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探索] 新课改后高中化学教材
 

[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探索] 新课改后高中化学教材

发布时间:2019-06-14 04:27:50 影响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一些问题:教学内容面面俱到而又面面浮浅,知识很难形成体系,课时不够用,课后练习与教学进度脱节;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方法导致惯性教学,学生活动影响教学进度,探究难以建构知识体系;实验室建设、教学资源、网络资源等跟不上课改步伐。这些问题深深地困惑着广大的教师。教师只有对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资源的运用进行深入反思、总结和改进,处理好教学过程中一些关键的问题,才能真正提高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改的化学课堂才能焕发出真正的活力。
  一、重视讲授与探究的相辅相成
  新课改倡导多样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教材中设置的“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和“交流与讨论”等内容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但具体到各个学校各个班级的教学实际,因学校情况不同,学生情况不同,学习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需要广大化学教师做的是吃透精神,立足实际,找出适合于自己学校和班级的方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活。课堂教学是一门极其复杂、内涵非常丰富的艺术。教学是个千变万化的动态系统,不能刻意追求和照搬某一种模式。只有科学、灵活、创造地使用教法,才能适应课改要求。新课程倡导的是用探究的理念去组织教学,用探究的方法去学习化学。新课程教学并不要求将教材中的所有内容均进行探究,有些化学知识、规律是化学家们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长期不懈的实验得出的,这部分内容靠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是无法完成的,这就要求教师进行讲授,因此,我们不能忽略讲授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关键是教师要研究哪些内容应该让学生去探究,哪些内容必须进行讲授,如何引导、组织探究?探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新问题?讲什么?怎样讲?何时讲?讲到什么程度?教师在这些方面要多做研究,真正在启迪学生的思维上多下功夫。
  二、重视能力的培养和知识体系的构建
  能力靠知识作为载体来体现,有能力解决问题是检验知识是否被掌握的标准。基础知识越厚实,能力发展的空间就越大。培养学生的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因此,教师首先要提高培养学生能力的能力,要确立能力优先的策略。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是很难解决具体问题的。然后,要关注科学方法的应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知识规律,帮助学生形成学科思想,还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在新课程背景下,实行“一标多本”,即一个《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却有三套不同的教材。作为教师,不仅要认真研读“人教版”的教材,还要研究“苏教版”和“鲁科版”的教材,任何一本教材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各种栏目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需要注意的是,到位但不越位,到位的标准是《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并且有些内容是要逐步到位的,在必修阶段不可能一步到位,在后续的选修模块中才能到位。学生情况不同,到位的标准也应该有所不同。
  三、重视“勤”,更要重视“绩效”
  很多教师在刚接触新课改时都有这样的感觉:课时不够用,任务完不成;问题讲过了很多次,可到考试时学生还是错误百出。教师都很辛苦,学生也很勤奋,都想让教学效果更好一些,但为什么效果却不很理想?难道学生不爱学习?值得我们深思。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教育观念上要努力实现以下转变:首先,要从只优先重“勤奋”向优先重“效”转变;从关心讲了多少转变为学生会了多少;从关心这道题做了没有向这道题会了没有转变;从关心解决一个问题向关心解决一类问题转变。其次,要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即要从关注学生做了几张试卷转变为学生能解决多少问题;从关注学生做了多少题转变为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了多少;从关注讲了多少内容向学生学会了多少内容转变。再次,要从“包办型”向“自主型”转变,教师要在吃透学情的前提下,确定教学内容,使学生从只听教师讲,向学生了解一点后能自主学习转变;从学生被“逼着”做习题向学生主动选择习题做转变;从“跳进题海”向“跳出题海”转变。
  总之,一切都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到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挑子”,使学生学习有成就感,这样课堂的活力才能持久,避免上课“热闹非凡”,下课大脑“一片空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以人为本,把握好度,提高化学教学的效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