涯规划书1000字_试析大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2019-02-04 04:16:59 影响了:

  【摘要】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本文首先从大学生个体社会化内涵入手,探讨目前大学生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促进大学生个体社会化,完成大学生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关键词】大学生;个体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社会实践
  
  一、大学生个体社会化内涵
  
  大学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最终要为社会服务,由社会来检验大学生能否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建设者,能否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这同大学生个体社会化程度地高低密切相关。因此在大学期间加强大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完成社会化过程十分必要。从教育社会学的观点来看,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学生个体社会化,在大学阶段,大学生要学习大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建立新的思维方式,增强新的社会行为能力,学习社会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什么是社会化,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国家,其内涵是有所不同的。在西方最早的系统的探讨社会化问题的是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他认为社会化的关键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把教育视为最有效的社会化的手段,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形成社会的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用最有效的手段,把儿童从具有非社会特征的人,改造成为具有社会所需要的个人品质,能过集体生活的人,也就是个体社会化过程。罗伯逊认为,“社会化是使人们获得人性并学习其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的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北京大学编写的《社会学教程》认为,“社会化是指一个个体,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的基本过程。”教育社会学认为,“社会化就是个人学习其所处社会的行为模式,由一个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大学生作为家庭、学校、社会“三教”结合的产物,既是社会延续的自然继承者,又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他们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核心后备军的力量,所以大学生个体社会化应赋予其特殊的涵义。在这里,笔者认为大学生个体社会化是指作为主体的大学生在大学阶段通过学习各种科学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与社会生活不断进行调适,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独立成熟的社会人的过程,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成为一个自食其力,适应社会各种要求的社会人,这应是大学阶段要完成的一个质的转变。
  
  二、大学生个体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社会化是一个逐步内化的过程,贯穿人的一生。大学生的社会化则是在初级社会化的基础上继续社会化的一个关键时期。由于初高中阶段以升学教育为主,大学时期又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使得大学生个体社会化程度远远滞后于其生理心理发展的程度。其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学生主体自主性缺失,功利性增强。
  当今大学生在选择学校、专业、学习内容、学习动机等方面功利化倾向明显增强。许多大学生利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和精力应付专业课,用三分之二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得各种各样的职业资格证书,他们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学英语、计算机和其他各种资格证的考试上,只是在期末临时准备应付专业课考试。大学生越来越注重实用学科,而忽视基础学科的学习,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大学生不再“耻于谈利”而是越来越注重实惠,大学生道德世界中的世俗化和务实性倾向越来越明显,大学生的各种观念无不被世俗和实惠所包裹,在利益的冲击下,丧失原则,盲目从众,这实际上是摈弃了大学生对个人、对社会应有的社会认知基本能力,缺乏自主性。
  第二,大学生缺乏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
  在当今社会,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的失衡使大学生个体社会化出现偏颇,形成消费的后现代化。作为大学生应力所能及地位父母分担责任,而有的同学不顾父母的艰辛,超前消费、炫耀消费、攀比消费,为此不计后果以各种借口向父母要钱等。有的甚至违背社会公德,或违反法纪来满足自己不断膨胀的私欲,只求索取不谈奉献,形成“人人为我天经地义”的观念,追求自我,进而忽视社会对他们的要求。由于日益激烈的就业压力,不少大学生抱着玩世不恭的态度谈恋爱,不愿付出真正的感情,谈恋爱就像吃快餐一样,形成恋爱的“快餐化”,对家庭和社会毫无责任感。
  第三,人际交往能力较弱,出现人际冲突。
  大学时代是一个渴望友情又追求孤独的时代,既希望有一方完全属于自己的自由角落,又害怕孤独,常处在个体心理闭锁又渴求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冲突中。同学之间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的不尽相同,其个性差异更显突出,一方面大学集体生活方式为大学生之间社会交往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使得大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得以频繁的进行,另一方面,大学生往往不是十分懂得如何去理解别人,不太清楚该怎样与人和睦相处,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交往常常以自我为中心,造成与同学关系紧张,没有知心朋友。有时在交往中缺乏沟通技巧,人际交往困难,对陌生的人际环境缺乏一种基本的评估和把握,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由此阻碍了大学生个体社会化进程。
  第四,大学生耐挫力较低,依赖性强。
  现如今的大学生绝大数都是独生子女,长期以来,在家庭中实行“包办”的行为模式,从起床吃饭穿衣到注意安全,能包办的事情都包办,这种热心的包办无情地剥夺了子女们社会化的机会和权力。当他们碰到考试失败、交友受挫、择业失败等不可测因素等引起的情绪体验就会表现出承受力低的倾向,找父母帮助解决,甚至选择逃避,进而产生不良心理反应,不利于大学生个体社会化。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个体社会化
  
  大学阶段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大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受社会条件、社会关系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办好高校,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这个根本问题。全国高校要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讲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1]从党和国家对德育目标的要求来看,“高校德育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对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与大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内在要求相一致的,促进大学生个体社会化,最终归宿于大学生个体的人的价值的提升,这也正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功能。无可否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对大学生道德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本文认为,要完成大学生个体社会化的任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德育工作要强化载体作用。
  第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满足大学生社会化要求。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青年亚文化的高层次形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载体,在大学生逐步从“校园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中具有鲜明而独特的功效,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其个体的社会化有着积极作用。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校园文化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大学生预演今后工作和生活的舞台,为大学生个体的社会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大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可演习如何接触社会、适应社会,并逐步认同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大学生通过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担当不同的角色,借以积累不同的角色体验和经验,是促进其成才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大学生培养了获取、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拓宽了知识视野,逐步学会了自我管理,提高了独立生活的能力、组织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时下高校校园蓬勃开展的勤工俭学、“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援助、社会调查等带有大学生特色的活动,为大学生获得社会经验,汲取社会营养,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适应社会环境创造了有利条件,体现了对大学生社会化的要求和适应。
  第二,学校创造条件,引导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寓德育于实践中。
  陶行知指出:“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倘使我们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就会自然而然地运用社会的力量,以应济社会的需求。”社会实践坚定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在实践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寓德育于实践中,集中体现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使大学生勤俭自强、善于创造的精神得到了发扬,使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不断增强,不断进行实践活动,能够更好地培养社会实践需要的人才,为大学生提供广泛的社会互动的机会,促进大学生个体社会化。
  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了解社会,改变过去社会化程度不高的状况,进而锻炼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活动组织管理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使学生从“纯书生型”发展为“理论联系实际型”人才,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促使大学生个体社会化。
  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是十分重要的社会化手段。影视、音像、广播、报纸、杂志,特别是互联网迅速向人们提供大量各种信息,作为新一代大学生对网络的应用更是普遍之极,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学到新的知识与规范,另一方面也可误导大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养成不良习惯。可见,大众传播媒介对大学生的个体社会化作用与日俱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看到大众传播媒介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同时又要善于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对大学生进行引导,指导大学生分清良莠、树立崇高的理想,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引导学生将外在的社会经验转化为内在个人经验,掌握社会规范,形成健康人格,帮助大学生把时代要求内化为自我意识,这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引导大学生健康发展。
  
  注释:
  ①胡锦涛.进一步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EB/OL].https://news.省略/edu/2005-01-19.
  
  参考文献
  [1]王敏.当代大学生社会化的几点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58-59.
  [2]郑永廷.论高校德育的功能发展[J].新华文摘,2001,3:13-15.
  [3]张益民,阳鲁平.当代大学生社会化条件及其优化[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14:24-25.
  [4]陈明龙.高校德育在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的重要功能[J].高等农业教育,2005,8:30-31.
  项目基金:本文属淮海工学院党建思政研究2010年课题(编号DS2010061)。
  
  作者简介:任献华(1977-),女,吉林长白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