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高三生物复习课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高三生物复习课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9-02-15 04:35:07 影响了:

  高考生物的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因此高三生物复习时教师更应注重提升学生的能力。然而,传统的复习课一直采用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课记笔记为辅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这无疑违背了新课程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难以提升学生的能力,且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结果将会导致“生物课”变成了“死物课”。近年来,笔者在高三生物复习教学中进行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使得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能力都得到综合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理论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一定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在内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学生是积极的学习者,他们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因此,教学不应“由外而内”的注入,而应是“由内而外”的主动吸收。“任务驱动”法就是体现这种先进理念的教学方法之一,其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具体来说,“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巧妙地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之中,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来掌握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任务驱动”教学法将以以往教师传授为主的单一的传统教学理念转为以解决问题、表达情感、完成任务为主的生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多维互动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化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们在“做中学”、在“快乐中学”、在“探究中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和学习状态。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他们在完成知识技能建构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创新能力。
  
  2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生物知识的学习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对生产生活实践和周围环境的体验和探索。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营造真实的现实情境,以培养学生使用生物知识进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具体步骤如下。
  
  2.1创设情境
  教师创设与当前复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经验及表象。创设情境即以“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用“境”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认知背景。
  
  2.2实施活动
  活动是指学生主动作用于教学内容的方式及其过程。作为促进人的发展的教学活动,它需要以问题为核心来设计,需要以任务驱动来开始。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活动的过程应该是探讨问题的过程。实施活动应包括以下环节: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自我完善。
  
  任务驱动:即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即任务)。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引索”,是问题提出的表现。学生接受任务后,在极大的兴趣和迫切需要的驱动下,会产生积极探究的动力。
  自主学习:即在学习任务明确后,教师应首先留出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学,即尽量多地做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索;教科书让学生自学;难点和疑点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思考;结论让学生概括;规律让学生发现;知识结构让学生构建。
  合作探究:即小组合作解决自主学习中没能弄懂的问题,小组成员彼此互助,取长补短,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尤其要杜绝“假合作”和“搭便车”现象,确保合作有实效。
  展示交流:即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交流存在的问题,并由教师组织在全班讨论解决。汇报展示的内容可以是有深度、有广度的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可以是对发展学生能力有较大帮助的问题。进行成果展示时,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要进行互动点评,教师要进行适当和有效的提炼和引领。
  自我完善:即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教师点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习成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活动的效益。
  
  2.3反馈提升
  这一阶段教师应当抓住复习目标中的重点与难点,反馈训练的题量不能太大,应根据能级要求,一般设置2-3题为宜,努力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创设探究综合性问题的情境,留给学生进一步思考的空间,这将有利于增进学生思维的延展性、深刻性、独创性和缜密性。设计综合性探究问题要适度,应依据本堂课学生所形成的知识、能力基础,准确定位问题的难度、深度和广度。
  
  3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三复习课中的实践
  
  
  下面以“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这节课为例,探索“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三复习课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3.1创设情境
  材料一:阳澄湖大闸蟹最头疼的问题是品牌被假冒,为此,当地政府于2004年9月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原产地域保护行动,2005年5月终于得到批复。为了防止假冒,2010年阳澄湖大闸蟹都戴上具有专利技术的“白金戒指”。“戒指”的顶端是销售公司的名字,有问题可以直接追踪到销售公司;“戒指”外部两侧中的一侧印有联通和移动的短信查询号,另一侧标有“苏州阳澄湖蟹协监制”的字样;“戒指”的里侧有18位数字号,是它们的“身份证”号码。消费者可通过短信或电话查询螃蟹的真伪。
  材料二:野生的大闸蟹日见稀少,每只野生的大闸蟹要价250元人民币以上。上海淀山湖特产的野生大闸蟹几乎已绝迹。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得出什么结论?
  设计意图:教师提供的现实生活的背景材料,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能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任务情境氛围中。这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达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的目的。学生经分析材料得出: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过度捕捞。教师趁势导入:可是如果不捕捞或捕捞很少,大闸蟹资源可能得不到充分利用,那么如何科学合理的捕捞呢?其核心问题是掌握大闸蟹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本节课即来复习“种群的特征和种群的数量变化”。
  
  3.2实施活动
  活动一:对种群概念的理解。
  任务1:太湖水产研究所有8个池塘,其中6个池塘养的是大闸蟹,另外2个池塘养的是梭子蟹。那么这8个池塘的蟹可以看作几个种群?有几个物种?种群与物种的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任务2:一个教室内所有的教师和学生是一个种群吗?为什么?
  任务3:关于种群概念的归纳提升:(1)2个要素是什么?(2)2个条件是什么?(3)2个观点:①从生态学的观点看是什么?②从进化学的观点看是什么?
  活动二:探究种群数量特征与种群数量的关系。
  任务1:阳澄湖大闸蟹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是什么?决定大闸蟹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什么?影响着大闸蟹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间接因素(决定因素)是什么?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是什么?
  任务2:举例说明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能够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影响种群密度。
  任务3:图1中甲、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的年龄组成分别属于类型?
  任务4:图示种群数量特征与种群数量的关系。
  活动三:探究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任务1:欲调查阳澄湖大闸蟹的种群密度,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哪些对象?其方法步骤是怎样的?说出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调查注意事项有哪些。
  任务2:欲调查阳澄湖岸上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哪些对象?其方法步骤是怎样的?说出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调查注意事项有哪些。
  任务3:欲调查阳澄湖岸上土壤小动物的种群密度,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哪些对象?其方法步骤是怎样的?说出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调查注意事项有哪些。
  任务4:欲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密度,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哪些对象?其方法步骤是怎样的?说出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调查注意事项有哪些。
  任务5:列表比较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如表1所示。
  活动四:种群增长曲线的比较及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任务1:列表比较三种种群增长曲线如表2所示。
  任务2:K值与K/2值在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以及有害动物的防治中的应该如何应用?填写表3。
  设计意图:教师将复习内容设计成四个活动,每个活动是由若干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任务组成一个任务群。教师把复习内容和复习目标隐含在这样设定的一个个任务中,设计的任务目标照顾到了全体学生,要坚持让学生“跳一跳,能够着”的原则,让学生真正从内心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驱动自己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任务。在活动中出现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涉及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开放题等容量大、需要分工协作的学习任务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每组在探究任务完成后,教师一定要组织开展展示交流活动,此时其他组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及时作出反馈和评价,让学生自我完善知识结构。例如在以上探究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时,教师就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组,每个组合作探究一项任务,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让各组代表展示成果,填写种群密度取样调查方法比较表,在生生评价、师生评价的基础上自我完善知识。通过实施活动,真正实现教师、学生、教材资源、师生生活资源的自由沟通与交流,有利于真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求证,在求证中提升自己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把《生物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
  
  3.3检测反馈(略)
  
  4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4.1应注意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教学成为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内容、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既不要包办、灌输;也不要放任学生不管,教师应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学生是任务的完成者,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自学、交流等学习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在学生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管最终学生得出或未得出结论,教师都要与学生进行如何完成任务的交流,并对整个任务的完成做出合理的评价,给出相应的反馈,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思维意识。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因为有时设计的任务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需要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学生分组动手、动脑、共同合作完成任务,可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达到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效果,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4.2应注意设计的任务难易要适度
  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背景,难易程度要适度,不要太难,也不要太容易,最好有一定的科学性。在教学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分散教学的重点、难点,还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说来,每个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最好不要有两个以上的重点、难点,过多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任务的规模宜小不宜大,规模过大则违背“任务驱动”的特征;“任务”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既要体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同时尽可能符合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
  
  4.3应注意设计的任务应用性要比较强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最关键的一环是任务的设计,设计的问题或者场景要尽可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教师不仅应要求学生掌握新的知识,而且更应注重学生新技能的形成和扩展。因此,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中经常遇到的事情设计任务更加重要,让学生置身于贴近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就能产生亲切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这种教学设计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且能将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