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别样韵致的通海格扇高应美和他的不朽之作_通海天气预报
 

别样韵致的通海格扇高应美和他的不朽之作_通海天气预报

发布时间:2019-06-25 04:07:12 影响了:

  通海县地处滇中偏南的云南省中南部,隶属于玉溪市。县城东与华宁县接壤,西连红塔区,南与石屏、建水交界,北与江川毗邻。世居汉、彝、回、蒙古、哈尼、傣等19个民族,其中,兴蒙乡是蒙古族在云南唯一的聚居地。各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不断孕育出丰富璀璨的民族文化。
  通海自古历史悠久,土地肥沃,四季可耕。据史书记载,唐代在这里设置通海镇,并设都督,形成了通海城路,“通海”就是取通到海上之意;到了宋代设置通海节度;元代建都元帅府,统领今红河、文山州一带,直至越南,奠定了在滇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明代江南三千军户、八万商户大举迁徙入滇,戍兵屯田,江南仕子随军到达通海。从此,中原地区的先进生产技术传人,并与当地各族人民相互融合,大力促进了生产力、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使滇南成为货物集散中枢和通往东南亚的主要通道之一;清代时期通海的经济更加繁荣,从事纺织、铁、木、竹器生产的手工业遍布城乡,社会经济的繁荣极大地推动了社会文化的发展,文人志士云集于此。正因丰厚的物质基础和多元文化的沉淀,这里孕育出许多文化名人及能工巧匠,至今保存着如秀山、聚奎阁、三圣宫、文庙、河西圆明寺等宋、元、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它们无论是建筑形式、建筑风貌、艺术风格都与中原汉文化相融合,但又具有滇南地区典型的汉族建筑特色,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地方特色文化。这些建筑依山面湖而建,在青山绿水间,诗词匾联,典雅高洁,文人才子的文采风流尽在其中;保存完整的雕梁画栋,无声地记录着云南木雕雕刻史上的风风雨雨,特别是云南清末雕刻名匠高应美和他留存不多的木雕雕刻巨作。
  一
  距通海县城约3公里处的杨广镇,有个远近闻名的村子叫小新村。村中有座古寺,因寺内塑有如来、孔子、老君像,并聚佛、儒、道三教为一体,故名为“三圣宫”,当地人又称为“大寺”。据清乾隆十二年( 747年)《三圣宫常住碑记》载,“三圣宫”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后历经多次修缮,保留至今。该寺外形犹如一艘大船,三面环山,绿树拥翠,两股山涧流来的溪水,终年绕寺流淌,清幽深邃。“三圣宫”坐东向西,分内、外两庭院,由正门、厢房、中殿、配廊、正殿等组成,占地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在云南众多寺庙中,“三圣宫”不算是很大的寺庙,但它真正闻名于世的是正殿门前保存着的木雕格扇(格子门)。这六扇格子门雕刻于清末民初,是通海县至今发现并保存最完整、雕刻工艺价值最高的艺术品。
  雕刻这六扇格子门的作者是清末通海木雕名匠高应美。据民国时期王连城编撰的《续河西县志稿》一书中记载:“高应美,河西人。木工,擅雕刻,技艺冠绝,能于方寸之木,雕刻历史人物及佛道故事……”。高应美(1858年~1932年),字继高,通海县河西镇南街人,幼年就读于河西螺峰书院,得书院名儒启蒙,对中国的儒家文化熟记铭心。高应美生活在一个以手艺传家的家庭,其伯父高庆德、父亲高庆恩是才艺双全的民间艺人,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无论是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或是地方戏剧、美术等都是他的兴趣所在,长期的积累为日后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成年后,他拜通海县大营村著名木匠吕玉山为师,学习木工技艺,并逐步参与木雕制作经营。光绪初年,云南社会经济渐渐繁荣,昆明地区的一些巨贾富商开始兴建豪宅,以大理剑川木雕艺人居多的各地木匠云集昆明。这时,高应美也来到昆明,一边招揽木雕制作活计,一边跟剑川杨师傅学习木雕雕刻技艺。在昆明期间,他的木雕技艺得到很大的提升。后来,因家中父母年事已高,只能返回家乡照顾老人,并在河西开了一个“高氏木坊”的木雕作坊,直到1932年去世。
  高应美一生制作的木雕作品遍及整个滇中、滇南地区,散落在民间各个角落。他创作的题材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突出人的忠孝仁义和对生活吉祥、如意、和谐的美好追求。在雕刻技法上,视木材质地,选择运刀力度,不呆滞,不阻断,力求体现刀韵木味。善于借鉴元、明时期雕刻工艺“花下压花”,立体多层镂雕技法,不仅注重表层,而且注重内部的造型处理;在刻划人物、动物、景物细节时,融入了云南民族民间工艺,按眼睛的透视效果布局,粗木精工,栩栩如生。他长期一木在手,借物传情表意,不断借鉴融入其他艺术特色,逐步形成自己的雕刻艺术风格。从清代光绪十四年(1888年)起,高应美进入了艺术创作的巅峰时期,以他为代表的通海木雕雕刻工艺,影响到整个滇中、滇南地区。从此,通海木雕和剑川木雕一样,成为研究云南木雕雕刻艺术的组成部分。
  目前,有确切记载高应美雕刻的较完整、体量大、具有代表性的木雕作品,包括格扇4件、佛龛10余件(以宴公庙神龛为代表)。第一堂是清代光绪十六年(1890年),应滇南高僧释园泰邀请,高应美为河西圆明寺大雄宝殿制作格扇,格扇题材要求反映佛、儒、道故事及神话历史传说。高应美历时两年完成,格扇用材考究,线条流动飘逸,佛、儒、道造像古拙空灵,气势宏大。但可惜的是这一堂六扇格子门大部分毁于1983年意外的大火中。
  第二堂是为个旧县荣禄街锡矿富商李文山的私家花园制作。因为李文山帮助朝廷平叛匪贼有功,朝廷敕封其为荣禄大夫,并颁发告示将李家老宅所在的街道,命名为“荣禄街”,准予李家扩大地基,修建“荣禄第”豪宅。高应美应邀制作豪宅的格扇,李文山不惜重金从越南购买红木、花梨木等木材,供其选用雕刻。在制作前,李文山要求格子门要有两种用途,既可做格扇又可独立当作屏风使用,工艺技术要求特殊。高应美带着弟子们历时三年,完成了八扇格子门的制作。格子门共雕有六个历史故事,其中以三国故事、封神演义、老子传道、孔子拜师、东周列国等为主。这堂格扇大量选用花梨木,雕工豪放老辣,纹样简洁有力,题材意寓深刻;可惜在1914年,主持个旧锡务公司的李文山突然病逝,家族随之衰败,加之社会经济的衰落,这堂木雕最终被变卖到香港,又从香港辗转卖到法国巴黎的私人博物馆,从此不知下落。
  第三堂就是通海小新村“三圣宫”内的六扇格子门,这是小新村的马锅头请高应美设计制作的,全村人把它奉为镇村之宝,一直保存至今。
  第四堂是通海清末举人周和卸任回乡,为自家花园定制的格扇。此格扇尺寸比小新村的格扇的尺寸要略小,木材材质为椿木,在高应美的建议下,木雕格扇没有添红描金,少了富贵逼人之气,尽显乡土平民本色。格扇共雕刻传说故事18个,人物78个,动物62个,松石、花草若干。因为要求制作格扇的主人姓周,所以雕刻内容增加了《说岳传》中的“周侗授艺”,意在精忠报国。这一堂六扇格子门现收藏于通海县文化馆,是馆藏重要的精品文物之一。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