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扭转当前水稻制种颓势刻不容缓】扭转商王朝颓势的战争
 

【扭转当前水稻制种颓势刻不容缓】扭转商王朝颓势的战争

发布时间:2019-02-13 04:28:22 影响了:

  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问题,也为中国由一个贫穷落后国发展到现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的发展中大国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自2001年以来,随着种子生产、经营的完全市场化,使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杂交水稻制种滑落到了最低谷,长此下去,必将危及到水稻大田生产用种安全。
  
  一、存在问题
  
  1.制种基地不稳,面积波动大2001年前,全国和稻种主产地区每年水稻制种面积基本为一个恒量,年际间波动不大。种子欠年基本能满足水稻大田生产之需,种子丰年不压级压价全产全收,生产收购秩序良好,政府、企业、农户满意。但是,2001年以来,水稻制种面积年际间波动大,制种基地分散而不稳定,种子欠年企业不遵守规则抢购套购,种子丰年拖欠种款突出,将包袱甩给当地政府。以巴中市巴州区为例,2001年前,市、区两家种子公司稳定在4个乡镇制种,常年制种5 000亩左右,产种100万kg,不仅满足了本地用种,而且有力地支持了外地之需,农户制种踊跃。2001年来,制种企业在3~11家,制种乡镇在3~13个,制种面积为1 000~12 000亩;2001~2006年制种企业恶性竞争,争夺制种基地突出;2006~2007年拖欠种款严重,至今仍有三家制种企业拖欠种款8万余元,制种农户意见很大,多次上访要求解决。
  2.制种效益低下,农民不愿制种近年来,制种企业配制新品种多,劳动力缺乏,制种关键技术落实到位差,加之一些品种的制种产量本来就很低和制约制种的灾害性天气频发,致使制种单产降低。据我地调查,制种单产与2001年前相比降低了10%~30%;2008年与2007年相比,制种所需的肥料等基本生产资料综合涨价却为35%左右,授粉等雇工涨价1倍以上,种子收价涨幅不到10%。从而造成杂交水稻制种效益与水稻大田生产相比没有什么区别,有的比水稻大田生产还要亏本,更无法与其它订单农业的效益相比,且制种农户还要承担较大的质量风险。因此,农户普遍不愿制种,就连制种30多年的老基地多数农户也对制种失去了信心。
  3.制种操作粗放,种子质量下降近年来,因制种积极性不高,田间隔离极不安全,有的田块根本没有隔离,尤其使最为关键的田间去杂去劣工作大打折扣,给种子质量埋下了隐患。据我地近几年调查,大田生产上使用的杂交水稻种子纯度虽大多数达到了国家规定标准,但与2001年前相比,平均纯度降低了1.3%。个别组合因制种亲本稳定性不够,所产种子全部报废转粮,使制种企业和制种农户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
  上述杂交水稻制种的不利局面和问题,如任其发展下去,必将造成制种基地难于落实,制种任务难以完成,产种数量大大减少,种子质量大大降低,基本的水稻大田生产用种受到严重威胁,甚至可能造成大范围的水稻大田生产无种可用。因此,建议中央、省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当尽快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制订相应扶持政策加以扭转。
  
  二、对策措施
  
  1.制订优扶政策,激励踊跃制种杂交水稻制种是一项技术性相对较强、受大自然影响较大的弱质产业,没有政府的优惠政策扶持,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是没有生存和发展空间的,更不能保证水稻大田生产的基本用种。在种子“四化一供”期间,农资价格“双轨”运行时,政府给制种农户供应了平价尿素、柴油和电,调减了制种农户“征购粮”指标,协调银行给制种企业贷足了收种资金,有力地促进了制种产业发展。但2001年以来,随着种子的完全市场化,不但没有增加制种优惠政策,就是原有的优惠政策也不存在了,可以说是完全由制种企业孤立无援地支撑着制种。因此,建议政府应尽快出台落实促进杂交水稻制种的多项优扶政策,重启制种积极性,激励踊跃制种。
  (1)实行专门的制种补贴近年来,中央出台落实了惠及广大农民的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家电补贴等系列优扶政策,就是养种猪也实行了种猪补贴,但比种粮和养种猪要难得多、重要得多、受大自然影响风险大的杂交水稻制种却没有任何补贴。因此,国家应对杂交水稻制种实行专门的补贴。补贴标准按单位面积算应为种粮直补、良种补贴之和的5~8倍,补贴办法以常年制种单产150kg/亩和实际交种数量计由县或乡镇财政部门直接兑付到制种农户或业主。
  (2)开设专门的制种保险杂交水稻制种受制于大自然影响大,常因高温少雨、低温绵雨等灾害性天气致使大面积减产绝收,特别是近年来这些灾害性天气有加重发生的趋势,从而加大了制种农户、制种企业风险。因此,应在农业保险中开设专门的杂交水稻制种保险。保费和赔付标准应是水稻大田生产保险保费和赔付标准的2~3倍,保费来源应为中央、省、市、县财政承担80%、制种农户和制种企业各负担10%,制种农户应缴的保费可由制种企业先垫付,在结算种子款时再收回。
  (3)提高种粮价格比,实行最低保护价收种1∶5~7的杂交水稻种子与商品稻谷的种粮比,是10多年前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种粮比政策。当时的杂交水稻种子收购价在6~9元/kg之间,正常年景稻种最终销价未突破10元/kg,就是种子紧缺年景也未超过15元/kg。然而近年来,种子收价涨得甚微,而最终销价达到了18~27元/kg,有的甚至突破30元/kg向35元/kg逼近,使种粮比达到了1∶11~16,而收购种子的种粮比反为1∶4~6,收价与销价反差太大,大部分种子利润流到了种子经销商和零售商,广大制种农户基本是保本微利甚至亏本。这是当前农民不愿制种的重要原因之一,也为不法商贩到制种基地抢购套购和制种农户自留串换提供了机会和空间。因此,国家或省级相关部门应调高杂交水稻制种收购种子的种粮比,丰产滞销年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并监督制种企业严格执行。根据现实情况,杂交水稻制种收购种子种粮比应调整为1∶7~10,最低保护收购价以种粮比下限、当年国家最低稻谷收购价来确定。
  2.改善基础条件,增强制种产种能力国家应加大对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的基础设施投入,通过建立专门的国家杂交水稻制种基地项目和“标准粮田”、“农田水利”、“农村道路”等项目的倾斜实施,逐步将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成为交通便捷、旱涝保收、机械化作业的标准化高产稳产制种田块和制种基地,充分增强杂交水稻制种产种能力。
  3.加快土地流转,探索制种新模式 杂交水稻制种及其基地应率先贯彻落实好中央关于加强土地流转的政策,将分散于一家一户的水稻制种田适当或统一集中起来,由制种企业或制种大户将集中起来的田块租用过来,实行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制种,以提高单产、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继续发挥好杂交水稻制种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主导作用。
  4.加强技术研发,增强产业竞争力我国的杂交水稻虽在世界上居领先水平,但就杂交水稻制种而言仍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制种技术沿用了20多年没有多大改进和提高,从育秧到收获基本是人工作业,特别是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基本外出务工,给杂交水稻制种这一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巨大挑战。因此,应加大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研发力度,以提高制种单产、降低制种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增强制种产业竞争力。一是新品种选育单位应针对不易制种、制种单产低的品种(组合)制种技术进行配套研究,以解决难制种、制种单产低等问题。二是农业科研单位应与农机研究单位合作,研制出适于不同地域需要的杂交水稻制种从种到收的全套可以机械化操作的农业机械,特别要在机械化受粉、减轻劳动强度上有所突破。三是国家应对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研发设立专门课题,拨付专门经费补助科研单位。
  5.严格资格准入,扶优壮大龙头企业当前,杂交水稻制种企业良莠不齐,多数企业实力不强。一些企业一无自己的独特品种,二无自己的仓贮、加工、检验设施,三无自己的生产、仓贮、检验技术人员,更无必要的流动资金,可以说是“空壳”公司、“皮包”公司。因此,领取主要农作物商品种子生产许可证的条件应适当提高,除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品种和应有的仓贮、加工、检验设施及其技术人员外,申请领取生产杂交水稻种子许可证的注册资本应提高到800~1 000万元,并要具备20%~30%的流动资金。在条件、资质认定上法律法规或相关部门应做出具体规定或规范,以便许可证审核、审批部门统一执行,尤其要对会计事务所出具证明的注册资本金时效性的认定予以具体明确,以免出现验资时非正常融资凑足必备资金,验资后抽走资金而成空壳。对综合实力强、诚信较好的杂交水稻种子制种企业,国家在信贷和仓贮、加工设施上要向过去对待国有种子企业一样予以更大的政策扶持和引导,真正培养一批杂交水稻制种骨干龙头企业,担当起全国水稻大田生产基本供种和贮备种子的重任。
  (通联: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种子管理站636000)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