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现状_企业年金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现状_企业年金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发布时间:2019-07-06 04:06:55 影响了:

  一、 导言  直到上世纪50年代,我国一直以家庭为单位来实现对个人的社会保障,到上世纪80年代后,才开始试图参照西方模式建立社会化的养老保障体系,这一体系至今仍未完成,尚在探索过程之中。而老龄化问题又是一种长期的趋势,2006年12月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表明,上世纪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2005年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接近1.4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1%。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的严峻现实,使得政府的社会养老保障面临着极大的支付危机。
  在这种背景下来研究分析企业年金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合理对策,不仅会促进我国企业年金的健康发展,而且对我国深入开展社会改革有重要的意义。
  二、 企业年金制度在国外的实践经验
  纵观全球各国的养老保险体系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都在推行企业年金制度。目前,在美国,基本养老金相当于退休前平均工资的40%,企业年金养老金约为30%,大约有70%的企业加入了企业年金计划;在德国,企业年金养老金相当于员工工资的15%,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参加了企业年金制度;在瑞士,早在1985年就率先推行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强制实施企业年金计划,使其作为国家老年保障总体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我国企业年金制度,不可避免要借鉴国外先进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做法,下面我们以美国的401( K) 计划为例。美国是最早实行养老金制度的国家之一,其保障体系包括了三个支柱:第一支柱是政府主办的社会保险,为退休人员提供了约为30%~40%的替代率;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为退休人员提供了30%~40%的替代率;第三支柱是个人养老保险及其他储蓄。
  最具美国特色的401(K)养老计划的突出优势,就是属于该计划的这笔养老钱可以进行投资增值。但是任何投资活动在可能获得收益的同时必然可能会面临风险,养老金进行投资难免也是风险与收益并存。养老金投资成功的例子是美国朗讯科技公司(Lucent Technologies Inc.)的养老金。享受该养老金的公司员工总计12万人,2004年投资收益为9.73亿美元,2005年收益更高达11亿美元,甚至占了全公司全年20亿美元利润的一半以上。养老金投资失败的例子是一度位于美国前十大公司的能源巨头安然公司的养老金。该公司根据401(K)计划形成的员工养老金直接投资于本公司的股票。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司突然宣布第三财季亏损高达6.38亿美元。随后,公司股票价格便从每股33.84美元快速下跌,到2003年3月10日只有每股24美分。安然公司退休账户2000年资金尚有21亿美元,但是由于其中60%购买了公司股票。随着公司股票的快速下跌,其员工养老金的损失高达12亿美元,57%的养老金一下子灰飞烟灭,大部分公司员工的退休生活没了着落。
  三、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1.发展现状
  我国的企业年金是伴随着我国城镇养老体制改革的推进而逐步发展的,政府对于企业年金的发展,一直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主要体现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上。早在1997年7月,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提出要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在决定中明确提出“国家提倡、鼓励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2000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首次提出“将补充养老保险名称规范为企业年金”。此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进一步规范企业年金市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 2004年 5月 1日颁布实施《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之后,又于2004年12月31日发布了《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暂行办法》,并于2005年3月1日起开实施行。该办法规定了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中各类中介机构的准入资格及相应条件。2005年8月1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又发布《关于公布第一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的通告》,首次公布了经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并经过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同意,第一批认定37家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这标志着中国企业年金市场化运作的大门业已开启。在政府相关政策和法规的鼓励下,企业年金的发展已经有近16年之久,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数从 2000年的 1.6 万家,增加到 2006年底的2.4万家;参加计划的职工数也由 2000年的 560.3万人,增长到 2006年的 900多万人;年金积累总量则由 2000年的 191.9亿元,增长到 2006年底的900亿元。据世界银行预测,至2030年中国企业年金规模将高达1.8万亿美元,约15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三大企业年金市场。预计企业年金未来每年的新增规模将在800亿元人民币以上,发展速度较快,市场潜力巨大。
  2.存在的问题
  (1)企业年金覆盖范围还较小,发展还不平衡
  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已有2.4万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有900多万职工参加,积累的基金达九百多亿元,但对于像我国这样一个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人口大国而言,企业年金还没有充分发挥其对基本养老保险的应有的补充作用。企业年金不仅规模还比较小,发展也很不平衡,主要表现是,行业发展快于地方,东部快于中西部,国有企业快于其它所有制企业。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我国基本社会养老保险比较高的替代率(85%-90%)可能会面临一定的支付风险。
  (2)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完善的法律体系
  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是激励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的重要手段。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补充养老保险之所以达到较高的覆盖水平,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还缺乏这种激励机制,仅在个别试点地区中规定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 4%以内部分可以在成本中列支,这样的税收优惠政策,不但覆盖面偏小,而且其税前可列支的比例也远远低于国际上主要国家的标准。并且对企业年金的投资收益,退休时领取年金待遇等方面尚无明确的免税政策。
  (3)对于企业年金的管理和监管还需要明确规定
  由于企业年金涉及很多的当事人,成立和运作的形式又非常多样,随着规模的扩大,对整个金融体系和社会的稳定都有越来越大的影响,这对监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当前企业年金的监管事实上涉及劳动保障、证券、保险、银行等多个监管部门,涉及政策制定、宏观调控、运营监管等各个方面,但监管者各自的分工并不十分的明确,这就很难避免政出多门,权利重叠并相互掣肘的低效率现象的出现。
  参考文献:
  [1]胡晓丹.浅析我国企业年金制度[J].商场现代化.2006(474):82-83
  [2]刘云龙,姚枝仲,傅安平.中国企业年金发展与税惠政策支持[J].管理世界.2002(4):45-54
  [3]杨爱兵.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体系中的企业年金制度[J].党政干部学刊.2006(7):13-14
  [4]曹雪琴.逐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年金制度[J].上海金融.2002(10):29-31
  [5]熊丹,陈美.解读我国中小企业企业年金[J].法制与社会.2006(7):130-131
  [6]龙 军.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6(4):211-213
  [7]刘云龙.企业年金——模式探索与国际比较[M].第一版.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