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写作提升版】 如何提升写作水平
 

【写作提升版】 如何提升写作水平

发布时间:2019-06-18 03:50:34 影响了:

  病文评析一  夜 读  秋意阑珊,微风习习。一轮明月悄然挂在窗外,明朗的清辉宛如冰花,斑斑点点洒入室内。在这月朗风清的秋夜,燃一炉沉香,呷一口清茶,拥一卷书,恣意遨游于书籍的海洋里,静静地品悟夜读所带来的快乐,真可谓人生中莫大的精神享受。(以描写夜景引出“夜读”的话题,创设氛围,恰到好处。)
  夜读是一种勤奋,是那头悬梁锥刺股的毅力。孙康,晋代京兆人,官至御史大夫。孙康幼时酷爱读书,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他想夜晚攻读,可是家中贫穷,没钱购买灯油。一天夜里,他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整个大地披上一层银装,闪闪发光,使他眼花缭乱。他站在院子里欣赏银装素裹的雪后美景,忽然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急急忙忙跑回屋里,拿出书来对着地上的雪一看,果然字迹清楚,比一盏昏黄的小油灯要亮堂得多呢!整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最终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提出第一个分论点,举例证明,但事例叙述过于详细,缺少分析和论证,是典型的“观点+事例”的论证模式,没有说服力。)
  二·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时家道贫寒。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那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就能安心读书了。(这一段只有事例,没有提到分论点。到底是从什么角度分析材料,作者心中无数,这样做显然变成了堆砌材料。)
  夜读是淡泊之人的智慧选择。关上门窗,选择一卷泛黄的《诗经》,让思绪钻入书中,让心从容而淡定。遥看“西岭千秋雪”,注目“万里送秋雁”,细听“十里蛙鸣”,近闻“十里荷花”,于是便多了一份远离世俗纷争的惬意;感悟苏轼的豪放,品味易安的婉约,聆听周国平的哲学感言,追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于是少了一些计较荣辱得失的不快。慢慢读,细细品,顿觉清风拂面,双眸明亮,口舌生津。书中,种种高洁的品格,种种细腻的情愫,种种洗练的表达,顿时化作一股清幽的泉水,在心中汩汩流淌,使人得到一种纯洁的读书情感和灯红酒绿无法替代的享受。(这一部分虽未堆砌材料,但只有抒情式的说理,显得单薄,没有力度。)
  夜读有如品一杯香茗,越品滋味越浓。在这寒气袭人的秋夜,有一本读着不倦的书,有一杯喝着暖心的茶,有一盏点着不灭的灯,这夜,就短了。
  升格建议
  这篇文章的主要问题在于主体部分的叙议安排不当,有堆砌材料之嫌,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修改:
  第一,增设分论点,明确论证思路。文章主体部分有三个自然段,却只有“夜读是一种勤奋,是那头悬梁锥刺股的毅力”和“夜读是淡泊之人的智慧选择”两个分论点。第三自然段只有论据叙述,并无分论点统帅。这样,文章在结构上就有失匀称,在论证思路上就显得模糊不清。解决的办法就是为第三自然段增设一个分论点,如“夜读是人生的自我磨砺”“夜读是成功者的必由之路”等。
  第二,简化论据叙述,增加议论分析。第二自然段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分论点,二是孙康夜读的故事,但这种分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就如同油与水,难以形成有力的论证。解决的办法是,减少对论据材料的叙述,增加议论和分析。具体地说,就是对论据只作概括性介绍,不必叙述详细经过,同时紧扣分论点,对论据材料进行适当的分析和议论,实现论据和分论点的融合。
  病文评析二
  对话诸葛相父
  有人看见一只幼蝶在茧中挣扎了很久,觉得它太累了,出于同情用剪刀小心地把茧剪破了些,让这只幼蝶轻易地爬了出来。然而不大一会儿,这只幼蝶竟死掉了。原来,幼蝶在茧中的挣扎能让身体更加结实,翅膀更加有力,而外界的帮助使它失去锻炼的机会,因而很快便一命呜呼了。(用小故事引出话题,生动形象,但既然是与诸葛相父对话,就应当迅速引出对话对象。)
  成长是一个自我磨砺、自我锻炼的过程。成长的过程尽管有痛苦曲折,但它却是人们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任何外来的帮助和善意的呵护,都不利于健康成长,只会对我们造成伤害。(分析材料,引出论点,但仍然没有出现对话对象。另外,完全否定帮助和呵护的作用,观点有偏颇。)
  这是北京某小学的一个镜头:星期三下午下课后,六年级某班教室的窗台上,站着一位60多岁的老奶奶,一手扶墙,一手拿抹布,一丝不苟地擦着玻璃。原来,星期三轮到她孙子做值日,她舍不得孙子劳累。于是每逢星期三都赶到学校,替孙子打扫卫生。这不是爱,而是十足的害;爱害不分,是非颠倒,我们的家长好可怜!(材料选得典型,较有说服力;但是话说得过于绝对,缺少辩证;用嘲笑的口吻评论家长,有些欠妥。)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国后把屠刀大肆挥向功臣。一次在与太子的对话中,他道出真情。他捡了根荆条让太子去抓,太子畏惧刺痛不敢伸手。“我把刺都拔去了,你不就好拿了。”但朱元璋不知道,在他拔去尖刺的同时,也拔去了儿子敢于挑战的勇气。后来,他的懦弱的继承人终于将舒坦的龙椅拱手让给了别人。(从现代一下子跳到古代,思路有些混乱。)
  人们只要谈到懦弱无能,经常想到的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只要批评胸无大志、自甘堕落的人,也常常用“乐不思蜀”的阿斗打比方。事实上,当魏国五路大军猛攻蜀国而偏偏无敌的诸葛丞相又托病不出时,刘禅惊而不乱,请示太后,安抚百官,井井有条;再独闯相府,问相父“安乐否?”此等见识,实已不逊常人。那么,究竟是什么把他推向了国破家亡的深渊?是那烙在他心底的父命——唯相父之言是听。而相父恰恰是个面面俱到的忠臣,把大小事物都安排得极为妥当,留给阿斗的也只有与宦官斗鸡作乐的事了!日复一日,他逐渐失去干政甚至生存的能力,最终成为糊涂一世的安乐王!呜呼,武侯夙愿难偿,空余秋风长恨!(到这里才引出对话的对象,但只是叙述事情,并无对话内容。)
  诸葛相父,你是勤勉的,你是忠贞的,你对阿斗的爱是真诚的,但正是你的爱让阿斗变得扶不起,最终误国害己。你,实在是造成误国的罪魁祸首啊!(最终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罪魁祸首”言之过重。)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