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论古诗的教学功能:千古绝句最美古诗文
 

论古诗的教学功能:千古绝句最美古诗文

发布时间:2019-02-05 03:48:55 影响了:

  古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浓缩了我们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成果,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它内涵深刻,意存高远,蕴含着大量的人文内涵。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就收录了近60首古诗,此外,《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并推荐古诗70首,重视开展古诗教学,用古诗的精华来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人生根基,对于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提高语文素养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古诗美的表现
  
  1.古诗的语言美。古诗是诗人反复推敲、精心锤炼的语言精华,古诗语言凝练、准确,表意鲜明,“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唐・司空图《诗品・含蓄》)。古诗语言的凝练性、准确性就是用极少的字句表达最深邃的道理、复杂的内容和丰富的情感。因为每首古诗的字数有限,诗人就必须十分讲究用词的精当确切、凝练含蓄,有时一字一词也包含着极丰富的内容。如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横看、侧看、远看、近看、从高处往下看、从低处往上看,此句省略了五个“谓语”,应引导学生扩展“看”的不同角度,想象庐山俊秀的姿态,并通过朗读,品味、感受诗人高超的语言表现力。再如,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中的“绿”字,它形象地写出了江南绿草茵茵,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应引导学生比较辨析,以体会古诗语言的凝练、准确所带给人的美感。
  同时,它还表现为语言风格的多样性和表现手法的丰富性。不同的诗歌作品或不同的诗人都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如李白诗歌的“豪放”,杜甫诗歌的“史实”,白居易诗歌的“通俗”,李清照的“婉约”等,都显示出诗人各自的风格。古诗的表现手法也极其丰富,如李白《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运用的是夸张的表现手法;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冬天的白雪来衬托报春的白梅;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首诗运用的又是白描的手法,信手拈来,极其自然。此外,古诗中为了增强形象,还常常给无生命的东西赋予生命,如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是多么富有生命力的情景,“泉眼”与“细流”着一“惜”字,“树阴”与“小池”用一“爱”字,不仅表现了事物的普遍联系,而且赋予其生命,使大自然显得如此和谐,给人以和谐之美的享受。
  2.古诗的韵律美。古诗合乎乐曲的韵律、节奏,讲究韵脚的合辙、平仄的搭配,以及字数、句数的整齐、均衡,即便不唱,诵读起来也富有节奏,琅琅上口,韵味无穷,从而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乐感,让人感受到顺畅的音韵美、和谐的节奏美,给人以音乐美的享受。五言诗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七言诗如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中,一、二、四句的“光”、“霜”、“乡”;“间”、“还”、“山”押韵,但句内平仄交错,句间平仄相对,音调和谐,琅琅上口,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3.古诗的结构美。古诗语言内在韵律相通,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富有音乐感;外在字数、句数形式整齐,句式相当,显出一种对称的“结构美”,给人以特殊的美感。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句整齐对仗,一句一景,鲜明的颜色、欢快的声音构成了一幅绚丽的画卷。
  4.古诗的情志美。古诗是一种高品位文化,它不仅是诗人才华横溢的结晶,也是他们志向高远的体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唐宋诗人中,有立志为国驰骋沙场的辛弃疾、王维……有忧国忧民的杜甫、陆游……有藐视权贵的李白、苏轼……他们的作品中处处体现了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怀。“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写出了诗人的冰清玉洁、为官清廉、纯洁无私的磊落品格;“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诗人托物言志,表现了坚定的志向,歌颂了高洁的品格;生活在南宋的诗人陆游,始终如一地抱着光复失地的信念,在他86岁临终前写下了《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短短28个字,道出了诗人对抗战满怀的必胜信念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读之无不动容。古诗中那些对祖国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对事业的执着……这些美的情感、美的志向无不给人以精神上的营养。
  有些古诗既充满了诗情画意,又闪耀着哲理的光辉,能给人以“哲理美”的享受。正如别林斯基所说,“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说话,诗人用图画和形象法说话……”诗人在进行古诗创作时往往把自己的情操、理想等融入景物描绘之中,或给人以启迪,或给人以鼓舞……它的哲理是暗含着的,如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它给人以启迪的哲理:一切新生事物、美好事物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任何人想压制它都是不可能的;再如,苏轼的《题西林壁》也给人以启迪:对任何事物,只有全面观察、了解,不局限于一隅之见,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5.古诗的画面美。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评论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蓝田烟雨图》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可见诗与画是相通的,诗是用语言描述的“文字画”。从小学课本中所选的古诗来看,其中不少堪称“诗中有画”的名篇,如前面提到的杨万里的《小池》,诗人着眼于小池,抓住泉眼、树阴、小荷、蜻蜓等景物的特点,用清新活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静谧、温馨而又富于生机的“泉池小荷图”;再如,杜甫的《绝句》,全诗一句一景,合起来则宛如一幅浑然一体的画卷,这些色彩绚丽的景物,远近高低相映成趣,真是一派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象。
  6.古诗的意境美。“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古诗的“意境”是诗人在创作中所刻意追求的,“意”指作者的立意,即思想、情感;“境”指作者所描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谓“意境”,就是作者审美体验、情趣、理想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意境”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有着三大特征:①情景交融,这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直接关系着意境的生成,其表现方式有“寓情于景”、“情景互映”等;②虚实相生,这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实境真,虚境生,虚境要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加工;③韵味无穷,这是意境创造的审美特征,它在意境这种内蕴的领域表现得更为突出、集中,这使意境的审美特征更富有韵味。就古诗而言,诗人往往将自己的感情、愿望寄托在所描写的客观事物之中,并赋予其情感,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清代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所言,“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诗人眼中,由于国家残破,所以连盛开的花儿也会落泪,鸟儿的鸣啭也令诗人心悸。可见战争之乱给人们带来了多么巨大的伤害。这两句诗情景交融,意在言外,构成了风韵天成、含而不露的独特的“意境美”。
  
  二、古诗教学的功能
  
  1.古诗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古诗教学的实质是审美教学,审美教育活动必然以感性形式进行。古诗作品中塑造了诸多光辉的形象,使人崇敬,令人向往;又由于古诗中塑造的形象都是活生生的,适合小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因此,在古诗教学中,若善于挖掘这些形象,并通过各种途径把作品描绘的意境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引导他们正确理解这些形象的品质,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使他们从这些形象中得到美的陶冶,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使思想教育赋有审美的特点。此外,古诗中还有许多崇高的形象,这些崇高的形象若能被充分利用,就大大有利于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审美能力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欣赏能力。古诗欣赏是一种以情感为核心的心理活动过程。由客观的艺术美达之于欣赏者主观的审美感受,突出表现在情感的共鸣上。教学古诗时,如果能让学生在欣赏作品时充分发挥想象,使他们深刻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使作品的情境符合学生的审美理想和趣味,做到物我交融,便能产生情感共鸣,从而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2.古诗教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古诗的语言具有凝练、准确、跳跃、含蓄和艺术空白等特点,这种艺术上的空白恰恰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有助于其思维、想象能力的发展。笔者曾听过一节古诗教学课,这位教师在教学《江上渔者》时要求学生给诗配画。其中有一位学生配了这样一幅画:江边上一个酒楼里,两个达官贵人一边吃着美味的鲈鱼,一边从窗户观望渔人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撒网捕鱼的情景。可见,这位学生就充分发挥了想象,以富人与穷人进行对照,很好地揭示了古诗的主题。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立意的新奇、构思的巧妙、想象的丰富、意境的深远,有助于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激发其探索精神,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造性人格。
  3.古诗教学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这是由古诗光辉、灿烂的历史和“情志美”的特点所决定的,古诗经过千百年历史风雨的洗礼,脉络里流淌着的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学生在感受古诗艺术美的同时,也会受到民族尊严和民族气节的感染,诸如《示儿》、《过零丁洋》等,学生在其中寻找到的是古人的精神,从而产生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与崇敬。另外,又应怎样通过古诗教学使学生建立起对家乡的热爱呢?有位教师根据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设计了一堂生动的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为主题的古诗综合性学习课例。这节课通过诗句中的“王谢”引出了文学大家王导、谢安的系列故事,访问《乌衣巷》,探寻桃花渡的名人轶事,既而漫游秦淮河,《泊秦淮》遍访两岸风土人情,进而出《石头城》,《登金陵凤凰台》……一堂生动活泼的南京文化探访课,在不知不觉中已移进学生的记忆。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又通过古诗学习对家乡有了更为全面、深刻的感性认识,并建立起对家乡的自豪感。
  4.古诗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口才的发展。古诗诵读的训练对于学生口才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古诗对读的要求较高,将学生由对古诗的浓厚兴趣而产生的较高诵读水平迁移到语文教学中对各种文体的朗读上来,从而全面提高朗读的水平。诸如以李白、苏轼等为代表的豪放风格的作品读起来慷慨激昂,将这种读的要求迁移到《黄河的主人》、《开天辟地》、《船长》、《大江保卫战》之类的课文中来;将李商隐的委婉惆怅、陈子昂的悲怆迁移到《永远的白衣战士》、《生命的壮歌》、《二泉映月》等课文中来……在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同时,也必将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口才的发展。
  5.古诗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语言技艺美”的特点,决定了古诗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范本,引导学生领会诗人用词的精确、凝练、风格多样、表现方式的丰富多彩……通过长期的训练,当这些古诗经常被学生应用于作文与口头表达中时,他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就会有实质性的进展。量的积累必然会产生质的飞跃;质的飞跃又会激励学生进行更多的量的积累。由此可见,古诗教学对学生作文的遣词造句无疑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并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6.古诗教学还有利于改善人的心理和情绪状态,有益于身心健康。历史上曾有记载,咏诵诗歌具有治病疗效的功能,这是由古诗“韵律美”的特点决定的。孔子曾有“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论断。人的生命最本质的活动是物质代谢活动,而代谢过程则是靠人体的循环系统来完成的。人在咏诵诗歌时会使人体的呼吸恰好与人体循环系统的周期节奏相吻合,能够使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松弛反应,这样自然就会大大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更新“健康观”,追求完美、和谐的生理与心理,把咏诵诗歌与强身健体结合起来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