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买车开票价低于车价有什么猫腻 车价有多少猫腻
 

买车开票价低于车价有什么猫腻 车价有多少猫腻

发布时间:2019-02-11 04:15:56 影响了:

     现在,各路车商在不断推出新车的同时,各种诱人的促销手段也让消费者云里雾里。一会儿送VIP卡,一会降价一两万元,一会儿买车送保险……如果你不想被车商稀里糊涂的“忽悠”了,不想平白无故的多掏冤枉钱,那么你有必要了解一下买车价格中的猫腻,知晓其中究竟有多少水分。只有尽量挤干水分,才能得到实惠的价格。
  
  猫腻1:用加配置来提价
  
  为了吸引消费者,很多汽车厂商用跳“脱衣舞”的办法下调价格。一辆原本配置丰富的汽车,被一层一层的“脱掉”配置。比如减去真皮座椅,换成布椅;不安装倒车雷达;只安装单碟CD;甚至恨不得再卸掉两个轮子。如此被扒得只剩下“内裤”的车型,居然还有个实惠的名字――“简装版”或“经济版”。价格看上去比豪华配置便宜了两三万元,但恐怕没几个人敢买。即便有人要买,商家也会以各种方法游说消费者添加配置。一旦你同意,于是这里加、那里加,综合一算,价格就蹿上去了,可能比原车价还高出一大截。最终,精明的厂家以增配加价法保持了既得利益。
  [解说] 现在的消费者都追求个性化,车内装饰需求很大。比如车窗贴膜,换六碟CD音响或者DVD,安装倒车雷达等。其实,对于车商来说,卖车本身可能没赚什么钱,但加这些配置却能赚取不少利润。因为有些小配件的设计很讨人喜欢,如果投其所好,买的人会很多。比如漂亮的座椅布,如果人们喜欢玩新鲜,可能一下子会买两三套。
  据统计,现在售后服务的收益占销售利润的60%,其中软装饰加配置的利润可达50%,而维修收益占利润的35%。这样,人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不少车商宁愿卖车不赚钱,或者倒贴,这是墙里亏损墙外补。当然,车商完成销售额度,按月度、季度、年度结算,还能得到厂商5%-7%的返利。如此,车商的利润就能保证了。
  
  猫腻2:用加急费来换时间
  
  新车上市前,车商总是浓墨重彩地宣扬其优良的品质,从性能、动力到安全等。想买车的人如果有看中的车型,自然是络绎不绝的前往各大销售店看车、订车。买车人一多,生产自然跟不上,供不应求让大家感觉到了好车也是紧俏商品。这时,销售商会提示你,先交定金,如果急着想马上拿到车钥匙,那就得出点加急费。你若等不及,只有拿钱来买时间了。
  [解说] 买车加价的情况早几年曾经流行过,不过现在基本上不存在了。当然,不同的4S店之间,同一款车的价格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厂家会给出一个指导价,销售一般不能低于此价,如果销售店超额完成指标,厂家给的返利就多,销售商就能在指标之外有限度的降低车价。不过,如果价格没有优势,大家平起平坐,那么车商会推出不少增值服务来吸引消费者。比如买车带买保险,保险费可以打7折;在规定的区域内,如果发生汽车抛锚,可以给予救援支持,免费叫拖车;买车送价值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会员卡,可以享受免费洗车,参加各种自驾游活动;帮忙解决罚单问题等。
  
  猫腻3:用等待来稳定价格
  
  车是落地就贬值的“奢侈品”,新车上市前几个月甚至半年,广告已经铺天盖地了。各大汽车网站还有所谓的新车“谍照”,勾引那些爱车的发烧友。如果你跑到展厅,却发现除了有一张巨幅新车海报外,并没有实车销售。看到的只是样品车、非卖品,问什么时候能买到现车,答复是要签了买车协议,交了钱之后排队等候,少则1个月、多则半年,于是你的耐心和渴望在等待中饱受煎熬。
  [解说] 这是厂商运用了“饥饿”销售法。在大做广告后却没有现车可买,让消费者的期望不断膨胀。这样,可以让价格坚挺,不容易导致降价的恶性循环。当然,销售商也乐开怀,因为价格稳定,利润就有保障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