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新疆铜元的种类与版别
 

新疆铜元的种类与版别

发布时间:2019-06-21 03:59:12 影响了:

  新疆铜元发行时间明显滞后于内地各省,直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后才开始铸造“光绪元宝”铜元,至民国22年(1933年)最后一种官铸的“喀什造癸酉双旗”铜元停铸,因此新疆铜元的前后流通只有26年左右。新疆铜元币值向来稳定,1934年后,因地方军阀战火迭起,社会动荡,财政困窘,加之纸币泛滥,甚至出现60亿元大面额的纸币,致使新疆铜元逐渐退出流通领域。
  新疆铜元明显受内地铜元的影响,采用机制,取消中孔,较红钱铸造细致,式样精美。但它和内地铜元作价不同(按清代比价,红钱1文等于制钱5文),内地铜元属于制钱体系;新疆铜元则和红钱挂钩,每枚铜元标明“当红钱五文(十文或二十文)”字样,类似大钱,是清代新疆红钱制度的继续和发展,属于红钱体系。它在市场上与红钱一样共同行用,与红钱一样起着银两的辅币作用。由于新疆僻处西陲,新疆铜元又自成体系,因而不能与内地铜元互相流通、混合使用,故其流通范围只限在新疆本省内,是典型的地方货币。
  新疆铜元有其明显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在中国铜元中独树一帜。虽然是采用机制,但设备陈旧,铸造工艺落后,故铜料提炼不精,硬度较低,加之机器压力不足,以致币面凸出甚浅,容易磨平;又因模具不耐用,需时常更换新模,这又决定了新疆铜元版式极多,铸造粗劣,纹饰平夷,错版、大小轻重不一的现象经常发生,还有文字、图饰的设计制作均十分简朴和随意,使新疆铜元具有塞外刚劲粗犷的风格。
  新疆铜元分清末和民国时期两大类,从铸地看可分为迪化(今乌鲁木齐)、喀什、阿克苏三处,铸额均稀少。其版式极为丰富,在同一品类中各种版式之间变化多端,耐人寻味。如汉字书体风格与维文、回历写法排列几无类同,旗饰、星纹、花饰等图案变化莫测;在币值上有与银两挂钩的“市银一分五厘”及“市银二分五厘”的“光绪元宝”,又有与红钱换算的“当红钱十文”的“宣统元宝”;既有纪年“庚戊年造”“辛亥年造”,亦有纪铸地“喀造”“阿造”以及“新疆通宝”和“新疆通用”,更有铭铸“中华民国铜币”;还有的铸维吾尔文,有的不带维吾尔文等,不胜枚举。
  笔者经多年寻觅,集得数千枚新疆铜元,现择其具有代表性和从未披露于世者,按铸造地、铸造年代作一简述,还望方家指正。
  迪化造铜元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新疆藩司王树楠在迪化城外水磨沟机器局内设银元局,从上海引进机器设备铸造金银币,这是新疆境内真正属于机制币的场局。同年12月,银元局又根据藩司王树楠指令,开始铸造仿内地铜元式样,试铸一批“光绪元宝”铜元,正面汉文“光绪元宝·新省·市银一分五厘”,与银两挂钩,每百枚抵白银一两五钱,每枚合红钱六文,由于使用时换算很不方便,发行后不久随即停铸。另有一种“市银二分五厘”的铜元,可能系样币。次年,又正式铸行与红钱挂钩的“宣统元宝”,面值改为“当红钱十文”,制作精整,使用便利,很快就流通全疆。该局铸至民国20年,铸额较少,但版式丰富,内有珍稀品种(图1~13)。
  喀什造铜元
  喀什厂从民国元年(1912年)开铸铜元,至民国22年官铸最后一种“癸酉”铜元后停铸。同年11月,在英帝国主义怂恿和支持下,一小撮民族分裂分子在喀什成立了“东土耳其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伪政权,开铸“东土”铜元,1934年2月,因伪政府覆灭而又停铸。
  喀什为南疆重镇,是维族经济中心,物产丰富,商贸发达,历来财政较宽裕,因此所铸造的铜元较迪化、阿克苏两地为多,是新疆铜元主要铸造地点。此币铸造设备简陋,铸币不够精整,但币面文图并茂美不胜收,版式极繁杂(图14~30)。
  阿克苏为南疆大城。民国元年开始模仿省城铸有“中华民国新疆阿造”当红钱十文铜元,既有熔铸,也采用半手工机铸。所铸铜元质量极为粗糙低劣,币面上图文线条模糊不清。该厂设备及技术力量不足,民国4年告停后再未复铸,该局铸量最少,版式亦不多(图31)。
  责编 陶贝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