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对保护资源环境的辩证理解_资源和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
 

对保护资源环境的辩证理解_资源和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

发布时间:2019-03-30 04:32:52 影响了:

  摘要:资源和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人类经历三次工业革命实现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但与此同时,也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不可恢复的巨大破坏。直至自然对人类展开疯狂报复,人类才意识到问题的可怕性和严重性。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当务之急。本文将对这一棘手问题进行辩证论述。
  关键词:资源、环境、合理利用、可持续
  一、资源环境的内涵
  1、资源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定义“资源”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大英百科全书定义“资源”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以及形成这些成分的源泉的环境功能。前者如土地、水、大气、生物及其群集的陆地、海洋等;后者如太阳能、环境的地球物理机能(气象、海洋现象、水文地理现象),环境的生态学机能(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的食物链、微生物的腐蚀分解作用等),地球化学循环机能(地热现象、化石燃料、非金属矿物的生成作用等)。”
  资源一般分为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两大类,其基本属性是有限性、稀缺性、区域性和不可替代性。有限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资源的数量有限。不合理地开发利用会造成资源质量和数量的下降,导致恶性循环。自然资源的稀缺性是具体时空范围内自然资源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不同资源的稀缺程度随时间、地点的改变而改变。自然资源的区域性是指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存在数量或质量上的显著地域差异,并有其特殊分布规律。许多自然资源产品不能由人工产品替代,即使可以代替,其原材料也仍属于自然资源。
  2、环境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定义“环境”为“作用于生物体或生态群落上并最终决定其形态和生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体。生态系统是具体空间单位内活生物体、其自然环境及其所有相互关系组成的综合体。”它包括地形、气候、动植物、水体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生态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体现在很多方面,如:海拔高度、水文条件等。
  环境问题,广义上指一切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变化或影响,狭义上指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包括由自然力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和由人类不正当生产生活方式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是指人为因素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扰乱和破坏了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如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基因污染等。
  二、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一)资源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
  资源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是国家安全的战略保障,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人类要生存,必须解决衣食住行问题,而满足人类这些基本生存需要的物质来源都是对自然资源的制作和加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支配程度越来越高,但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利用的原材料都属于自然资源,都来自生态环境。
  2、资源环境在空间上不能流动,对其的开发利用只能发生在资源富集的区域,而无法形成空间均衡化,因而资源环境的比较优势是区域分工协作、构成区域经济分异的重要前提;资源环境的种类、特征和开发利用活动是区域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产业布局赖以形成的基础。资源的数量、质量和配置和环境都直接影响区域的发展。
  3、资源环境的利用水平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它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1)资源环境利用效率高低。(2)资源环境开发利用率高低。(3)资源环境利用的合理程度。合理的资源环境利用是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基础上,在不损害社会和其他人净福利,并考虑未来几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将有限的资源环境用在最适合的位置,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环境的作用。
  (二)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它是指在人类现有认识水平可预知的时期内,充分开发、合理利用一切资源环境,协调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发展的关系。对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须满足当代人需求,同时保持或延长资源环境生产使用性和资源环境基础完整性,不危及后代人的利益,使当代人与后代人享有公平的开发享用资源环境的权利。
  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不仅是经济问题,同时也是社会、文化、技术的综合概念。人类需要寻找一个适度的途径对资源环境进行开发、使用、管理和保护。
  三、资源环境的保护
  保护资源环境的本质是对资源环境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一)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对策
  贫穷是可持续发展的大敌,开采能力差和利用水平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难题。保护自然资源不等于禁止使用,而是节约、控制对其开发利用,使人类能更好地使用自然资源。在传统生产模式的基础上,对物料加以回收利用,形成循环型社会经济体系。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对现有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升人力资源的比重,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不必要的使用和浪费。改变生产流程、改进机器设备,实现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
  (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对策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环境友好发展方式,既保护环境,又实现发展。
  1、确立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
  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战略方针,循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把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长远规划,进行宏观控制、调节和管理,力求环境保护与各项建设事业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协调发展。采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切不可“先污染,后治理”,甚至“只污染,不治理”。事实经验证明,环境污染后的治理代价巨大,对这其中生活的人们影响巨深。实行“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的政策。在各行各业中,建立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核心的环境保护战略,把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作为生产发展的基础条件。确立建设项目,必须执行把治理污染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颁布系列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包括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3、建立综合协调的资源环境管理体系
  当代环境问题产生和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之间、地区之间、集团之间经济政治竞争的结果。每个竞争个体都进行各自的最优化设计,谋求最大的经济政治利益,结果导致整体的失衡和最坏的结果。为扭转这种局面,创造一种整体上的最优,必须变分文决策为综合决策,变条块管理为协调管理。这种新的决策和管理体制只有靠国家来组织、推动和实施。
  参考文献:
  [1] 陈明、罗家国等编著.可持续发展概论[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
  [2] 承继成、林珲、杨汝万著.面向信息社会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导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1
  [3] 孙瑛、刘呈庆主编.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