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让学生“能说会道”_教你如何能说会道,圆滑
 

让学生“能说会道”_教你如何能说会道,圆滑

发布时间:2019-04-01 04:30:27 影响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经常跟别人交流,而交流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口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交流的效果。因此,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较差的成因
  1.长期应试教育造成的负面影响
  我们有许多老师平时按考题形式讲课文,复习时按考题形式做练习,一味地训练知识点,不是考试内容的就不教不训练。这种疲于应试的教与学,长此以往,便造成语文教学重读写轻听说,只重“文”,而忽视“语”的现象。忽视口语的训练,必然会造成学生口语表达的欠缺。
  2.教师忽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学生口语表达的最佳氛围是“轻松、活泼、融洽、自然”。但在小学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表达的闪光点缺乏热情和肯定。若学生口头表达中出现缺点问题,不合老师的心意,不要说鼓励、点拨,甚至会迎头一盆冷水,遏制学生表达的欲望。因而造成学生想说但怕说,不敢说,导致不“会”说,不“能”说。长期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哪有“说”的欲望呢?
  3.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
  小学生语言发展的局限性及羞怯感使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遇到一问三不应的尴尬冷场。是孩子们没有想法吗?不!多年的教学经历让我感受到,其实小学生是乐于表现的。出现沉默的局面往往不是孩子们不想说。我们也许熟悉这样的场面:课堂上孩子们跃跃欲试,小手刚举起来又放下了。这是他们的胆怯心理在作怪,他们怕说错,怕小伙伴嘲笑,怕得不到老师和学生的肯定……长期“怕说”下去,就失去了口语训练的黄金时光,最终导致不“会”说了。
  二、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感悟
  1.树立信心,敢开“金口”
  话人人会说,但面对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并非人人敢说。那么怎样培养孩子们敢说、爱说的兴趣呢?我觉得老师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用鼓励和欣赏的心态对待孩子的每一次发言,切忌用“瞎说”、“不对”、“跑题了”这样简单的全盘否定或是批评的评价语。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对于课堂上精彩的回答,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不正确的回答不能流露半点的轻视。同时,要把这种信号传达给所有的孩子——即使你的回答是错误的也没有关系,只要你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就是好样的!
  2.注重积累,会开“金口”
  有勇气开口是学生口语表达的前提,如果没有知识积累铺垫,那也无能为力。欧阳文权所著的《口才学》中谈到:“要使口语表---达滔滔不绝,左右逢源,就要以丰富的知识、充分的材料为基础,而这些东西的获得,要靠平时的记忆去积累。”这就是说,口语表达能力要以一定的知识积累为基础,才能使口语表达达到一定水平。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儿时读过的书籍,背过的儿歌,虽然那时并不一定理解,但长大后却记忆犹新。少年时代是读背的黄金时段,因此,在平日的积累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少分析,重积累。对优秀的美文、名篇名言,先积累起来,不需仔细揣摩。记在积累本上的内容,我让学生随时翻看、背记。此外,我还教给学生防止遗忘的方法,告诉学生,读到能背下来时不要停下来,应再读几遍,这样才能记得牢。背诵后忘得最快的是前几天。因此在熟练成诵后,要不断地巩固、再现。同时,将每次积累的内容插入到相应的内容中,就可以以—条线索将积累的内容串起来。这样,反复的读、记、背,使学生经常受到语境的熏陶、感染,从而达到“厚积而薄发”。
  3.利用课堂,多开“金口”
  学生的语言积累多了,他的语言能力不一定就加强了,还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课堂是特殊的交往环境,利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活用语言,为学生进一步在生活中运用语言做好铺垫。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形成,只有通过反复训练才能达到。因此,我在语文课上,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口语,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善于抓课文空白点,比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结尾处写外国游人望着崇山峻岭之间的京张铁路,站在詹天佑铜像前,赞叹不已。教学中,可让学生想象外国游人啧啧赞叹的情景:什么叫“赞叹不已”?他们会说些什么?在说的过程会有哪些表情和动作?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充分感受到外国人的赞叹,深化了文章主题。我想,在这样轻松的语言训练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加强朗读,是落实口语表达的基础。因为朗读是眼、口、耳、脑并用的学习形式,朗读的过程是把文章里的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的过程,可以增强语感,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有帮助。同时,朗读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一个训练点,课上课下要给孩子们创造足够的机会和时间练习朗读。试想,一个孩子朗读都结结巴巴,他的口头表达会是一种什么状况?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会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以上是本人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总结出的几点感悟。很多学生的家长对我说:张老师,我的孩子在您这学了三年,能说会道了。我听了由衷的高兴。
  (作者单位 辽宁省大连瓦房店市杨家中心小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