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心理学知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心理学论文1000字
 

【心理学知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心理学论文1000字

发布时间:2019-06-18 03:48:57 影响了: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及素质教育的发展推广,心理健康对小学生的健康发展起到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心理发育的重要形成时期,做好学生的心理培育工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本文阐述了心理学知识对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授课过程中加强心理学应用的措施方法。
  【关键词】 心理学 应用 小学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4(a)-0171-01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体育运动的传统性、实践性和群体性等特点,遵循心理学运用的客观规律,实现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机能的同步发展。常言道:“育人先育心。”由此可知,在知识的教学体系中,心理学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要充分利用体育的学科特点,将心理学知识运用到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中来,做到身心的协调统一。通过体育教学与心理学知识的合理结合,实现理论知识在教学实践中的灵活发挥,进一步提高小学体育的教育教学质量。
  1 提高心理学知识对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
  体育教学一方面是老师根据大纲要求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达到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培养体育技能和改善体质目标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促进学生在练习中融入其情感、需要、思维和认识等复杂心里变化活动的过程。在小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经常有部分学生不能按要求顺利地完成课堂任务,其原因主要由自身身体条件状况及心理素质两方面因素造成。身体素质对学生自身而言就是一种“硬件”,因为可塑性不强,所以短期内想要提高较为困难;而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相对来说容易解决,老师可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加以关注,做到及时发现并加以诊治,妥善处理好学生个人与全局的关系,便可获得优良的教学效果。总体来说,小学体育教师不但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更要充分运用心理学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随时了解并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变化状况,通过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和帮助,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工作,优化教学质量,实现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协调发展。
  2 心理学知识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1 通过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科学研究证明,强烈的好奇心、探寻事物奥秘是人的本能反应。强烈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是儿童学习的起点,如果教师善加引导,则能使儿童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及学习行为。但是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大部分老师采用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很少涉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求知欲及学习的积极性,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主要原因。动机是促使人从事某项活动,并朝这个方向前进的内在动力,是人为了达到目标而采取行动的根本原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体育运动中,学生的动机总的来说可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两种,前者是与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直接关联的动机,它以自身直接感兴趣的事物作为学习的内在动力。例如在观看足球比赛时会使他们自然而然地产生学习的欲望为直接的学习动机。但直接的动机持久性较差,在短期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消失。相反,间接动机是由个人意志和环境需要所激发的,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产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学生因为懂得体育锻炼对身心的有利影响而克服自身困难上好体育课。由此可以看出,间接动机相比于直接动机更有利于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持久性,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直接动机,并将其转化为间接动机,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通过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中国科技大学顾钧教授曾经说过:“从本质上来讲,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潜力,都是人才,就看你怎样培养和挖掘。永远不要打击学生的信心,不要说学生不行,导致他挫败感的产生,哪怕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行为是强化作用的结果,对成功的奖励会使学生的情绪更为高涨,从而激发其内心强烈的求知欲,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因此在小学体育的授课过程中,老师要及时捕捉学生的发光点,并加以强化,使每个学生内心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从而产生对体育运动的学习动力。赏识教育在体育课中的有效运用,可使学生的自信心不断增强,学习效率大幅提高。
  2.3 将学习兴趣与注意力有效结合
  注意力是认识一件事物的开始,是内心对研究对象的集中和指向。注意力是对事物感知及思想反映的心理过程。在体育活动中,如果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便影响对知识的掌握,导致受伤及错误现象的出现。注意力可分为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两种。被动注意不需要产生意志力,它是因外在条件刺激或个人喜好产生的本能反应,没有特定目的。而主动注意并不是由学生的兴趣引起,而是外在要求强制引起的学生注意力集中。老师要利用规律,在激发学生注意力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锻炼身体的重要性,讲明动作完成的关键点和易错点,以及动作的要领和目的,尽最大努力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由被动注意的过程转化到主动故意过程上来。
  兴趣是学生对体育运动所持的感情和情绪状态,是注意力产生的前提条件。兴趣与注意力联系密切,互为因果。当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的时候,便会集中注意力专心去做;而经常引起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注意,也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小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有兴趣产生的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他们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可以产生高涨的学习情绪,并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对于不感兴趣的部分,会情绪低落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体育老师要通过表扬、鼓励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学习兴趣。
  小学体育教学是通过老师引导,以学生为主题进行的双边教学活动。把握学生心理特征,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是教书育人的基本条件。只有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心理学知识灵活运用到体育教学领域中,因材施教,才能增强学习能力,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振宇.心理学教程[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 科学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